一生足迹所至,有现在的四川眉山,河南的开封、临汝,山东密州,江苏的徐州、扬州、常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还有安徽、河北、广东、海南,等等。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林语堂《苏东坡传·序》“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林语堂《苏东坡传·序》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苏轼书法东坡肉东坡巾苏轼生平的逆境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逆境中的创作被贬黄州时期却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诗——《寒食雨二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前、后《赤壁赋》,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是作者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的。要求:1、扫除字音障碍;2、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临皋坂行鲈巉岩栖鹘冯划然悄然凛缟衣戛揖俛翩跹裳请读准以下字的字音:gāoxiānchángbǎnxínglúchánqīhúpínghuàqiǎolǐngǎojiáyīfǔpiān整体感知第一段:夜游黄泥坂(1)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2)第三段:夜半江中见鹤、梦中见道士(3)是:这,代词。望:阴历每月十五。步:n作v,步行。步自雪堂:自雪堂步。归:回到。从:跟随。过:经过。坂:山坡(如丸走坂)既:已经。尽:全。顾:四周看乐之:以之为乐。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将要回归临皋亭。2.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3.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4.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四下里瞧瞧,心里感到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已而:不久。如……何:怎么……者:附在时间词后,没有实际上的意义。薄:迫近顾:可是谋:商量诸:之于,兼词不时之须:“须”通“需”。临时的需要。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5.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晚风清爽,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6.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一位客人说:“今天迫近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7.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这件事。8.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临时的需要。”鉴赏文章第一段游黄泥坂时作者心情怎么样?从文中哪里可看出来?“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月白风清分析意境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果使用了什么写景技巧也要点出来)幻灯片30步骤三:点出作者营造该意境的作用。【或是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写出什么样的画面,或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意境特点:幽静萧瑟生机勃勃雄浑壮丽高远辽阔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宁静安谧等等。知识梳理及思维导引(一)写景技巧顺序:空间角度(上下、高低、俯仰、远近等)时间角度内容:所见、所闻、所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法:正侧、虚实、动静、点面、白描、工笔、细节、色彩对比映衬等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2.使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静谧宁馨的气氛。3.写出了清朗的初冬月夜景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而顿生欢乐的感情。白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1赢得仓皇北顾2顾野有麦场3三顾茅庐4人情莫不贪生,念父母,顾妻子5大行不顾细谨6顾安所得酒乎回头看;回头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可是顾推导提示:“顾”基本义:“回头看”。引申出“照顾”,由“照顾”又可以引申出“顾念、顾惜等义。文章题为《后赤壁赋》,为什么作者却从夜游黄泥坂写起?夜游黄泥坂与夜游赤壁有何联系?写黄泥坂所见的冬月夜宁馨静谧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夜游赤壁的兴致更高了。写夜游黄泥坂为写夜游赤壁作了很好的铺垫。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游.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小:名词作动词。显得小。曾日月之几何:倒装。应为“曾几何日月”。才相隔多少日子。乃:就摄……俯:提起衣襟上岸,踏上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爬上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栖鹘的高高的巢穴处的山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危:高高的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又到赤壁的下面游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有千尺高;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jiāo)石露了出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上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坐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爬上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栖鹘的高高的巢穴处的山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草木震动:草木被震动。悄然:忧愁的样子。肃然:静悄悄的样子。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反而:古:两个词,“反”通“返”。“而”,连,表顺接。今:连,表转折。乎:在。盖二客不能从焉。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我也不禁觉得忧伤悲哀,静悄悄地,感到恐惧。寒意顿生,觉得这里不可久留。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回到并登上了船,在大江中任其漂流,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语双关复游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河山凄凉,忧国之情发出的感慨?前赤壁后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B.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提示短短四句,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氛围:险峻、冷清、深幽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险峻阴森隐射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乌台诗案)自己贬谪到黄州前后险恶困窘、孤立无援的处境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中作者登赤壁的一系列动作传递出作者怎么样的情绪或心境?提示:“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无奈、惊叹(抒发)郁闷、不快悲伤、恐惧随遇而安的淡泊将:将要,将近,快四顾:望四周适:恰好横:横穿东:从东掠:轻轻地擦过或拂过。西:名作动,向西飞去。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时夜将半,四顾寂寥。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