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殖货列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寻根溯源农业畜牧业小农经济: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小农经济。游猎阅读材料:有农业,然后人类的食物,乃能为无限制的扩充,人口的增加,才无控制。人类必须现定居,一切物质文明,乃有基础,精神文化,亦就渐次发达了。在农业开始以前,游猎的阶段,很为普遍。……渔猎之民,视其所居之地,或进为畜牧,或进为农耕。中国古代似乎是自渔猎径进于农耕的。——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吕思勉知识链接:刀耕:其意为用器具来翻耕土地,让土地变松,利于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火种: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且少有可以直接开垦种粮的土地,大多是森林,所以采取用火烧的方式,并且火烧之后森木的灰烬富含钾等元素,对土地有很大的补充营养,更利于耕作。刀耕火种场景粗放型的农业形式精耕细作(农具、灌溉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所谓精耕细作就是指在农业上认真细致的耕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假与犁、牛、种、食。”——《汉书·平帝纪》“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后汉书·章帝纪》牛耕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据各地考古报告,截至1996年,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鍤、锄、铲、1204件。——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铁制农具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农具图一图二图中两头牛牵引一犁在耕地,俗称“二牛抬杠”。掌犁人可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陕西米脂出土的画像石图三图四时代发展表现春秋战国汉代东汉唐代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铁犁牛耕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了曲柄锄,犁壁,大镰,耧车,两头牛牵引的耦犁。出现了一牛挽犁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调节犁耕的深浅)1.春秋时期出现●铁器的使用是生产力的革命,2.汉朝普及西汉:耧车西汉:耦犁(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3、唐朝成熟曲辕犁时期耕作技术特点春秋战国垄作法利于根系生长,排水防涝西汉代田法利于保持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湿抗旱的作用——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垄作法,又称畎亩法。中国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推行畎亩法,它是井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天气干旱的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里,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做“下田弃畎”•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耕作方法,比起原有的漫田撒播方法是一大进步,这种耕作方法至今在旱地耕种上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它是战国时期垄作法的发展。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耙耱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耕作制度工程或工具时期战国汉朝曹魏唐朝宋朝明清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龙首渠、并渠,王景治黄河(东)改进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水利灌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史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水旱从人”的都江堰白渠漕渠井渠施工法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西北地区龙首渠(坎儿井)翻车筒车风力水车悯农——唐·李绅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奴隶社会(商周)表现形式土地制度历史时期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土地制度思考:联系课外知识结合书本,说说你知道阻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1、土地兼并2、苛捐杂税3、自然灾害1、(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2、(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1)形成条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2)概念剖析性质阅读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歌词★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村。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封闭性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自足性3.对小农经济的评价: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⑴积极方面:⑵消极方面: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试总结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特点: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3精耕细作生产体系不断成熟4战国以来,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1.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士地经营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2.东汉时期,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了()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3.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4.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5.《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6.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