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法经管学院韩喜艳主讲:韩喜艳电话:13405362210信箱:hanxiyan176@163.com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摩莱里首次使用“经济法”一词,他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中指出经济法就是要求国家在分配领域给予干预,思想终归会在实践中反映,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走出了空想,进入了政府决策者的视野,并成为政府治理社会经济的有效手段,政府也由此具有了新身份——社会经济的积极参与者。日本经济法学家金泽良雄认为,“经济法”一词在学术上开始使用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当时在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时经济政策,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立法活动和法律现象。德国学者里特最早从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经济法”一词。第一节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⑴萌芽时期:有经济干预法的特征1755年,(法)摩莱里《自然法典》;1842年,(法)德萨米《公有法典》;——仅指社会运动的法则1865年,法国普鲁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指出法律应当通过普遍和解来解决社会生活矛盾——萌芽⑵形成时期:战争需要、经济危机、战后经济复苏的需要一战期间的德国“战时经济立法”——《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一战结束后,德国《煤炭经济法》等;⑶发展和完善时期: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战前后,美国、德国、日本等颁布了大量的经济法律、法规。美国《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等。中国⑴1979~1992年,经济法形成阶段,此时的经济法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⑵1992年至今,经济法发展时期,此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形成了经济法群,制定了大量的经济法规。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一)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生成,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⑴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生产社会化,指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产品社会化。使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资本社会化,劳动社会化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新的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各经济主体互相依存,形成国民经济体系化,社会经济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奠定了国民经济完整体系的基础。⑶完备的市场要素和市场竞争,使各地区、各国家间的商品交换活动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扩展到全球,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标志是贸易自由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和生产的全球化)。(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职能的变化⑴资本的自由竞争阶段,对经济放任。市场经济主要由民商法调整。(民法契约自由,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等原则的确立,客观上体现了国家鼓励自由竞争)(有限政府论)⑵资本垄断时期:经济危机频繁,社会矛盾激化,垄断阻碍自由竞争,民法无力解决,必须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为法制经济,以法制手段干预。即:反垄断和反危机促使国家职能的扩展,为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奠定政治基础。(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社会物质条件,是法哲思想的决定性思想法哲学思想经历了从个人本位法向社会本位的转变⑴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法律上表现为民法,民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强调“意思自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典型代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其在法哲学思想上的表现是个人本位。个人本位的核心是个人和权利本位,简称权利本位,其基本主张和特征为:把权利的地位放在实体法(制定法)之上,也放在国家最高权利上。⑵垄断阶段:排斥自由竞争,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出现了以社会为本位法哲学思想。以庞德、耶林、边沁为代表的主要观点:①把社会权概括为权利的首要含义,认为法律控制的目的是安全和平等。②应对私人所有权作出明确限制,保障生存权。③对自然权利论进行批判。社会本位法思想,是以社会权为核心的权利思想,是以社会权为基础构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的思想。㈠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西方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㈡制度背景不同:中国由于市场幼稚和市场不健全;西方由于市场弱点和市场失灵㈢法律基础不同:西方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㈣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因不同:中国为政府失灵和改革需要;西方为市场失灵和战争需要中外经济法产生发展的比较分析第二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现代主要经济法学说1、商法行政法关系说:(英)克莱夫.斯米托夫2、企业法说:(法)克劳德.尚波3、国家干预说:(法)费尔南、夏尔、让泰(日本)金泽良雄4、经济利益平衡说:(法)罗伯.萨维5、经济从属关系说:(日)正田彬6、规制市场支配说:(日)丹宗昭信7、纵横说二、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界代表性的经济法概念1、经济法是国家为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3、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5、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性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三、我们对经济法的概念表述如下: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国家在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标明了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的区别(二)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确认和规范国家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的职责权限,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这表明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三)经济法应确立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机关应依法定职责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习题讨论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A.两者都要调整经济关系B.两者都要调整管理关系C.两者都要遵循自愿、平等、对价变换的原则D.两者都要采取惩罚与奖励的调整手段答案:A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社会经济关系:(1)市场主体管理关系: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企业)进行组织、管理监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2)市场运行管理关系:在国家对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监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在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四、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习题讨论辨析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说法对否?答案:对。经济法并不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只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五、经济法的地位地位指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是否有独立的地位,以及在法的体系中居于何种地位,其重要性如何。取决于调整关系在社会中的地位。1、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2、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在法体系中属于经济安全法。第三节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一、经济法体系(一)经济法体系的概念经济法的体系是指由经济法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经济法部门是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首先应当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管理法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法部门;此外,规范从事市场活动主体的法律部门以及社会分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部门也应当成为我国经济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二)经济法的体系构架四分说:市场主体或企业组织管理法、市场运行或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或涉外经济法三分说:国际经济参与法(投资经营法)、国家经济强制法(反垄断和限制竞争法)、国家经济促导法(宏观调控法)或:经济组织法、经济管理法、经济活动法二分说: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二、经济法的渊源(一)经济法渊源的概念1、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自谁的意志。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国家意志”2、形式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来源于何种法的形式。根据法的效力来源划分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二)经济法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即成文法,由国家制定,以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的法。(1)宪法(2)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3)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部、委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7)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8)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件(9)司法解释(10)国际条约和协定2、非制定法:即不成文法。(1)习惯法:在我国,习惯法属于经济法的渊源,但不是主要渊源。(2)判例法:在我国,判例只在审判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却没有经过国家的认可,不是经济法的渊源。本章习题单项选择题1.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指()。A.市场经济关系B.国家宏观经济关系C.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国民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关系2、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应由()调整。A.经济法B.民法C.行政法D.商法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有()。A.社会保障关系B.宏观调控关系C.市场主体调控关系D.市场秩序调控关系2.我国经济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有()。A.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B.诚实信用、等价交换的原则C.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D.平等自愿的原则思考题1、简述经济法的定义及其基本含义。2、我国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包括几个方面。3、试述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答案:单项选择题:1、C2、A多项选择题1、ABCD2、AC思考题答案: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们对经济法的概念作上述概括,试图阐述经济法的以下几点基本涵义:第一,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国家在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表明经济法与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的区别。第二,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确认和规范国家适度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的职责权限,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这表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第三,经济法应确立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机关应依法定职责干预经济和管理市场。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主体管理关系、市场运行管理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涉外经济管理关系。3、法的产生和形成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关,它是基于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作为上层建筑,法的产生和形成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的影响,特别是国家的影响。(1)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生成,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2)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职能的变化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职能的变化。(3)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社会物质条件是法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基础。推荐参考书目:1、刘文华,徐梦洲《经济法学》2、陈乃新《经济法精神之展开》3、李艳芳《经济法案例分析》4、李占荣等《当代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反思整合与发展》几点要求:1、准时到课。(缺课1/3者取消考试资格)2、记笔记。3、认真完成作业。(独立完成)4、保持课堂安静。5、相互沟通。考核:作业与测验(20%)+出勤(10%)+期末考试(70%)希望合作愉快!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