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的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学近代:1840—1919中国近代文学现代:1919-1949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当代:1949年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也有的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统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王泽龙等编的教材。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周作人:新文学真不是新玩意•郭沫若:新文学是民间与士大夫两种形式的综合统一•何其芳:新文学是旧文学的正当发展•周作人、郭沫若、何其芳对现代文学的看法很相似:•新文学不“新”,跟外国没多大关系。新文学是旧文学发展到现代自然形成的。•胡适:中国这二千年只有些死文学•胡风:新文学是世界进步文学的支流•主流说与支流说:•周作人、郭沫若、何其芳的主流说,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的主流。•胡适、胡风的支流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小支流。•王瑶、唐弢、严家炎:新文学之新在于民主与无产阶级革命•20世纪末:•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巨星满天”胡适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茅盾叶圣陶冰心朱自清王统照许地山郑振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艾青戴望舒何其芳冯至欧阳予倩陈白尘夏衍洪深曹禺李劼人巴金老舍萧红张天翼钱钟书张恨水张爱玲三、中国现代文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又称五四时期的文学。这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文学革命的发生,新诗、小说、散文、话剧等领域的创作以及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开拓者的创作。现代文学初期刊物•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的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的文学样式。•(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1928年至1937年的文学,又称三十年代的文学,这是新文学的发展期,主要内容包括左翼文学成为主潮,其他文学思潮与流派(如京派、海派文学)呈繁荣发展的局面,各类文体逐步成熟。•长篇小说、戏剧创作,开始繁荣,出现了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样的文学大家,产生了《子夜》《家》《骆驼祥子》等杰出的长篇小说和优秀话剧《雷雨》《日出》等。•这时的文艺创作特点是反映工农觉醒,反抗与斗争的题材不断增多了。参加第一次成立大会的左联联盟员名单革命文学发起的刊物巴金部分早期作品的初版本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老舍的中篇小说《骆驼祥子》曹禺剧作•(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1937年至1949年的文学,又称四十年代的文学,这是新文学的逐步成熟期,主要内容包括抗战文艺、解放区文艺运动,国统区文学运动,沦陷区文学创作,以及艾青、赵树理、钱钟书、张爱玲等作家的创作。《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唯一贯穿始终的刊物鼓词、唱本、诗歌、街头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艾青诗集赵树理作品初版本钱钟书《围城》张爱玲作品集《传奇》、《流言》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点:中国现代文学从总体上看,还体现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本质特点。(1)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2)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4)对个性与人性的追求及对自身的剖析与批判•五、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总的性质方面有所区别: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巨大。•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延续发展。六、中国当代文学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时期的文学(1949-1966)(二)“文革”时期的文学(1966-1976)(三)新时期的文学(1976-1989)(四)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一)十七年时期的文学(1949-1966)•十七年的小说•1、革命历史题材•长篇:《林海雪原》《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保卫延安》•短篇:《党费》《七根火柴》•2、农村现实题材•赵树理的《登记》和《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浩然《艳阳天》等•十七年的诗歌:李季、闻捷、郭小川、贺敬之等一批诗人都在从内容到形式的诗歌艺术探索中获得重大的收获,为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贡献。•十七年的散文:以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作家群,推动散文走向繁荣•十七年的戏剧:•1、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生活•老舍《龙须沟》《方珍珠》,曹禺《明朗的天》,崔德志《刘莲英》,胡万春《激流勇进》,海默《洞箫横吹》•2、话剧中的历史剧:如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等人的《胆剑篇》等•(二)“文革”时期的文学(1966-1976)•“文革”期间的文学,存在两种不同形态:•1、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八个样板戏: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2、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张扬)、《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波动》(北岛)、《公开的情书》(靳凡)•(三)新时期的文学(1976-1989)•新时期小说:•伤痕小说: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反思小说: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寻根小说: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莫言的《红高梁》•先锋小说:马原《虚构》、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新写实小说: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一地鸡毛》新时期诗歌: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底,是诗歌创作恢复阶段。1、伤痕诗歌:批判“四人帮”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两大主题代表作:贺敬之《中国的十月》李瑛《一月的哀思》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2、1979年到1984年前后,是诗歌发展第二阶段。归来的歌:以艾青为首的老一辈诗人重新创作。代表作:公刘《解剖》蔡其矫《祈求》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邵燕祥《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等。3、朦胧诗,是指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诗歌艺术上:意象化、象征化、哲理性。舒婷《致橡树》粱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顾城《远和近》北岛《回答》•4、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代表诗人:韩东、于坚、海子、李亚伟等。•新时期散文•带有“伤痕”性质的追悼性散文:邵华、毛岸青《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巴金《望着总理的遗像》、冰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好总理》•具有理性“反思”倾向的反思散文。如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孙犁《晚华集》•一是专业作家创作的散文:孙犁、汪曾琪、王蒙、宗璞、贾平凹、张承志、史铁生、张洁、张抗抗、赵丽宏、王英琦。•二是学者创作的散文:余秋雨、张中行、金克木、季羡林•新时期戏剧1、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1977—1979)•揭批“四人帮”。苏叔阳《丹心谱》、宗福先《于无声处》•从“神化”走向“人化”沙叶新《陈毅市长》•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崔德志《报春花》、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苏叔阳《左邻右舍》、李龙云《小井胡同》2、探索戏剧时期(1980-1985)(1)探索剧的特征形式革新:象征、隐喻、荒诞变形手法的运用;内容革新:思考人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2)探索剧较有影响的作品: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宗福先《血,总是热的》(四)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在文体形式上,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热”和“散文热”。•小说:余华的《活着》、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长恨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苏童的《米》、张沽的《无字》等。•散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韩少功的《夜行者梦语》、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张炜的《融入野地》等•诗歌:代表诗人有海子、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臧棣、伊沙、翟永明等。•戏剧:小剧场戏剧的探讨•代表性戏剧有黄纪苏、廖一梅、孟京辉等编导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以及张广天的革命戏剧等。七、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1、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2、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3、探索与困惑并存小说鲁迅《阿Q正传》郁达夫《沉沦》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张爱玲《金锁记》茅盾《子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施蛰存《春阳》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汪曾祺《受戒》池莉《烦恼人生》戏剧: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诗歌: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散文:周作人、朱自清、余秋雨、史铁生•第二讲鲁迅的小说一、关于鲁迅的一些评价1.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绝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鲁迅论》1938年发表(原是毛泽东1937年10月19日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词)•2.郁达夫:•如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鲁迅的伟大》1937年•3.大江健三郎:•在《我怎样写随笔》中,也认为鲁迅是十分伟大的,“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希望。”4.(美)埃德加·斯诺:•“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再恰当不过。对于专制制度的反抗,他们处于不同的国度,却同是一员猛将。”•5.汪晖:•他的精神结构中充满了惊讶

1 / 2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