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五位一体”。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了新构建。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到十七大的时候,增加了社会建设,这次十八大报告拓展到五位一体。“三大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八个坚持”。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从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深化了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三个公平”。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作出的新部署。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仍是考验党和政府的课题之一。其中,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诉求是关键。“三总”。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自信”。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两个翻一番”。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两者是十八大报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标。和前两届党代会报告对比,尽管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都放在了2020年,但提法明显不同。十六大报告是力争GDP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而十八大报告在谋求继续做大经济总量蛋糕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加快”。这“五个加快”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衔接,与五个方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配套。就两者关系来讲,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两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深化五个重要领域改革”。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深化五个重要领域改革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既与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符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更具针对性。“四个着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着力”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和路径所在,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战略选择。“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市场经济极其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增长体系的基础在于市场机制,这是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的,政府也不能例外;而要把这市场机制维护好,就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把政府应有的作用发挥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路径:“创新驱动”“扩大内需”。以往我国的发展是为了消除短缺、消除贫困。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行业在现有产业层级上已经没有新的发展,有些行业产能过剩。所以,现在发展的概念不是经济总量扩张,而主要是结构升级。十八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路径,是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提法替代过去长期沿用的扩大对外开放的提法,凸显了当前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将从过去一味追求速度逐步向更注重质量、深度和效益的方向转变。开放型经济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减少贸易摩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七大路径”。实行“以开放换开放”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立足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七项重要部署,体现了对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目前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政治体制必然要面临不断的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只有新的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道路、政治制度。加强民主法治三个“更加注重”。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我国所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整个改革的保障,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成果也会得而复失,社会已有的活力也会消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个坚持”。其中,“两个服务”是根本,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双百方针”是保障,“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我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三个贴近”是关键,只有贴近实际的文化才是最真实的文化,贴近实际就是要事实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既反映出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公德缺失的担忧,又彰显出社会对于今后树立良好道德的企盼。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层次的排列,又为我们勾画出“四位一体,全面施教”的具体路径。“四个诚信”建设。诚信不仅属于道德范畴,更应该看作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诚信体系建设包括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种因素。其中,政务诚信是核心部分。如果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严格遵守诚信原则,就能在全社会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文化强国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关系文化根本性质、基本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明确行动方向,才能激发奋斗力量。“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根本上是要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我国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的方方面面。另外,社会建设中要进一步处理好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顶层设计顶层推动与基层创新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市场多元主体的关系。五大战略部署。十八大提出的这“五大战略部署”中,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四个加快形成”。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直是社会管理格局的内涵。十八大报告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法治保障”,并将“社会管理格局”改为“社会管理体制”,表述更加准确,内涵更加丰富,突出了依法进行社会管理的理念。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范围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强调了面向城乡全体居民;第一次提出了现代社会组织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两个概念,也是第一次提出了“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新要求,为社会组织的规范健康发展指明了体制方向;第一次提出社会管理的新机制,这是对社会管理理念和思路重要的新发展,不仅要有常态管理,还要有应急处置,更要有源头治理,这三个环节构成了社会管理的新机制。社会保障从“广”覆盖到“全”覆盖。社会保障从广覆盖到全覆盖,一字之差,要求、内涵、责任大不相同。它反映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同步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为广大民众建立健全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明确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基本的东西是非常重要同时不能缺少的,把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来看待,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保障的地位。事实上,也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进一步搞好社会保障建设,才能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使之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医疗、住房的四个“首次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注重“两个公平”。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尽快突破。劳动报酬比例下降,则应适当提升;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国家分配格局则需要适当调整。同时,收入分配还要强调“公平”。当前的一个有利趋势是,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双双高于经济增速。另外一个向好的趋势是,中国经济的部分指标已于2011年出现拐点:消费占GDP比重停止连续11年的下降;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从近12%的历史高点降至约2.7%,同期贸易顺差与GDP之比从7.5%落至2.1%,该数值已经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衡量一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标准线。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两个坚持”“三个发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构建“三个格局”。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从而进一步凸显了生态环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的基础性、前提性地位,这也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职能提供了契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富国强军军民融合式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明确了建设巩固国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