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孙中山印度甘地土耳其凯末尔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求学立志致力革命捍卫共和心系民生伟大转变弃医从政,走向共和创立政党,构想共和领导革命,建立共和继续斗争,捍卫共和晚年绝唱,国共合作孙中山革命一生一、弃医从政,走向共和1.孙中山早年的两次人生转变①从“医人”到“医国”:弃医从政②从“改良”到“革命”一、弃医从政,走向共和1.孙中山早年的两次人生转变①从“医人”到“医国”:弃医从政②从“改良”到“革命”2.转变原因①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孙中山早年接受西式教育③认清清政府本质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同盟会时间1894年1905年地点檀香山东京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归结为三民主义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前提核心发展补充追踪问题:江泽民:“从他开始,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打破清朝统治的稳定,为民主革命开拓了道路。”据此指出,为什么说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国1.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2.武装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3.武昌起义:1911.10.10(没有亲自领导)4.中华民国成立:1912.15.清帝退位:1912.2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7.辞去临时大总统191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主要内容: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F.实行责任内阁制(1)性质和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体现了哪些学说和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第五十三条: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实行责任内阁制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辛亥革命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功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通过暴力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使中国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促进社会的进步(最深远的意义)。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意义)。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起因经过结果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大借款”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3年,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晚年转变!“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1918年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孙中山的反省精神国内外形势变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五促成国共合作•1、孙中山的转变的原因:•2、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内容)•内容:改组国民党、确定三大政策、发展三民主义•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一般平民享有增加节制资本方针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2)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五促成国共合作•1、孙中山的转变的原因:•2、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内容)•内容:改组国民党、确定三大政策、发展三民主义•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3、1924年9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北上、召集国民会议、废约运动•4、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4北上我此次放弃两广来北京,是谋和平统一我主张统一的方法,是开国民会议,实行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建设统一新国家。为了梦想绝唱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辞世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孙中山一生的三次重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2.从“改良”到“革命”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二、百年辛亥倍沉思•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在走向国富民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辉煌。在民主、民生、法治等词汇越来越受关注的时代,我们能从孙中山先生那里获得哪些启示?关键词:民主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终于结束,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政治民主化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思想理念民主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词:民主关键词:民生•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工业化头发剪了小脚松了衣服换了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社会生活文明化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关键词:民生•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文明化。•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进行经济建设•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9个方面……•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修订《宪法》关键词:法治中山精神促复兴•探究: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孙中山精神①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②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④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