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磁粉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专业基础知识1绪论1.1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A)1.2漏磁场检测分类(磁粉检测定义、原理、适用范围、程序、优点及局限性)(B)1.3表面无损检测方法(MT.PT.ET)的比较1.3.1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C)1.3.2能检测出的缺陷及表现形式(B)1.3.3优点及局限性(B)2磁粉检测物理基础2.1磁现象和磁场2.1.1磁的基本现象(B)2.1.2磁场与磁感应线(定义、特性)(C)(1)圆周磁场(B)(2)纵向磁化(B)2.1.3真空中的恒定磁场(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定义、单位)(B)(2)安培环路定理(B)2.1.4磁介质中的磁场(1)磁介质(C)(2)磁场强度(B)2.2铁磁性材料2.2.1磁畴:定义、特性及其应用(B)2.2.2磁化过程:特性及其应用(B)2.2.3磁特性曲线:定义、表征特性及其应用(C)2.2.4磁滞回线(1)定义、应用(B)(2)铁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特性(A)(3)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滞回线的特征(A)22.3电流与磁场2.3.1通电圆柱导体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钢棒通电法磁化(C)(4)钢管中心导体法磁化(C)2.3.2通电钢管的磁场(C)2.3.3通电线圈的磁场(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2)磁场强度计算(C)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b.计算应用(C)(3)线圈分类a.按通电线圈的结构分类(B)b.按线圈横截面积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比值分类(B)c.按通电线圈的长度L和内径D的比分类(B)d.各种线圈的计算应用实例(C)2.3.4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B)2.4磁场的合成2.4.1交叉磁轭的磁场合成(1)旋转磁场的形成(B)(2)旋转磁场分布特点(C)(3)交叉磁轭的提升力(C)2.4.2摆动磁场的合成(B)2.5退磁场2.5.1退磁场概念(1)定义、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B)(2)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B)(3)退磁因子及应用(B)32.5.2有效磁场定义及表达式(B)2.5.3影响退磁场大小的因素(B)2.5.4退磁场计算(B)2.6磁路与磁感应线的折射(A)2.7漏磁场2.7.1漏磁场的形成:定义及形成原因(B)2.7.2缺陷的漏磁场分布(1)分布特征: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和分量合成(A)(2)缺陷漏磁场对磁粉吸附的原理(B)(3)缺陷漏磁场与缺陷实际尺寸大小的关系(A)2.7.3影响漏磁场的因素(1)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C)(2)缺陷位置及形状的影响(C)(3)工件表面覆盖层的影响(B)(4)工件材料及状态的影响(B)2.8磁粉检测的光学基础2.8.1光度量术语及单位(A)2.8.2发光(A)2.8.3紫外线(A)2.8.4人眼对光的响应(A)2.8.5黑光灯(A)3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3.1磁化电流(1)交流电、整流电、直流电、冲击电流:定义、表示符号及单位(B)(2)峰值电流和有效电流物理意义及换算关系(B)(3)优点和局限性(B)(4)交流电的集肤效应(B)(5)如何选用磁化电流(C)3.2磁化方法3.2.1磁场方向与发现缺陷的关系(1)磁粉检测的能力(C)4(2)选择磁化方法应考虑的因素(C)3.2.2磁化方法的分类(B)3.2.3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B)3.3磁化规范3.3.1磁化规范及其制定(1)制定磁化规范应考虑的因素(B)(2)制定磁化规范的方法a.用经验公式计算(A)b.利用钢材的磁特性曲线(A)c.用仪器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A)d.用标准试片确定(A)3.3.2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3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4触头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5线圈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3.3.6磁轭法磁化规范:磁轭法的提升力、检测灵敏度和标准规定(C)4磁粉检测器材4.1磁粉4.1.1荧光磁粉和非荧光磁粉(特性、要求和应用)(C)4.1.2磁粉的性能:磁特性、粒度、形状、流动性、密度和识别度(B)4.1.3磁粉的验收试验:污染、颜色、粒度、灵敏度、悬浮性和耐用性(B)4.2载液4.2.1油基载液(特性及要求)(C)4.2.2水载液(特性及要求)(C)4.3磁悬液4.3.1磁悬液浓度(定义、要求和应用)(C)4.3.2磁悬液配制(配制方法和要求)(B)4.4反差增强剂:应用、配方、施加及清除(B)4.5标准试片和标准试块4.5.1标准试片用途、分类及使用(B)4.5.2标准试块5(1)用途、类型及使用(B)(2)磁场指示器:用途、类型及使用(B)4.5.3自然缺陷试块:用途、类型及使用(B)5磁粉检测设备5.1磁粉检测设备的命名方法(B)5.2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5.2.1固定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2移动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2.3便携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5.3磁粉检测设备的组成部分5.3.1磁化电源(主要结构及几种调压装置)(B)5.3.2工件夹持装置(装置特点及要求)(B)5.3.3指示和控制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的精度和量程)(B)5.2.4磁粉和磁悬液喷洒装置(装置组成和技术要求)(B)5.3.5照明装置(B)5.3.6退磁装置(B)5.4常用典型设备(A)5.5测量仪器(A)6磁粉检测工艺(工艺内容、工艺程序、检测时机及要求)(C)6.1预处理:方法和要求(C)6.2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6.2.1连续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2剩磁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3湿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4干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3磁痕观察、记录与缺陷评定6.3.1磁痕观察:观察时机、观察照明亮度及其他要求(C)6.3.2磁痕显示记录:方法及要求(C)6.3.3缺陷评级(C)6.4退磁6.4.1剩磁的产生与影响(B)66.4.2退磁原理(B)6.4.3退磁方法和退磁设备(B)6.4.4退磁注意事项(A)6.4.5剩磁测量(A)6.5后处理与合格工件的标记6.5.1后处理:方法和要求(B)6.5.2合格工件的标记:标记方法、标记注意事项(B)6.6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和复验6.6.1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B)6.6.2复验(C)6.7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内容、格式及填写规定(B)6.8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A)7磁痕分析与质量分级7.1磁痕分析的意义(B)7.2伪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3非相关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相关显示7.4.1原材料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2热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3冷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4使用后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5电镀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6常见缺陷磁痕显示的比较(C)7.5JB/T4730.4—2005磁粉检测质量分级7.5.1磁痕分类(B)7.5.2磁粉检测质量分级(B)8磁粉检测应用8.1焊接件磁粉检测8.1.1焊接件磁粉检测的内容与范围(C)8.1.2检测方法选择(C)8.1.3焊接件检测实例7(1)坡口检测(B)(2)电弧气刨面的检测(B)(3)对接焊缝的检测(C)(4)T型焊接接头的的检测(C)(5)角接接头的检测(C)8.2锻钢件磁粉检测8.2.1锻钢件检测的特点(C)8.2.2锻钢件检测方法选择(C)8.2.3锻钢件检测实例(1)曲轴磁粉检测(C)(2)塔形试棒样件检测(C)(3)万向接头磁粉检测(C)8.3铸钢件磁粉检测8.3.1铸钢件检测的特点(C)8.3.2铸钢件检测实例(1)空心十字铸钢件检测(C)(2)高压厚壁三通管件检测(C)(3)凸轮件检测(C)(4)铸钢阀体检测(C)8.4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8.4.1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要求(C)8.4.2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特点(C)8.4.3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检测实例(C)(1)球形压力容器的开罐检测(C)(2)高压螺栓和石油钻管的钻铤磁粉检测(C)(3)起重机械吊钩检测(C)(4)镀硬铬钢管检测(C)8.5特殊工件磁粉检测(A)8.6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及其应用(A)9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9.1磁粉检测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89.1.1人员资格的控制(C)9.1.2设备的质量控制(C)9.1.3材料的质量控制(C)9.1.4检测工艺的控制(C)9.1.5检测环境的控制(C)9.2磁粉检测安全防护(1)紫外线的危害和防护(B)(2)电气与机械的危害和防护(B)(3)材料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4)磁粉检测系统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5)检测场所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6)磁粉检测系统和检测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10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10.1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内容(B)10.2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要求、内容(B)10.3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B)11国内、外磁粉检测标准对比分析(1)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C)(2)其他相关磁粉检测标准(A)(3)国外标准(A)12实验(A)第二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1材料力学基本知识1.1.1应力与应变、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B)1.1.2有关材料的进一步知识(A)1.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2.1金属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B)1.2.2热处理的一般过程(A)91.2.3承压特种设备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B)1.2.4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热处理工艺(B)1.3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材料1.3.1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B)1.3.2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B)2焊接基本知识2.1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焊接方法:(手工电孤焊、埋孤自动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孤焊及电渣焊)(B)2.2焊接接头2.2.1焊接接头形式(B)2.2.2焊接接头的组成(B)2.2.3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1)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B)(2)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A)2.3焊接应力与变形2.3.1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概念(B)2.3.2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形成(B)2.3.3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B)2.3.4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B)2.4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钢材的焊接2.4.1钢材的焊接性定义(B)2.4.2控制焊接质量的工艺措施(B)2.4.3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B)2.5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2.5.1外观缺陷(形状缺陷)(1)分类(C)(2)形成原因(B)2.5.2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1)分类(C)(2)形成原因(B)2.5.3其他缺陷10(1)分类(C)(2)形成原因(B)3非磁粉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基础知识3.1无损检测概论3.1.1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B)3.1.2无损检测的目的(B)3.1.3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B)3.2非磁粉检测的无损检测基本知识3.2.1RT检测(1)RT检测的原理(B)(2)RT检测设备器材(B)(3)RT检测工艺要点(B)(4)RT检测的特点(A)3.2.2UT检测(1)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B)(2)UT检测的原理(B)(3)UT检测工艺要点(B)(4)UT检测的特点(A)3.2.3PT检测(1)PT检测的原理(B)(2)PT检测的分类(B)(3)PT检测工艺要点(B)(4)PT检测的安全管理(B)(5)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