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竞争情报系统的结构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竞争情报系统的设置与管理模式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企业信息化是指各类企业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管理行为实现智能化,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1.生产过程自动化。是指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与检测等,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断加以收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应用,使整个企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更新换代能力。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等;从国外的情况看,制造业是信息化的主要收益者与推动者。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支持下,波音公司在波音777的研制中,开发周期从过去的8~9年缩短到4年半,成本也降低了25%;通用汽车公司将轿车开发周期由原来的48个月缩短到24个月,由此巩固了它们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的内涵2.管理过程智能化。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物资、财务、人事、计划、销售、库存等管理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提高运行效率和竞争实力。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MRPⅡ、ERP)、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CIMS)等。如WalMart的零售管理系统3.商业贸易电子化。即电子商务,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企业商务活动,使企业贸易运作实现直接化、无纸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集、追踪和分析企业经营环境信息、市场信息、供销商和用户的动态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货系统(EOS)及商业增值网(VAN)等。如FedEx的包裹追踪系统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一、企业竞争战略的发展变化需要1.竞争战略的通用模式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竞争战略)产品差异战略(特色经营战略)重点市场战略2.竞争战略的具体方式价格战略:低价、高价、目标价格产品战略:功能、质量、式样、包装、服务技术战略:技术领先、技术追随、技术替代人才战略:高薪、股权、委以重任、情感投资、猎头挖脚信息战略:广告/CI;MIS//CIMS/ERP/SIS/CIS;CIO/CKO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3.企业核心竞争战略的演变60年代:扩大生产规模70年代:降低产品成本80年代:提高产品质量90年代: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基于时间的竞争二、信息技术的驱动作用1.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管理体制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与经营目标2.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可行条件分布式计算、客户/服务器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三、国外企业的示范效果与竞争压力1.信息技术在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功应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欧洲也将在本世纪初完成信息化建设。许多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其竞争优势得到加强,竞争力明显提高。如通用电气、福特公司等产业巨头,通过网上的原材料采购和销售,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达20%至30%2.我国加入WTO后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WTO为中国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化的竞争。企业将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全球资源与市场共享的重要条件。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化与分工协作趋势的不断增强,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否则,便会应验业界流传的一句话:“上ERP?ERP是面向供需链管理的,能够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制造——供应商的资源整合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可能早死,但不上的话就只有等死!”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我国现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4万多家,独立核算企业37万家,各类企业总数约860万家。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旧处于能耗、物耗、成本“三高”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两低”的状态,而深化企业改革是减耗增效必由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革步伐就会变慢,丧失竞争能力,其生存和发展都会成为问题;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配备,有可能花较少的钱取得后来居上的优势。因此,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搞信息化建设,我们就不能也不必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再信息化的老路,而是必须采取跨越战略,跳过某些阶段,充分运用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并举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据《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调查报告》对于638户典型企业的调查,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6.5%;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69.4%。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85.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2000年,638户企业信息化总投入23.6亿元,户均投入370.2万元,比前五年平均水平增长8.2%。2000年是企业信息化工程和企业上网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增长及IT产品采购的相应增加。户均投入列前五位的行业是:石化(9185万元)、外贸(2038万元)、石油(1436万元)、航空(956万元)和电子(951万元);户均投入列入前五位的地区是:上海(1347万元)、北京(980万元)、黑龙江(629万元)、青岛(584万元)、广东(516万元)。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率先启动了信息化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强化了市场竞争优势。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实施CIMS,使超重型数控龙门铣的交货期由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因而在1996年初的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运用CIMS,成为承接美国麦道公司MD机头的唯一国外定点生产厂家,生产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为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了20%。青岛海尔集团在七年多的时间里共投入3500多万元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先后建立了CAD/CAM/CAE系统、MRPⅡ、Intranet和Internet应用等工程。国内各地的销售人员可通过Intranet与集团总部交换信息,海外经营商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海尔联系。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问题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以起步较早、整体水平较高的广东为例。据广东省信息中心和信息协会的调查,在被调查的335家广东企业中,有68.36%的企业拥有计算机专业人员,有78.80%的企业拥有微机,有51.04%的企业已与Internet联接,企业计算机入网率平均值为18.12%,各项信息化工程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效率、强化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对于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效果普遍认为不够明显。据调查显示,有52.24%的企业认为本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一般,认为不理想的有21.79%,认为效果非常好的只有9.55%。广东企业信息化工程情况CIMSMRPIICAMIntranet应用Internet应用CADMIS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MISInternet应用CAMCIMS已建立准备建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我国企业实现上网的只占到所有企业的20%-30%,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就更少了。在上网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在欧洲,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我国大中企业的信息化问题500大≠500强!中国大中型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落后于世界知名大型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企发展成为真正强大的跨国公司。只有9%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仅有4.7%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只有1%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1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内部网;还有46%的企业正在通过相对落后的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落后还表现在行业和地区差距过大,石化、石油、外贸、航空和电子等产业,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最多,而传统支柱产业的投入却很少。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的信息化投入要远远多于其它地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总结资金问题:目前大部分国有大中性企业仍未走出困境,经营业绩不理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很低。“九五”期间,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目前我国300家重点企业中,70%的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其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只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占总资产8%的水平相差甚远。2000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居前五位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中国石化集团0.09%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0.67%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1.08%上海宝钢集团0.22%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0.17%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总结人才问题: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和队伍的不稳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难题。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使企业信息系统的后续开发应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系统效益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基础结构问题:许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模式较落后,管理数据混乱,即使勉强上马了信息化项目,也难以顺利开发;即使开发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在90年代初,有人估计我国企业MIS建设成功与失败之比为1∶8。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总结信息化意识问题:目前许多人的企业信息化观念还停留在个别部门或单项业务的自动化上。这种自动化可能会提高某些方面的工作效率,但不能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共享利用,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有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抱有表面文章或急功近利的认识;而部分信息人员则贪大求洋,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系统功能越强越好,而不管企业的实际需要如何。管理目标与IT手段?信息环境问题:缺乏统一的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来自社会、政府和市场的支撑配套环境尚未形成,也是造成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的现状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生产经营效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领导挂帅:企业信息化涉及人、财、物投入;岗位调配、机构调整及各业务部门的协调;经营模式与管理制度变革等重大问题。企业核心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出面负责组织解决问题,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一把手原则”。态度务实:渐进式、重实效。要根据现时企业资源状况和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同IT服务商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确定将重点投注在哪些方面,然后有重点有阶段地理智投资。人才培养:委托开发、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企业要主动创造适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内部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同时促进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培养与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管理创新: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与行为习惯的革新,特别要汲取国外在ERP应用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注意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管理机制的配套建设。政府支持: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示范工程2002年4月19日科技部宣布,将耗资8亿元人民币,在“九五”CAD/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