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油茶产业发展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油茶栽培广义上又名油茶树、茶籽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栽培利用的历史有2300年之久。用茶籽(油茶树的种子)榨出的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油茶种子的含油为36.6%,种仁含油达39.9~58.7%,通常为45~50%。茶油的碘值77.8~86.1,皂化值190.6~201.2,酸值0.7~8.2。脂肪酸组成中含肉豆蔻酸0~2.4%,棕榈酸8.4~13.8%,硬脂酸微量至2.2%,花生酸0~2.2%,油酸70.7%~84.4%,亚油酸5.5~16.3%,亚麻酸0~0.8%。天然油脂中常见的主要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类(分为低级饱和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是分子式中C≦10的脂肪酸,在常温下为液体;高级饱和脂肪酸固态脂肪酸是分子式中C>10的脂肪酸,在常温下为固态)。不饱和脂肪酸类(分子中含有1~6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通常为液态,不饱和键多数为双键。又可分为含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和含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见ppt图表几种主要油料脂肪酸组成表)碘值,即指每百克油脂或脂肪酸所吸收的碘克数。通常用来表示和区分油脂或脂肪酸的饱和与不饱和程度。(油脂中不饱和双键可与卤素产生加成反应,其吸收卤素量的多少反映它含有的不饱和双键的多少)。皂化值,即指皂化1克油脂所需要的KOH毫克数。可以反映油脂的平均分子质量。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发生酸败。油脂的酸败在食品质量控制上至关重要。酸值的大小与油脂的贮藏有很大的相关性。近代医学卫生已经注意到膳食中的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肥胖症、高血压和冠心病与食油有很大关系,研究证明,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和植物油类,会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的聚积,使血管壁硬化。因此人们非常注意从植物中发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源。实验还证明,膳食油中如果缺少亚油酸,会引起人的皮肤干燥,生长迟缓及眼白内障病变;亚麻酸(2个双键)和花生四烯酸(4个双键)是人体必需的,它不仅能阻止血栓形成,而且对人体脂质代谢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类脂肪酸的衍生物有类激素样作用。前列腺素中就含有这类脂肪酸,而前列腺素分布在人体的各部分,是细胞膜不可缺少的物质。花生四烯酸在人体中可以由亚油酸转化产生。可见食用油中的亚油酸、亚麻酸是细胞构成的必需物质,参与人体代谢过程,又是人体内所不能合成的,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从茶油的各项技术指标看,茶油是高品质的食用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国内的茶油和国际上流行的橄榄油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茶油与橄榄油的成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茶油的食疗双重功能实际上优于橄榄油,也优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75%~90%,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则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对抗癌也有明显的功效。茶油的酸值很低,不易变质,并且甘三酸成分油酸甘三酸含量达55%~65%,比橄榄油(51%)高。同时,茶油的分子结构比橄榄油还要细,所以食用时不用担心副作用、有油腻。由此,近年国际粮农组织已将我国的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2002年,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NIH)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A.P.西莫普勒斯博士把茶油排在了橄榄油的前面,认为茶油才是目前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另一方面,据有关油脂生产统计资料,世界植物油脂产量占世界油脂总产量的70%左右,其中食用油占80%左右;非食用油约占20%,我国国民食用油的90%以上都来源于草本油料作物。纵观世界油脂市场,生产木本油脂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如印尼的椰子油(碘值5.5,皂化值263.0)供其全国60%人口的全部食用油,马来西亚的油棕油(碘值52~57,皂化值196.0~200.5,酸值31.9~80.2)占世界棕油总产量的60%以上,希腊橄榄油产量已占其全国食用油总量的93%,西班牙也达48%。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食用油缺口逐年加大,国家每年须用大量的外汇进口食用油,并利用大面积耕地种植草本油料作物。目前,我国年人均食用植物油8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kg,更低于发达国家的20kg~30kg,国内食用油年消耗量为1300万吨,但生产量才600万吨。我国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和油料才能保障供给,消费缺口达50%。据调查,2006年全国共进口食用植物油667万吨,比“十·五”期间年均增加46%,进口食用油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油(占进口总量的75.9%),其次是来自南美的豆油(占进口总量的20.5%),菜油和花生油的进口量较少(分别占进口量的2.9%和0.7%)。然而,全球资源有限,影响食用油进口的因素错综复杂,市场风险很大。立足国情,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在粮食不太充裕的情况下,耕地资源的有限与粮食生产的安全对油料生产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制约,要拿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草本油料作物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发展木本食用油料生产,拓展山地空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然是一项多赢的,长效的农业生产措施,也是缓解我国食用油短缺问题的大势所趋。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虽然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约333.3万公顷(约5000万亩),但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平均年产茶油每公顷仅40~60公斤(5~8斤油/亩),年产茶油15~20万吨,约只占国内油脂消费总量的1.5%。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量的宜林山地适合油茶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增幅的潜力很大。如湖南省林科院近年来选育出的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平均每公顷产油达450~600公斤(60~80斤油/亩)。即使全部使用最优品种来新植油茶林和改造现有油茶林,新植油茶林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年产茶油产量也仅能持平2006年进口食用油的总量。由此可见,无论是茶油自身的品质,还是我国现有的国情以及油茶生产所具备的潜力,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一、油茶资源及特性1、山茶属的分类山茶属是山茶科中最大的属,均为木本植物,目前已知有238种,其中种子含油率高的树种有50多种。但种子含油率高且有一定的栽培经营面积和栽培利用历史的只有10余种。以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分布最为广泛,其他如滇山茶(C.reticulata)、浙江红花油茶(C.chekangoleosa)、攸县油茶(C.yuhsiensis)、小果油茶(C.meiocarpa)、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广宁红山茶(C.semiserrata)、茶梨(C.octopetala)、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和白果南山茶(广宁油茶)(C.semiserrata)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有很好的栽培面积。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的栽培的物种:(1)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名油茶、中果茶等。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树高一般3~4m,树龄100~200年。顶芽1~3个,紫红色为花芽,居中细长;黄绿色的为叶芽,鳞片紧密。单叶,椭圆形,互生,革质,长3.5~9cm,宽1.8~4.2cm。花期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花两性,白色,少数尖端有红斑;雌蕊柱头3~5裂,子房3~5室。蒴果球形、桃形、橄榄形不等,有种子1~20粒,一般4~8粒。种子茶褐色或黑色,种仁白色或淡黄色。普通油茶是目前的主栽种。(2)小果油茶(C.meiocarpa)又名江西子、小茶、鸡心子等。与普通油茶相似,惟树体偏小,叶也较小。属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多而浓密。蒴果10月上旬成熟,果皮薄,每果有种子1~3粒。小果油茶的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湘、赣、桂、浙、闽、粤等产区均有一定分布,具有很多优良经济性状,如产量稳定,果实出籽率和种子含油率高,抗性好等。(3)滇山茶(C.reticulata)又名腾冲红花油茶。属乔木。蒴果大,直径3.4~6cm,皮厚木质,每果有种子4~16粒。适于高海拔地区栽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种仁含油率高,油质好。通过培育和自然选择,很多雌蕊瓣化后成为观赏用的优质茶花系列——云南山茶。(4)攸县油茶(C.yuhsiensis)又名长瓣短柱茶、薄壳香油茶。常绿灌木。花期2~3月。花白色,有淡淡香味。蒴果10月下旬成熟,直径2~4cm,果皮薄,每果有种子1~12粒。出籽率和含油率均高,油质好。攸县油茶原产湖南湘中和湘南一带,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具有很好的抗炭疽病特点。由于植株矮小、树体紧凑,很适合密植,现已引种浙江、安徽和陕西等地,栽培表现良好。(5)浙江红花油茶(C.chekangoleosa)常绿小乔木。花期2~3月。花大红色,单生枝顶。蒴果黄青或红色,果皮木质,直径4~6cm,萼片宿存,9月中下旬成熟。主要分布于浙、赣、闽、鄂等地区,适合海拔600~1200m的温暖湿润地区。(6)越南油茶(C.vietnamensis)又名高州油茶、陆川油茶。乔木。枝叶粗壮,较普通油茶为大。花期11月至翌年1月。花白色,直径6~10cm。蒴果球形,中等大小,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主要栽培于桂、粤南部,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生长旺盛,树体高大,单株产果量高。2、分布与生态学特性油茶主要分布于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2°0′之间的广阔地区,以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区为主,包括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00多个县市,栽培分布面积约400×104hm2。庄瑞林等根据油茶分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同种的生态适应性将其分为西南高山区、华南丘陵区、华中和华东丘陵区以及北部边缘区四大分布区。光在油茶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苗期在一定庇荫条件下生长很好,成活率很高,随着树龄的增加,对光的要求日渐增强,若光照条件差,油茶的生理机能差,结果少。阳坡的油茶较阴坡油茶产量高,含油率高。因此,在造林地的选择、栽培密度结构的决定时,都要充分地注意光照条件的满足。油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苛,适应性较强。红壤、黄壤,pH4.5~6.5之间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但土壤呈碱性反应则不宜。3、生物学特性(1)根系生长特性根系每年均发生大量新根,每年早春当土温达到10℃时开始萌动,3月春梢停止生长之前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9月果实停止生长至开花之前又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12月后逐渐缓慢(2)新梢生长幼树生长旺盛,在油茶主产区立地条件好、水肥充足时一年中可抽发春、夏、秋和晚秋等多次新梢,进入盛果期后一般只抽春梢,生长旺盛的树有时亦抽发数量不多的夏秋梢。(3)开花结果习性实生树一般5~6年有一定产量,嫁接树3~4年。始果4~5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一般盛果期平均产茶果3000~9000kg/hm2。油茶的芽属于混合芽。花芽分化是从5月春梢生长停止后的当年春梢上饱满芽的花原基开始,到6月中旬已能从形态上区分出来,但要到9月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油茶属两性虫媒花,异花授粉。油茶花期在长江流域主产区是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油茶开花坐果后,在3月第一次果实膨大时有一定生理落果高峰,7~8月是油茶果实膨大的重要高峰期。4、品种资源(1)概念种质指亲代能够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即一定DNA序列。遗传物质来自于生物体,任何生物都带有遗传物质,即一切具有一定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可以归入种质资源之内。种质资源在野生条件下不称为种质收集品,只有通过“收集”转变为“家养”状态时才称为种质收集品。一份种质收集品是指来自共同祖先通过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使一个或多个典型性状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的个体或群体。品系指在育种工作中使用的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且来自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遗传稳定性、表型一致性和来源共祖性是品系的特征,但是必须强调是育种工作中使用的育种材料。如果某一个群体具有品系的特征,但没有做育种材料,就不能称为品系。品系包括自交系、保持系、恢复系、雄性不育系、全同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