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课改实验方案的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课改实验方案的解读王辉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系E-mail:wangh102102@yahoo.com.cn2007.07.12主要内容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二、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三、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解读四、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2001-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见表1。表1:2001-2006年我国特殊学校数量及残障学生与在校智障学生总数的变化情况特殊学校总数(所)在特殊学校学生总数(万人)在培智学校及辅读班学生总数(人)在盲、聋校学生总数(万人)在普校及特教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总数(万人)2001年153138.6424.9513.6526.992002年154037.4522.8514.625.572003年155136.4721.6614.8124.152004年156037.1821.7315.4524.32005年159336.4420.6915.75232006年160536.2920.5615.7322.18*注:资料来源于历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一)招生对象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同时,医疗、康复训练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越来越多的中重度智力障碍、情绪行为障碍、脑瘫、自闭症等类别学生进入了培智学校,这样,培智学校的教学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以招收轻度障碍学生为主转变为主要招收中重度障碍学生,见表2、表3、表4。为此,1994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表2:培智学校招生类型基本情况(注:在30份问卷中,1份问卷没有填答此题,本题的答题问卷数为29)特殊学生类别学生数(人)比例(%)智力落后142966.1言语障碍25611.8听觉障碍1476.8肢体障碍954.4其他健康受损954.4多重残疾592.7情绪障碍542.5学习障碍140.6孤独症80.4视觉障碍50.2脑外伤1总计2163100表3:培智学校学生智力落后程度基本情况智力落后程度学生数(人)比例(%)中度62346.8轻度39229.4重度31723.8总计1332100(注:在30份问卷中,5份问卷没有填答此题,本题的答题问卷数为25)表4:特殊学校学生智力落后程度基本情况智力落后程度学生数(人)比例(%)中度37440.7重度27429.8轻度27129.5总计919100(注:在49份问卷中,9份问卷没有填答此题,本题的答题问卷数为40)(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行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同年9月,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进入课程改革;2002年9月,全国省级实验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近几年来,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广大实验教师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中,取得了初步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对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三)国际特殊教育理念的发展1975年,每国会制定了联邦特殊教育法案,命名为《所有障碍学生教育法案》(EducationofAllHandicappedStudendsAct),也称94-142法案。1990年,美国会修订PL94-142法案,并将其更名为《障碍者教育法案》(Individual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Act,简称IDEA),这一改变体现了特教用语上的“以人为本”。1997年美国会再次修订IDEA,提出特殊教育可以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1、提高对特殊学生教育的期望值;2、最大限度地保证特殊学生参加普通课程学习的权利;3、进一步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和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机会;4、将特殊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整体性改革结合起来,以便更大地发挥特殊教育改革的作用,体现出“特殊教育应该是为特殊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是仅仅完成一种表面的教育安置”这一精神;5、在普通教育中要增加对特殊教育的相关服务和支持;6、鼓励和支持教师的进修;7、减少贴标签,真正考虑儿童的教育需要;8、更新和增加教和学的资源,减少无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表面做法。障碍者教育法案:六条原则1、零拒绝2、无歧视性评估3、适当的教育4、最少受限制的环境5、同堂诉讼6、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性原则综上所述,《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作者路得.特恩布尔(RudTurnbull)、安.特恩布尔(AnnTurnbull)、玛里琳.尚克(MarilynShank)等人提出六条特殊教育理念:1、对学生寄予高期望值2、重视他们对于学校和社区的积极贡献3、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优势4、让他们自己作决定并依自己的意愿行事5、鼓励他们发展同障碍者和非障碍者的人际关系6、尊重他们的权利,特别保证他们享有与普通公民同等的权利和机会近年人们在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中遵循的理念主要是:1、提高弱智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弱智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弱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3、“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4、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四)相关法规、政策的逐渐出台、实施1982年12月4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0年12月28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87年1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1990年,编印了全国统一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教材、大纲等。1994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度智能管理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问题:这些政策、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对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智力落后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在的实质性的问题。如:学生障碍程度的加重、障碍类型的增多、教学大纲教材的不适应等等。(五)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从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归类:1、“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实践(宣武、卢湾等)2、生活适应性课程改革实践(海淀、中山、元平等)3、人性化课程改革实践(顺德等)4、培智学校学前课程改革(海淀)5、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杨绫子、海淀、宣武等)从课程内容的组成来归类:六领域、十领域、三大板块、四大类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2001年11月),决定启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的修改与修订工作,并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室制订方案,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二、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一)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内容:1、培养目标和任务2、学制及入学年龄3、招生对象及办法4、教学组织形式5、时间安排6、课程设置(常识、语文、数学、音乐、美工、体育、劳动技能课)7、几点注意事项(二)1990年轻度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出版大纲: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工、劳技、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试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18册);——数学(试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18册);——常识(试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18册);——音乐(试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18册);——美工(试用教材、教学参考书:1-18册);——劳技(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低、中、高年级)——体育(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师教学用书:全一册)(三)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本纲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规定,针对中度智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和教育上的特殊需要制定。内容:1、教育训练的目的和任务2、教育训练对象和学制3、确定教育训练纲要的原则4、教育训练的内容: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和实用语算三个方面。5、教育训练工作的几个问题(四)2007年《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1、2002年11月——立项2、2003年——论证、准备3、四次新课程设置方案研制会议——2003年11月、2004年1月、2004年4月在北京召开研制《培智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研制会议——2004年5月,在深圳召开培智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研讨会议——《培智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十一稿)(课程结构如下)1)文化知识类:包括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常识等方面;2)康复训练类:包括感知训练、认知训练、沟通训练、体能训练和康复治疗等;3)技能发展类: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家务劳动技能、公益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入门、信息通讯技术运用技能等;4)生活实践类:包括个人生活适应、家庭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等。4、三次课程标准研制会议——2004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课程标准研制会议——2005年3月,在广州召开第二次课程标准研制会议——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三次课程标准研制会议5、《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产生2007年2月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三、《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解读(一)教育对象范围发生变化1、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以招收轻度残疾儿童为主,有条件的也可招收少量中度残疾儿童进行试验。2、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教育对象为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3、《方案》:智力残疾学生,不分类别。体现理念的变化,不依类别进行教育康复,而是依据个别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二)课程设置原则的继承与发展《课程方案》分别从课程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功能、课程特色、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重要原则,这些都是对我国20年来的培智教育实践经验的提炼及理论探索的总结。课程原则的比较统编教材编写原则《教育纲要》原则《课程方案》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补偿性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1.共性和个性统一原则2.应用性原则3.实践活动性原则4.补偿原则5.弹性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三)课程结构的继承与发展1987年的教学计划包括了7门课程:常识、语文、数学、音乐、美工、体育和劳动技能,是一维结构;1994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都是二维模块结构。如下表。《纲要》课程结构(三领域):1.生活适应: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和劳动生活适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2.活动训练:包括大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游戏、观察认识世界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3.实用语算:包括最基本的语文、算术知识和技能。《方案》与1994年《教学计划》(试行)课程设置比较表2007课程方案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1994教学计划学科活动常识语文数学音乐美工体育劳动技能晨会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兴趣活动(四)课程理念的继承与发展1、1987年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采用了当时小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只是在课程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上有所调整,体现了发展性课程的理念;2、1994年,在学科课程模块基础上增加了活动课程模块,课程形式更加丰富,以适应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纲要》的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和实用语算三个领域体现了适应性功能性课程理念;3、新《课程方案》的一般性和选择性课程模块,则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环境生态课程理念。(五)《方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1、《方案》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