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2、上、下交叉综合征的概念3、主要表现4、好发人群5、评价标准6、形成机制7、肌肉强弱分析8、肌肉解剖结构及训练原则与训练方法9、理解误区及个人看法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是由弗拉基米尔.扬达博士首次提出,是一种上肢动作模式异常综合症。它是以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而菱形肌、前锯肌、中下部斜方肌、深层颈部屈肌,尤其是斜角肌较为无力松弛而呈现耸肩、驼背、翼状肩胛和头部前倾姿势为特征,表现出的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综合症。它的命名源于无力松弛和紧张的肌肉在上身形成交叉状连线。上交叉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上交叉综合征的评估——Jada法里的静态姿势评估重力线:通过耳垂(乳突)、肩峰突、躯干中点、股骨大转子、膝关节、踝关节略前一点。上交叉综合征的形成机制1、肌肉失衡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平衡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仿学习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1、老人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2、长期以错误动作伏案工作的人群,比如办公室用电脑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3、过度锻炼胸部肌肉而忽视背部肌肉锻炼,且对胸部肌肉不进行拉伸的健身人群、出租车司机等。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3、青春期的女生,害怕或害羞在别人面前展露发育后丰满的胸部。长期刻意做出身体前倾、垂头、弓背等动作来作掩饰。哪些人容易患上交叉综合症?4、低头族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强弱分析缩短或紧张: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弱化:深层颈部屈肌、斜方肌中下部、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的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训练原则1、放松或拉伸“过度强化肌肉”,强化“弱势肌肉”2、疲劳而又不过度疲劳原则3、拉伸时轻微疼痛为标准,10~15秒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斜方肌上部拉伸右(左)手放置于头部左(右)侧,慢慢发力。将头部向右(左)侧移动,直到颈部左侧感觉到明显的拉伸感即可。将脸部转向右侧肩膀,使得颈部持续感受到拉伸感。保持该动作不变,持续30秒后换另一侧。斜方肌中下部锻炼身体挺胸,脚后跟、臀部、背、肩贴紧墙面站立,双手屈肘90度掌心朝前用力向后贴住墙面做上升和下降动作15次以上,并配合深呼吸。肩胛提肌部位:位于颈项两侧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上部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肩胛提肌方法同斜方肌上部,略微低头菱形肌部位:斜方肌深层。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菱形肌、斜方肌中下部锻炼先激活后做不同角度的扩胸运动胸锁乳突肌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止点:颞骨乳突。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胸锁乳突肌胸大肌部位:胸前上部皮下。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止点:肱骨大结节嵴。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胸小肌部位:胸大肌深层。起点:第3~5肋骨前面。止点:肩胛骨喙突。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三角肌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胸大、胸小肌,三角肌前部拉伸方法一:保持一侧手臂的前臂放于固定物上,然后身体重心缓慢向前压,以拉伸胸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0~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加强:同手同脚)方法二:PNFD2ED2F斜角肌起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点:第1肋骨的上缘内面、外面,第二肋侧面功能: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1、2肋颈长肌起点:颈椎横突及T1~T3椎体前面和侧面止点:颈椎前面及横突功能:伸展颈椎,维护生理曲度。强化颈部深层屈肌双手用力压头部,使其向前下屈,颈部则用力顶住,不让轻易下压,但逐渐被压到颈部触及锁骨柄。定住7秒,然后,颈部用力把头向上抬起,而两手则用力压住头部,不让其轻易抬起,但逐渐抬到原位,整个动作连续做15次。方法二:弹力带抗阻斜角肌拉伸中斜角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肩袖肌群及大圆肌冈上肌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起点:肩胛骨冈上窝。止点:肱骨大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冈下肌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起点:肩胛骨冈下窝。止点:肱骨大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小圆肌部位:冈下肌下方。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点:肱骨大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肩胛下肌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起点:肩胛下窝。止点:肱骨小结节。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大圆肌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嵴。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外旋肩袖肌群(强化冈下肌、小圆肌)两手握紧橡皮带,上臂紧贴身体,保持肘关屈曲90度,手腕中立,手臂分别向外打开,作肩关节外旋拉伸橡皮带防止代偿前锯肌部位:胸廓侧面浅层。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前锯肌锻炼俯卧撑最后动作主要是由前锯肌收缩实现的。方法一:俯卧撑或者撑墙俯卧撑(撑起末端)方法二:向前拉弹力带什么是下交叉综合征?又称为骨盆交叉综合征,由肌肉系统的失平衡而引起的骨盆及下肢的运动链受损而导致的症候群,常会累及下腰部、骨盆、髋、膝及踝关节。下交叉综合征的形成机制1、肌肉失衡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度不平衡2、错误动作的编排和模仿学习主要表现好发人群1、肚子大的人,比如有啤酒肚男人、孕妇,2、经常穿高跟鞋的女士们。3、久坐人群评价标准重力线:通过耳垂(乳突)、肩峰突、躯干中点、股骨大转子、膝关节、踝关节略前一点。形成机制肌肉强弱分析缩短或过紧:竖脊肌、背阔肌、髂腰肌、腰方肌、骨直肌弱化:腹横机、腹内、外斜肌、腹直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腘绳肌肌肉解剖结构及训练原则与方法1、放松或拉伸“过度强化肌肉”,强化“弱势肌肉”2、疲劳而又不过度疲劳原则3、拉伸时轻微疼痛为标准,10~15秒腹直肌部位: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起点:耻骨上缘。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助呼气。腹外斜肌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呼气。腹内斜肌部位: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由后外下向前内上斜行。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止点:第10~12肋骨下缘和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腹横肌部位:腹内斜肌深层。肌纤维横向分布。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止点: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功能:维持腹压腹肌(腹直肌、腹横机、腹内、外斜肌)1、仰卧起坐配合呼吸,呼气,腹肌收缩,提肛,起2、拱桥3、平板支撑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嵴。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背阔肌患者一手过头向后弯曲,另一只手从后方握住前者肘部,逐渐用力拉伸,身体侧倾,前倾,扭转,可最大化拉伸背阔肌。每次拉伸10-15秒,重复2-3次,然后进行对侧拉伸。臀大肌部位: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臀大肌方法一:拱桥(双桥、单桥)方法二:伸髋方法三:深蹲臀中肌和臀小肌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起点:髂骨翼外面。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梨状肌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止点: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的锻炼竖脊肌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拉伸竖脊肌坐姿双脚开立,上半身慢慢俯身,双手自然下沉。直至竖脊肌有牵扯感保持15~30秒。髂腰肌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止点:股骨小转子。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髂腰肌单膝跪位双手支撑后腿后伸,膝下垫毛巾抬头挺胸收腹、重心往下压腰方肌起点:第12肋骨下缘和第1-4腰椎横突髂嵴的后部止点:髂嵴上缘。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腰方肌耻骨肌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起点:耻骨上支。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长收肌和短收肌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大收肌部位:大腿内侧深层。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内收肌拉伸(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侧向弓步压腿保持身体直立,双手置于髋部。弯屈左膝,让膝盖的位置在脚的正上方,右腿保持伸直与脚掌贴地。将身体慢慢移向左侧。放松然后回复起始位置,换边进行。骨二头肌部位:大腿后外侧浅层,有长、短两个头。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点:腓骨头。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外旋,长头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使骨盆后倾。半腱肌、半膜肌部位: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起点:坐骨结节。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腘绳肌方法一:先牵伸腘绳肌(久坐者肌肉可能缩短)固定股骨远端,屈膝腘绳肌方法二:站立位,髋0度,小腿绑沙袋,屈膝至最大角度股四头肌(骨直肌)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