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清初诗歌一、清初诗歌创作概况: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主要为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并仕清的文人所把持。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仕清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二、顾炎武等遗民诗人1.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与著名学者,也是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著有《亭林诗文集》、《日知录》等。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顾炎武《先妣王硕人行状》)其诗不论是拟古、咏史、纪游、即景等,都贯穿着抗清复明和坚守气节的中心主题,有不少诗篇描叙了易代之变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抗清志士救危济亡的悲壮之举,具有鲜明的史诗色彩,如《秋山》、《京口即事》等;也有些诗篇抒写了刻骨铭心的故国之思和坚决复国的豪情壮志,如《海上》、《精卫》等。顾炎武继踵杜甫,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沉雄悲壮,苍劲刚健,对转变明末清初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2、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父亲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这两部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学案体以学派分类的方式介绍一定时代的学术史,这种体裁被清人取用,成为编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主要方式。3、吴嘉纪吴嘉纪,明末太学士,明亡后绝意仕进,僻居海滨,苦吟度日。他的诗表现了明清易代之际的民族矛盾和亡国之痛。由于他个人的经历,诗歌中能够较多地反映海滨地区民众的苦难生活。如《临场歌》、《海潮叹》等。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歌风格,自然质朴,浑然天成,不事藻绘,在清初具有独特的风格。4.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他的诗的诗大都抚时感世,缘事而发,现实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揭露了清兵的暴行,有的表现了人民的疾苦,更多的是诉说家国兴亡的悲哀和图谋恢复的豪迈。屈大均的诗歌学屈原和《离骚》,同时兼学杜甫和李白,工于近体,五律尤胜,风格高浑雄肆,奔放纵横,于雄壮中飞腾驰骋,在慷慨中寓有奇气,而不似一般遗民之作多饮泣吞咽之声,在清初遗民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壬戌清明作》、《读陈胜传》等。著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等。三、钱谦益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诗坛领袖。《初学集》(明亡之前所作)抒写对党争阉祸的愤慨,倾吐宦海失意的郁闷,表明作者是始终关注着时代的内忧外患的;入清以后所作《有学集》熔民众的疾苦与家国的变故于一体,其中也不乏对自己降清的沉痛自责与真诚忏悔;晚年之作《投笔集》更流露出浓重的故国山河之思,其内容大抵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军国形式有关,被称为“明清之诗史”。代表作品有《狱中杂诗三十首》、《哭稼轩留守一百十韵》、《后秋兴》一百零四首等。如《后秋兴》之二: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乾隆《观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钱谦益乐于奖掖后进,虞山派的主要作家冯班、冯舒和钱曾等人都受他指点,清代前期著名的“南施(施闰章)北宋(宋琬)”以及王士祯都是因为他的提携而声名“卓立”。四、吴伟业与梅村体一、吴伟业简介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其诗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大事为题材,被称为“千古哀怨托骚人,一代兴亡入诗史。”尤以长篇歌行体成就突出,号为“梅村体”。《圆圆曲》是代表作。著有《梅村家藏稿》。吴伟业像创作概况吴伟业不但工诗能文,而且熟悉音律,擅长度曲填词、杂剧传奇、绘画等,但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二、吴伟业的思想探析1、吴伟业受故国之恩深重,亡国之感浓烈,造就了其诗主题之一是表达故国之思。2、违心仕清,遭世讥贬,造成了他诗歌的另一主题是痛失名节的悲吟。吴伟业《琵琶行》少年随复社名人张溥读书。明崇祯四年,会元第一名获隽,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曾被怀疑科场舞弊,皇上调卷御览,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平息物议,吴伟业声名鹊起,因而对崇祯帝怀知遇之恩,刻骨铭心。初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庶子。明亡后,一度想自杀报国,未果,曾在南明弘光小朝廷任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辞官乡里,清兵南下后,隐不仕,在东南主持文社活动。在这两种心理困境下,吴伟业的仕清就成为士大夫操守上的一个污点。迫于清廷的压力,碍于老母敦促,于顺治三年北上应仕,被授秘书院侍讲,后为国子监祭酒,仕清后,则感受到传统“名节”观念的沉重负担,对于自己的屈节极为痛悔。顺治13年,以丁忧南还,后不复出仕。此后十余年,文字狱兴,吴每每惊惧不安,在对于明朝的感恩和对于仕清的悔恨中离开人世。吴伟业死前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他所说“寄托良苦”,一是指他的诗歌多影射时事,只是慑于清廷之威不敢直言,所谓“诗史”之义即指此;二是指他以诗歌抒发自己失节之恨,希望后人能通过读他的诗歌而了解他的内心痛苦,并体察他复杂矛盾的心情,进而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过淮阴有感二首》之二忍死偷生廿载余,如今罪孽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临终诗四首》之一三、梅村体吴伟业的七言歌行自成一体,世称“梅村体”。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放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特点:1、结构摇曳多姿、腾挪跳跃。2、多用典故。3、讲究声律。4、辞藻缤纷,色彩鲜艳。四、《圆圆曲》讲解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李自成挥军北上,攻占京城,崇祯自缢煤山,明亡。因此,吴三桂认为起义军是明亡之罪魁,这也为其引清入关的卖国行径找到了借口。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最后一支明军披麻戴孝、泪水纷飞,为了灭亡的明朝。他们的主帅却为了陈圆圆而开战。这种思想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圆圆旧日生活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相识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捡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峨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小结作者对于陈圆圆是寄与了深切的同情的。陈圆圆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她的人生是中国古代美女命运的写照,被众多的男子播弄,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可悲的是这种偶然的衔泥燕变凤凰的经历,被旧日的女伴艳羡,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都寄寓其中了。关于吴三桂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比较复杂。诗作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为明朝遗老,身怀故国故君的深厚感情,而不得已苟活于清朝,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圆圆曲》艺术特点之一:转韵自由,格律严整A、频繁转韵,以四句一韵为主;本诗韵脚及韵段——1)间、关、颜2)恋、宴、见3)家、花、车4)里、绮、起、水5)飞、归、衣6)掖、惜、客7)暮、诉、顾、渡、误8)难、安、看、阑、还9)进、定、印、乘、镜10)乡、霜、行、凰、11)累、致、细、地12)城、名、情、青13)宿、足、绿14)愁、州、流之二:色彩缤纷,辞藻华丽多用绚丽的色彩词,错金镂彩,如缟素、红颜,白骨、红妆,绿珠、绛树等设色浓艳,搭配巧妙。之三:用典频繁而贴切大典故是夫差、西施贯穿全篇,“前身合是采莲人”“梦向夫差苑里游”“浣纱女伴忆同行”,《圆圆曲》中的陈圆圆的影子就是西施,这两位同样生长于吴越古地的乱世佳人的命运何其相似乃尔。小典故鼎湖、黄巾、黑山、田窦、薛涛、绿珠、绛树、周郎、随处皆是,琳琅满目。作者用典巧妙,又切合语境,如吴王之与吴三桂,越女之与陈圆圆等,恰倒好处,又显得扑朔迷离。思考:频繁用典固然有个人风格,有无其他原因?之四:叙述灵动多变,摇曳多姿A、《圆圆曲》综合运用了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结构手法,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将纷繁的历史事件重新组合。B、叙述上复线交织,吴三桂的角度大刀阔斧,陈圆圆的角度则工笔重彩。C、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五、《圆圆曲》与《长恨歌》之比较1)关于主题《长恨歌》与《圆圆曲》都以重大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交织在一起,使这两首诗一创作问世,就倍受瞩目。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两者虽题材相同,其实主题并不一致。《长恨歌》是以国事沉浮为背景写爱情,而《圆圆曲》却是以爱情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写国事。五、《圆圆曲》与《长恨歌》之比较2)关于结构与情节《长恨歌》在结构上是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叙写成,完整地展现了一出爱情悲剧的全过程,情节曲折生动。《圆圆曲》综合运用了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结构手法,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将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