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1群体的概念群体的定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特质:一定的规范,行为上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是一个整体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群体的分类2)按发展水平分:(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起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促进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发展发展趋向AB①②③⑤④(1)先进集体型(2)一般集体型(3)中间型(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5)黑社会团伙型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⑴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命令型、任务型),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4)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⑵非正式群体。人们之间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利益型、友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5)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2)一般群体。2群体发展的阶段形成(Forming)震荡(Storming)规范(Norming)执行任务(Performing)中止(Adjourning)P150图4-1五阶段模型阶段1形成包容和人际信任任务成效低士气高阶段2震荡权利和控制任务成效中等士气低落阶段3规范化感情亲密任务成效逐渐上升士气逐渐上升阶段4执行任务任务成效高士气高昂阶段5中止流失和分离任务成就感逐渐下降士气逐渐低落间断—平衡模型a.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b.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c.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d.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e.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f.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3群体的特征群体角色群体互动分析群体规范凝聚力群体规模群体角色群体角色种类群体任务角色维护角色自我中心角色群体状态(如绩效)消极积极积极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人际群体团队群体无序群体任务群体多多少维护角色任务角色以任务和维护角色为维度的群体类型群体互动分析社会测量法(sociometry)它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J.Moreno在20世纪30年代首创。1)社交网络(socialnetworks)是指在一群特定的个体中存在的一系列特殊联系2)簇(clusters)是指存在于社交网络之内的群体。3)规范性簇(prescribedclusters)是指正式的群体,如一些部门,工作团队,任务小组或委员会。4)自发性簇(emergentclusters)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承认的群体5)结合体(coalitions)是指一些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的簇。6)小集团(cliques)是指更为长久的、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友谊关系的非正式群体。7)明星(stars)是指社交网络中,关系网最密的那个人。8)联络人(liaisons)是指联系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但自己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簇的人。9)桥梁(bridges)是指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起到联结点作用的个人。10)孤立者(isolates)是指与社交网络没有联系的个人。个人在组织中明显存在不同的活跃程度,通过社会测量法,可以绘制出组织的社会关系图。个人将在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社交网络,处于明星、联络者、孤立者等位置。ABCDEFGHIJX群体规范1.什么是群体规范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行为标准。它有以下特征:(1)它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律与默契。(2)群体规范对群体有维护性功能群体规范(3)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B.形象方面的规范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绩效方面形象方面社会交往方面资源分配方面群体规范的类型群体规范2.群体规范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规范能约束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一致,行动统一;◆有利于矫正人的不良行为;◆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成长。凝聚力1.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组织成员在一起的时间。(秘书的关系取决于其办公桌的位置;日久生情)加入组织的难度。(加入群体越难,则其凝聚力越强。名校学生的凝聚力较一般学校强。)性别和婚姻。(女性组织的凝聚力较强,未婚成员较多的组织凝聚力较强)组织规模。(规模越大,则凝聚力越弱)外部威胁。(当组织受到外部威胁时,凝聚力增加)以前的成功经验。(成功的历史使组织的凝聚力上升)组织成员的年龄。(年龄越大,可能组织的凝聚力越小。但也有相反的例证。)凝聚力与高生产率互为因果。二者的关系受到组织绩效规范的影响。高生产率生产率水平中等低生产率生产率水平低到中等凝聚力绩效规范高低高低2.凝聚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ⅰ高凝聚力积极诱导ⅱ低凝聚力积极诱导ⅲ高凝聚力消极诱导ⅳ低凝聚力消极诱导积极消极诱导高低凝聚力与诱导关系图解ⅰ组ⅱ组ⅳ组ⅲ组生产力时间沙赫特实验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规模(一)群体规模的上限和下限(二)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均效率人数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的关系n群体行为的解释:为什么有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结构群体过程群体任务群体绩效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1)组织战略2)权力结构3)正式规范4)组织资源5)人员挑选过程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7)组织文化8)物理工作环境4群体互动过程1)社会(群体)压力:群体能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2)参照群体:个体了解群体中的其他人;个体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或者渴望成为一员;个体感到群体中的成员对自己很重要3)从众(conformity):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见下图)心理学家阿希(S.ASCH,1951)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对于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众行为。ABCx4)社会惰化(socialloafing):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5)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倾向6)协同效应:生物学术语,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群体过程的影响: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影响群体的实际工作效果6.群体决策1)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群体决策是培育新的管理者的良好手段和“课堂”,还可以在正式领导不希望立即行动时,议而不决,避免采取行动。群体决策相对于个体决策的主要缺点如下:①决策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以及费用。②决策速度慢,快速反应差。③从众压力。④少数人控制。⑤折衷性方案。“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和”⑥责任不清。“有人拍板,无人负责”2)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群体思维(groupthink)指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致于对其他变通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凝聚力高隔离外界缺乏评价程序直接领导赞成掌权者的压力大环境复杂多变从众倾向无懈可击错觉集体合理化毋庸质疑信息刻板观点直接压力自我审查全体一致错觉自我任命心理呈现条件群体思维过程主要特征3)群体决策技术1、头脑风暴法2、DelphiMethod3、名义群体法头脑风暴法也称脑力激荡法,即创造一种条件和制度,有利于不同的智慧和创新观念迸发出来。具体做法:组成一个3-7人的小组,告知有待解决的问题或题目,然后让每个人围绕该问题,尽量发挥想象力,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DelphiMethod德尔菲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如下:(1)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2)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3)将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4)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全部过程都保密。(5)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反复几次,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名义群体法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如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步骤: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但是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理解工作团队案例导入:克林顿政府中的团队建设一)、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组织设计二)、高绩效工作团队设计技巧比尔·克林顿上任总统职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的主要行政人员进行团队建设训练。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是戴维营森林招待会活动的一部分)上,克林顿请两位专家帮助新的内阁成员和谐相处,提高工作效率。这两位专家要求内阁成员带上自己的简历,并谈谈他们生活中令人振奋的经历。在星期六晚上的讨论会上,两位专家又请他们谈谈在简历中没有提到的重大个人事件。轮到克林顿时,这位新总统告诉大家,童年时,他是个胖小子,别的孩子都嘲笑他。案例导入:克林顿政府中的团队建设这种团队建设训练的目的是让团队成员理解,自己应如何运用自己的个性特征为群体作出贡献。因为这些内阁成员以后需要靠密切合作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大量问题,所以,克林顿及其内阁成员认为,他们需要更多地相互学习,从仅仅是一群人变成合作互助的团队,这种团队建设训练在4个月后又进行了一次,再往后,就是每6个月开一次例会。对于美国联邦政府来说,请专家帮助内阁成员提高群体合作和会议效率的做法并不少见。许多年来,联邦政府为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