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PPT——开启你计算机网络之门的金钥匙图书作者:王达制作第8章IP地址和子网本章要专门介绍在IP网络中我们每天都要配置的IPv4和IPv6地址,其中主要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表示形式和分类,各类IPv4、IPv6地址结构,以及在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的IPv4子网划分与聚合方法,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过程。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28.1IPv4地址8.1.1IPv4地址基本格式IPv4使用32位(4字节)地址,因此整个地址空间中有4,294,967,296(232)个地址,也就是近43亿个地址。IPv4地址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每个地址都有32位由数字0和1构成。实际使用中是以四段以小圆点分隔的十进制数表示,每段一个字节长。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38.1.2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由32位二进制组成的。它被分成“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分。“网络ID”部分全是“1”;“主机ID”部分全是“0”表示。如下图所示。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后就把IP地址也分成了“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分。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获取主机IPv4地址中的网络地址信息,用于区别主机通信不同情况,选择不同路由。子网掩码一旦设置,对应IPv4地址中的网络ID和主机ID部分就固定了。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48.1.3IPv4地址的基本分类整个232个IPv4地址定义了五个类别:A、B、C、D和E。A、B和C类用于单播通信中设备IP地址分配,D类被属于组播地址,用于组播通信,E类是保留地址。它们均有不同的网络类别(也就是“网络ID”)长度,用来标识不同的网络类别,剩余的部分被用来识别网络内的主机(称之为“主机ID”)。“网络ID”用来确定每类网络中有的网络数,而“主机ID”则用来确定每个网络中有的IP地址数。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51.A类IPv4地址A类IPv4地址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网络ID”占用最高一个字节,而“主机ID”则占用剩余3个字节。且规定,A类IPv4地址中“网络ID”的最高位固定为0,后面的7位可变。所以A类网络的总数为128个。又因A类IPv4地址中“主机ID”有24位,所以可用的“主机ID”数(即每个A类网络中拥有的IPv4地址数)为166777216。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可用的地址数为166777214。A类IPv4地址的子网掩码为固定的255.0.0.0。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62.B类IPv4地址B类IPv4地址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网络ID”占用最高的前两个字节,而“主机ID”则占用剩余的两字节。B类IPv4地址的“网络ID”的最高两位固定分别为1、0,后面的14位可变。由此可知B类网络的总数o16384个;B类IPv4地址中“主机ID”为16位,所以可用的每个B类网络拥有的IPv4地址数为65536个。同样因为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实际上可用的地址数为65534。B类IPv4地址的子网掩码为固定的255.255.0.0。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73.C类IPv4地址C类IPv4地址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网络ID”占用最高的前三个字节,而“主机ID”只占最后的一个字节。C类IPv4地址的“网络ID”的最高两位固定分别为1、1、0,后面的21位可变。由此得知C类网络总数为2097152个。C类IPv4地址中“主机ID”仅为8位,所以可用的“主机ID”数,也就是每个C类网络拥有的IPv4地址数为256个。同样因为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可用的地址数为254。C类单播地址的子网掩码为固定的255.255.255.0。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84.D类IPv4地址D类IPv4的地址结构如下图所示,规定在最高字节中前4位分别固定为1、1、1、0,整个组播地址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D类IPv4地址是组播地址,用于IPv4组播通信中。IPv4组播通信中,组播源主机(使用单播IPv4地址)只需发送一份数据,就可以使对应组播组(使用D类组播IPv4地址)中的一个或多个主机(使用单播IPv4地址)收到这份数据的副本的通信方式。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用途又划分为:预留组播地址、公用组播地址、临时组播地址、本地管理组播地址三大类。具体参见书中介绍。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95.E类IPv4地址E类IPv4属于IANA保留使用,不分配给用户使用的IPv4地址,地址段范围为240.0.0.0~247.255.255.255,其特征是最高5位分别是1、1、1、1、0,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有27位是可变的。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08.1.4有类/无类IPv4网络有类IPv4网络就是针对上节介绍的A、B、C、D、E类IPv4地址而言。在这类网络中,每类IPv4地址都有固定长度的网络ID,也就是有固定的子网掩码。这大大降低了IPv4地址的利用率和可用的网络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出了VLSM技术,使每个IPv4地址的网络ID长度都可以不固定。由这样的IPv4地址配置的网络就是无类IPv4网络。我们通常把以前的有关网络称之为标准网络,而把网络ID长度大于对应标准网络的网络称之为“子网”,而把网络ID长度小于对应标准网络的网络称之为“超网”。有关VLSM带来的好处,具体参见书中介绍。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18.1.5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广播地址1.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广播地址的定义“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是任何一个有类和无类网络的两个特殊的IPv4地址。“网络地址”是用来标识一个有类或无类网络的地址,是对应网络或子网的第一个IPv4地址,即“主机ID”部分全为0的IPv4地址;而“广播地址”则是一个有类或无类网络中的最后一个IPv4地址,即“主机ID”部分全为1的IPv4地址,可通过这个地址向对应网络或子网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也就是广播通信),让本地网络或子网的所有节点都可收到同一数据包。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2在一个对应网络或子网中,除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外,中间其它的所有地址都是“主机地址”。它是可直接分配给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2.广播地址类型IPv4广播地址就出了以下几种:•网络广播地址:对应标准网络的广播地址,可在整个对应标准网络中广播。•子网广播地址:对应子网的广播地址,可在整个对应子网中广播。•全子网定向广播地址:对应标准网络的广播地址,可以对应标准网络内所有子网中广播。•有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可在网络ID未知情况下在整个对应标准网络或子网中广播。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38.1.5IPv4地址前缀表示形式传统的IPv4地址表示方法是在给出具体的IPV4地址的同时给出它所对应的子网掩码,如192.168.1.10,255.255.255.0等。为了能更加简便的书写,采取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地址前缀表示形式,就是在一个IPv4地址后面先加上一个斜杠(/),然后在这个斜杠后面直接写出该地址所在网络的“网络ID”,或者“子网掩码”长度,因为“网络ID”长度决定了具体IPv4地址所属的网络。如192.168.1.10/24代表的是一个标准的C类网络IPv4地址,而10.1.0.10/8则代表了一个标准的A类网络IPv4地址。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48.1.6几种特殊的IPv4地址1.私网IP地址私网IP地址就是专用于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在A、B、C类IPv4地址中均有一段是专用于局域网的私有地址段:•10.0.0.0/8(10.0.0.0,255.0.0.0)•172.16.0.0/12(172.16.0.0,255.240.0.0)•192.168.0.0/16(192.168.0.0,255.255.0.0)2.169开头的IPv4地址这称之为“自动专用IP地址”,其地址范围为:169.254.0.0/16,子网掩码为255.255.0.0。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53.127.0.0.1地址该地址叫做“环回地址”(LoopbackAddress),是主机IP堆栈内部的IPv4地址,主要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在IP网络中就是用来测试主机TCP/IP协议是否工作正常。4.0.0.0.0地址0.0.0.0地址代表所有IPv4地址,常用于默认路由配置,或者代表整个不确定的IP地址范围。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68.2IPv4子网划分与聚合为了解决IPv4的不足,提高网络划分的灵活性,诞生了两种非常重要的技术,那就是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把传统标准的IPv4有类网络演变成一个更为高效,更为实用的无类网络。VLSM用于IPv4子网的划分,也就是把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子网;而CIDR则用于IPv4子网的聚合,当然主要是指路由方面的聚合,也就是路由汇总。通过CIDR可以把多个小的子网路由条目汇总成一个大网络的路由条目,以减少路由器中路由条目的数量,提高路由效率。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78.2.1VLSM子网划分的基本思想通过VLSM实现子网划分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就是把原来标准网络IPv4地址中的“网络ID”部分向“主机ID”部分借位,把一部分原来属于“主机ID”部分的位变成“网络ID”的一部分(通常称之为“子网ID”),如下图所示。原来的“网络ID”+“子网ID”=新“网络ID”,“子网ID”长度决定了可以划分子网的数量。有关VLAM子网划分的具体方法参见书中介绍。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88.2.2“全0子网”与“全1子网”“全0子网”代表的是对应子网的“子网ID”部分各位都是0,是第一个子网,而“全1子网”代表的是对应子网的“子网ID”部分各位都是1,是最后一个子网。按照RFC950参考规定,划分子网后,只有n-2个可用的子网(n表示总的子网数),第一个子网(也就是“全0子网”)和最后一个子网(也就是“全1子网”)不可用。但是在后来RFC1878规定中,该项规定已被废止了,现在的设备基本上都普遍支持RFC1878。至于为什么RFC950要规定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子网不可用,参见书中介绍。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198.2.3VLSM子网划分方法已知子网数和最大地址数,求子网掩码、子网地址范围、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的基本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所需的子网数和最大地址数确定划分子网后的新“网络ID”长度和新“主机ID”长度;(2)根据新“主机ID”长度确定子网划分后各子网的地址块大小,由此可进一步确定各子网的地址范围、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3)根据下面的公式得出划分子网后各子网共同的子网掩码。新子网掩码=原“网络ID”.新“主机ID”中各字节分别用256-各子地址块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20已知子网地址前缀或子网掩码,求子网地址范围、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的基本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子网的地址前缀或子网掩码确定该子网地址块大小;(2)根据地址块大小,可进一步确定该子网的地址范围、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从以上这两种情形的计算步骤中可以看出,最关键的步骤都是要确定子网的地址块大小(2n,n代表“主机ID”位数)。知道了地址快大小就知道了包括“主机ID”部分各字节的子地址块大小。8.2.4VLSM子网划分示例(略)8.2.5子网聚合方法及示例(略)2012年12月《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218.3IPv4NAT基础NAT技术允许组织网络内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