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每天前进一小步,迈向成功一大步编制人:赵莉莎1新课标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必考知识点集锦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历史阶段特征夏:奴隶社会的确立商: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奴隶社会的鼎盛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战国:封建社会的确立秦汉: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明清: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对象:同姓亲族为主体,异姓封国包括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3.义务:服从命令、承担军事义务、交纳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4.作用:①建立一批新兴国家,扩大了疆域。②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①实行嫡长子继承继制(核心)②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礼乐制度实质: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练习题:1.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3.(2008·广东)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高中历史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每天前进一小步,迈向成功一大步编制人:赵莉莎2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4.(2009山东)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考点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①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最高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②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背景:①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小逐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封建地主经济也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②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秦灭六国,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加强中央权力,才能维护统治,巩固统一。③思想上:法家韩非子的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成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④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地方上建立县制,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经验。基本内容:1.皇帝制。皇帝制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表现为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三公九卿制。(1)三公及各自职责。(2)九卿。3.地方郡县制4.秦律,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影响: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②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不世袭。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练习题: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正绩任免官吏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高中历史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每天前进一小步,迈向成功一大步编制人:赵莉莎34.汉高祖刘帮想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于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药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答:先代贵族、功臣、王族(2)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作用?答: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发出如此感叹。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答:二手资料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建立中朝。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设置刺史。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划分13个州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又通过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爵位。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2.隋唐三省六部的职责和作用;(1)三省职权:①决策机构:中书省;②审核机构:门下省;③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①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②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而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掌管国家财政。4.分割地方权利的3项措施1.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通判)2.宋朝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将掌握,高中历史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每天前进一小步,迈向成功一大步编制人:赵莉莎4以免拥兵作乱。(知州)3.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转运使)5.宋朝集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一方面,宋初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6.元朝时期的进一步加强:(1)内容:①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另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②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2)特点:①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②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时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初汉武帝以后东汉末至南北朝隋朝唐朝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意义①②②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②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三、监察与谏议:1.含义:①监察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员的。②谏议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监察系统的职能:一是维护王朝秩序的稳定运转;二是对贪赃枉法官吏的揭发;三是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因素。2.各朝监察、谏议机构的设立情况: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汉代: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汉武帝时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高官;此后历代沿袭;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设立谏院,这是独立的谏官机构。明朝:中央设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六科给事中,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地方省级,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明代,同皇权的加强相适应,已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3.作用: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练习题: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高中历史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每天前进一小步,迈向成功一大步编制人:赵莉莎5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弟子。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6.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轨迹,大体是皇帝将身边的侍从人员逐步深化为朝廷为正式官吏,由职位较低的事务性官吏提拔为位阶较高、拥有相当权力的政务官僚,将身边的侍卫人员提拔为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