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一、分析与选择选择稿件的意义与方法二、新闻价值分析三、社会效果分析四、媒介适宜性分析五、应注意的问题六、“更正”的处理新闻稿源有以下几种:1、通讯社提供的稿件2、新闻媒体的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3、媒体之外的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提供的稿件4、从其他新闻媒体上获得的可供转载或作线索与资料的稿件案例:1、媒体广场(视频)2、马斌读报一、分析与选择选择新闻稿件的意义与目的意义:有助于落实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有助于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有助于新闻稿件合乎新闻媒体的容量要求目的:判断稿件是否适用判断稿件价值的大小发现稿件的潜能检查稿件有何缺陷确定稿件如何利用从选稿到改稿,从标题到组版,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稿件的分析与选择,但每一阶段对稿件分析与选择的侧重点又不同。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程序一、初选(粗选)——各部门编辑执行二、复选(精选)——版面主编执行三、定选——总编辑、编委会执行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思路(以报纸为例)1、新闻价值的分析2、社会效果的分析3、媒介适宜性分析4、对稿件的真实性分析(一般在改稿前核实)真实是选择稿件的基本原则稿件不真实的几种表现: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孤证、回避、幻影、假象、导演判断稿件是否真实,从内容上看是否有以下现象:1、自相矛盾,漏洞甚多。例“地球上每天增加120万居民,每分钟有120个婴儿出生。”•2、不合常理、常识。•例:《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明明汁液很多,可吃起来却一点都不甜。”记者近来接到不少投诉,称所买的西瓜,瓜相不错,切开汁液也很“丰富”,但一吃却寡然无味,有些甚至有股酸馊味,他们怀疑西瓜被注入了水。在某医科大学上班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买的西瓜切开一看都是污红色的水,她取了样叫同事化验,这才知道西瓜被注射了红药水。对此,市场方面回应,不排除有不良瓜贩给西瓜注水,甚至红药水,但这样西瓜容易变质腐烂,风险极大。•《信息时报》2006年7月19日•3、笼统含混。•例: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内地乐坛近日抄袭传闻不断。前日有知情者从法国传来消息,法国电影《蝴蝶》的导演菲利浦·慕勒已经了解到《吉祥三宝》抄袭一事,并在仔细听过网络上下载的《吉祥三宝》一歌后,认为该歌的确抄袭了《蝴蝶》主题曲的主要旋律!菲利浦·慕勒向法国媒体表示十分愤慨这种剽窃行为。北京时间前日上午,菲利浦·慕勒正式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诉讼,而《吉祥三宝》的演唱者布仁巴雅尔也将于近日接到来自法国的正式书面文件通知。•《华商报》2006年3月12日4、文艺色彩浓厚,超越采访可能。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喜登天安门》3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在紧张的会议期间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有意义和星期天。……不论是初次登临的人大代表、新增补的政协委员,还是以前来过的人大代表、老政协委员,每个人登上城楼以后,都要情不自禁地手扶栏杆极目远眺、静思默想、浮想联翩。假新闻分析:多数来自是网络和杂志,其次来自报纸媒体,而广播、电视则较少;党报新闻可信度高,而市场化程度高的报纸假新闻数量较多。题材多是社会、文化、体育,而相对较少的是经济、时政类题材。二、新闻价值分析(一)新闻价值的一般标准分析时间新意重要接近显著(二)新闻价值的个性标准分析时间——时效性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案例:美国总统遇刺的报道编辑需要在时效性上确立以下观念:1、时效性是衡量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重要指标。2、提高时效性可以为媒介创造新的新闻消费需求。提升媒介的市场竞争力。3、新闻媒介中新闻时效性的强弱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4、除特殊情况报道需要掌握时机如事关国家安全等情况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要抢而不能压,慢半拍常常造成政治上的被动。新意——新鲜性内容要给受众新鲜感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报道中所写的事实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变动乃新闻之母,只有发生变动的事实才是有新鲜的,没有变动就没有新闻。1、所报道的事实本身是新鲜的。2、选取的报道角度是新鲜的。3、相比较而言是新鲜的。重要——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与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重要性是衡量所谓“新闻份量”的唯一指标.1、要考虑接近性因素2、要考虑参与事件人与地点的显著性3、要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4、要注意事件的潜在性影响。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新闻报道的内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显著——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新闻价值取向的误区:1、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例:《狂犬病是罪魁祸首长沙一家犬“吻”死8岁男孩》《长沙进入狂犬病高发期爱犬“吻死”8岁小主人》2、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如:媒体对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报道,给上蔡县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对当地人产生恐惧心理。3、过分强调新闻的及时性。新闻价值发现发生了什么开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发生展示找到巧妙的切入角度三、社会效果分析针对媒介的基本受众群进行分析社会效果分析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社会效果分析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社会效果分析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案例讨论: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会不会好?这样的新闻应该怎样处理?一篇引起官司的报道《羊城晚报》的同题报道社会效果标准指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道德、法律等方面产生积极意义为价值判断来决定取舍。分为三个层次:政治层面,社会层面,法律层面。(一)政治层面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各种规定,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注重教育性、指导性。注意稿件中与当前方针政策相悖的情况,防止新闻片面性。如正误颠倒;强调一面,否定另一面。分析:这两篇报道从政治层面看社会效果好不好?某报报道:听说农业税将在五年之内逐步取消的消息,罗田县大河岸汪家咀村一组农民刘宇坤,立即打消外出的念头,一口气租下23亩水田种粮,他说:“党的政策这么好,何必跑出去呢,在家一样可以致富。”……某报报道:黄冈某中学门前修理自行车的一个体户,既免费为学生提供自行车打气工具,又为困难学生赠送旧自行车,还多次为学生排忧解难……(二)社会层面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国家安全和社会风尚起促进作用,对人们的道德、情操、家庭生活起正确导向。案例讨论: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好不好?这样处理是否恰当?《千里裹尸还》载于《南方都市报》2005年1月3日分析: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有何不妥?•湖北枣阳警方昨日通报,2月18日晚和3月9日晚,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连墩古墓群两发盗墓案,盗墓贼盗墓时竟使用了定向爆破术。•据枣阳警方和文物部门介绍,2月18日,他们在九连墩2号墓顶发现一个5米深、能容一人进出的圆洞。枣阳考古队刘队长称,从探眼的开口形状、使用工具、运土方式、现场伪装看,盗墓贼“很内行”。•警方对古墓群进行封锁后,本月10日晨,又有人盗墓。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发现,2号墓顶有一直径25厘米的洞口,内有一根电线。这次,盗墓贼先打个小口径的洞,将炸药埋于5米深处,再安装电雷管实施了定向爆破,使洞口附近5米范围内的地表被震开能伸进两根手指的裂痕。当地居民称,9日晚,他们听到一声闷响,还以为是附近的孝襄高速公路工地放炮。•定向爆破盗古墓,已引起枣阳方面高度重视。目前,警方已部署了侦破和防范工作,文物部门正在勘查墓内文物损失情况。◆对于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天灾人祸等重大事件要注意两点:1、报道不能过多过泛,掌握好报道度和报道量。2、注意报道的时机。第一类,属于危害国家和社会方面: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煽动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张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煽动群众抗拒、破坏国家法令的实施的;传播谣言的;传播淫秽的;传播犯罪方法、教唆犯罪的;泄露国家机密的。(三)法律层面:下列两类是禁止刊载的内容第二类,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诽谤——故意捏造事实,羞辱他人的;侮辱——故意用下流语言.羞辱他人的;侵犯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公布私人生活方面的秘密,如公布他人的信件、日记等。第一类中,比较容易不自觉犯禁的是关于泄密的问题。第二类中,比较容易无意犯禁的是新闻侵权的问题。与新闻关系密切的是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8条案例:歌手田震状告《南京晨报》因《毛宁太臭田震没艺德圈内人在宁话歌星》侵犯其名誉权。作家杨沫因文章中杜撰的“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我国时,特别接见老作家杨沫,表达了美国人民对她诚挚的敬意”等言辞,状告《知识与生活》杂志侵犯其名誉权。隐私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3款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中被普遍认可的忍受义务:“实际的恶意”原则“公共利益”标准“公众兴趣”标准公民与社会公共生活及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应受隐私权保护。包括:★个人的健康情况,生理缺陷和残疾情况。★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情况。★私人日记、信函、录音等。肖像权:“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民法通则》第100条案例: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侵犯肖像权案终审判决:判决被告《精品购物指南》侵犯刘翔肖像权的侵权行为成立。注意:即使在新闻报道中可不经肖像权人的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也应注意避免侵犯隐私权。新闻图片用作文章的插图,尤其是具有一定商业利益的宣传性文章的插图,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如:199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教师王爱军诉中国民航广告宣传公司、中国民航报社记者侵犯其肖像权讨论电视新闻:女硕士在上海违章过马路、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而被行政拘留10天并且向公众道歉,其中是否涉及肖像权的侵犯?对于普通公民的违法或者违背道德的事情,应本着保护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对其做化名或技术处理。避免新闻侵权方法:◎辨清新闻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权威性。◎编辑要把好稿件的法律关:内容关、文字关、法律常识关。◎善于化解新闻报道引起的矛盾。几类不能采用的稿件(一)有严重政治错误的稿件不能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对改革开放的为腐败辩护的(二)明显违反现行政策的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违民族宗教政策的(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的但事实证明,极端民族主义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种东西是建立在一种情绪基础上的,对其进行理性化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它往往会导致自我封闭,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这种情绪化的东西对新闻传播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一个骗子只要打出爱国牌,往往就能得到我们传媒的青睐,这已为许多骗子屡试不爽。印证了西哲一句话:爱国主义是恶棍的最后一个庇护所。反对夸大个人作用,宣扬个人崇拜这是我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惨痛的历史教训。四、媒介适宜性分析(即根据新闻价值的个性标准分析)根据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分析稿件的媒介适宜性根据同题报道的”差异化“原则,分析稿件的媒介适宜性根据媒体的性质与容量,从把握重点与平衡的角度分析稿件的媒介适宜性新闻价值的个性标准根据媒介的特点(编辑方针、受众对象、传播地区、出版周期等)来选择与分析稿件。一则虚拟的幽默新闻:一位大娘在街头摔倒后,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四家报纸分别对其进行报道。大陆媒体:“今日一大娘出门买菜时,一不留神摔倒,随后被路人扶起,后有人拨打110,110马上赶到,将大娘就近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并且为大娘垫付了医药费。经医生诊治,只是掉了一颗门牙,没有生命危险。×××没有留下姓名悄悄走了。”“正在国外访问的市领导接受电话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