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领导概述第二节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第三节领导体制第四节领导理论第五节领导艺术第十章领导职能1.领导者与非领导者有何不同?2.如果你想做一个领导者,你应该怎样做?3.领导者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第一节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和要素(一)领导的含义两层含义:组织机构中缩设置的各个职位上的主管人员。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也就是领导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职权和个人的影响力去指挥、激励和引导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者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利,通过有效的进行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对人力、财力、物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者处理,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活动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或部下的能力或力量。(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组织的目标。(4)领导是一个过程。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二)领导权力狭义上说是职权,广义上是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领导者个人的专长权,即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领导者个人的影响权,即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由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力量;领导者担任的管理岗位所赋予的管理制度权力。①职权及其特性A、职权B、职位权力的特性:强制性、潜在性、与职务相关性②权力观A、传统领导观:领导=权力B、现代领导观:领导=权力+威信③权力≠影响力项目职位权力影响力来源法定职位,由组织带来规定完全依靠由个人素质、品质、业绩和魅力而来范围受时空限制,受权限限制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超越权限,甚至超越组织的局限大小不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同一职位的经理,有的有影响力,有的没有方式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是一种外在的作用自觉接受,是一种内在的影响效果服从、敬畏,也可以调职、离职的方式逃避追随、信赖、爱戴性质强制性地影响自然地影响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共性:从行为方式看,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的结果。区别: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对下属命令的行为。领导则是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两者所担负的工作内容不同。管理领导确定目标进程编制计划与预算·为达成目标,制订出详细的步骤和计划进度·为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资源分配指明方向、给出战略·展现未来的远景与目标·指出达到远景与目标的战略开发实现目标所需的人力和网络结构组织和配备人员·组建所需组织结构及配备人员·规定权责关系·制订具体政策和规程指导行动·建立系统和方法监督完工状况指导人们·同协作者沟通,指明方向、路线;·让人们更好理解目标、战略及实现目标后的效益;·指引人们据需要组建工作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执行控制和解决问题·通过具体详细的计划监督进程和结果鼓动和激励·动员克服改革中的障碍·鼓动在初具条件的情况下,努力克服人力与资源的不足,实现改革。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预见并建立良好的秩序;·得出各利益所有者如用户、股东期望的关键效果·取得较大进展的改革;·具备进一步改革如用户期望的新产品的潜力管理与领导的区别(四)领导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环境二、领导的作用和内容领导的作用:决策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60%),激励作用领导工作的内容:通过三个方面:畅通组织内外的沟通联络渠道运用适宜的激励措施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作风与领导方法和艺术达到一个目的:创造一个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氛围(包括员工士气、组织文化等),促进组织目标的有效达成。第二节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一、领导者的素质(一)思想素质(品德)(政治素质: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优等品。)(二)业务素质(三)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管理学者认为领导必备的素质可概括为7CConvition(可信)Character(品质)Care(关心人)Courage(勇气)Comunication(沟通)Compreheasive(综合)Competence(能力)。有容乃大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在京城做官时,有一天,安徽桐城老家来信,称府上为盖新宅与邻居为地界发生争执,相持不下,欲向老宰相求助。张英便写了一首诗让家人带回:“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子弟读了张英诗后,胸襟豁然开朗,毅然将地退缩了三尺。张家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了邻居,其邻居也将地退后了三尺。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六尺巷”。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南通市定慧禅寺弥勒佛像之对联知人之道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实;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在《心书·知人性》中提出“知人七法”:二、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一)年龄结构(二)知识结构(三)专业结构(四)能力结构(五)性格气质结构(心理学上把性格内向外向,把人的气质分为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缓的抑郁质。)年龄与智力间的关系年龄智力10—1718—2930—4950—6970—89知觉10095937646记忆95100928355比较与判断721001008767动作及反应速度88100979271一要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加强团结,忌相互拆台。二要摆正位置,忌越权越位,固执己见三要坚持大事集体研究,忌“家长制”。四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分工不分家,忌相互扯皮。五要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决问题,忌“偏听偏信”。六要正确传达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意见,忌跑风漏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事情,是需要贯彻落实的,但要按程序来进行。第三节领导体制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一)一长制(二)委员会制二、集权制和分权制(一)集权制(二)分权制三、完整制和分离制四、层级制和职能制第四节领导理论一、领导品质理论二、领导行为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一、领导品质理论特性理论侧重研究领导者的性格、品质方面的特征,作为描述和预测其领导成效的标准。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区分领导者与一般人的不同特点,并以此来解释他们成为领导者的原因,并以此作为选拔领导者和预测其领导有效性的依据。实际上就是研究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者。代表人物斯托迪尔的观点:领导者具有的特质:身材;相貌;智力;自信心;社交能力;意志;管理能力;谈吐。英国首相:丘吉尔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撒切尔夫人重要性个性特征非常重要督察能力、事业、成就,才智、自我实现、自信、决断能力中等重要对工作稳定的需求、适应性、对金钱奖励的需求、成熟程度最不重要性别吉赛利的个性研究现代领导品质理论:先天素质和后天培养领导者有六项特性不同于非领导者,即努力进取、领导愿望、正直与诚实、自信、智慧和工作相关知识。努力进取:包括对成功的强烈渴望,不断地努力提高,精力充沛,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坚持不懈,具有高度的主动精神。领导欲望:他们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喜欢领导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领导。强烈的权力欲望驱使他们试图去影响别人,并在领导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利益。正直与诚实:言行一致,诚实可信。据此与下属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自信:自信能让领导者克服困难,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善于做出决策,并能逐渐将自信传给别人。智慧:领导者必须有足够的才智来搜集、整理和解释大量的信息;高的学历在职业生涯中是重要的,但最终还是有关组织的业务专长更重要。工作相关知识: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对其公司、行业和技术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广博的知识能使他们作出富有远见的决策,并能理解这种决策的意义。缺陷:完全以特质为基础的解释忽略了情境因素。具备恰当的特质,只能使个体更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但他还需要采取适合情境的正确的行动。而且,在一种情境下正确的活动,在另一种情境下未必正确。从上一世纪的40年代开始至60年代,研究工作转向了对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的研究。二、领导行为理论(一)X-Y理论依据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领导行为和风格的领导行为理论。1.X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性懒惰,所以领导方式上应该采取严格控制,用具体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用金钱来收买员工的效率和服从。2.Y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是有责任心的,领导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服务,让员工担负更多责任发挥潜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勒温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P.Lewin)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即专制作风、民主参与作风和放任自流作风。专制作风的领导者以力服人,即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特点:发号施令,要求他人依从,为人教条且独断,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偶尔也有奖励。有人统计,具有专制作风的领导者和别人谈话时,有60%左右采取命令和指示的口吻。民主参与作风的领导者以理服人,以身作则,拟议中的行动或决策同下属磋商,鼓励下属参与。(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特点:所有政策是领导和下属共同讨论决定的,是领导者是下级共同智慧的结晶。分配工作尽量考虑个人能力、兴趣和爱好。谈话时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下命令仅占5%左右。放任自流作风的领导者,工作事先无不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尊便,毫无规章制度。极少运用权力,给下属高度的独立性,依靠下属确定他们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为下属提供信息,充当群体和外部环境的联系人,以此帮助下属工作的进行。勒温的发现:只有民主参与型领导效率最高。勒温提出了参与的概念,并注意到了参与的作用,为以后的“参与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三)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学者坦尼恩鲍姆(R.Tannenbaum)与施密特(W.H.Schmidt)认为,领导方式多种多样,按领导者授予下属自主权的程度划分,从专制型到民主型之间,存在多种过渡形式。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模型1234567领导者权力的运用下属享有的自由度专制领导方式民主领导方式1.领导者作出决策并予宣布;2.领导者向下属“推销”其决策;3.领导者提出想法并征求意见;4.领导者提出初步方案,征求意见后修改;5.领导者提出问题,接受建议再作决策;6.领导提出限制条件由集体决策;7.领导允许下属在上级规定的范围内作决策。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从左到右,领导者权力的运用逐渐减少,下属的自由度逐渐增大,从以工作为重逐渐变为以关系为重。从图中看出,依据领导者授予下属的权力的程度不同,决策的方式不同,形成了一系列领导方式。1973的研究: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模型是在1958年提出的。1973年重新研究他们的模型时,在其周围划了两个圈(如下图示),以此表示领导风格所具有的开放系统的性质,并强调组织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如工会、社会责任、公共压力集团、生态运动、消费者保护运动等。这一模型更强调领导风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修正的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型密歇根大学的行为科学家伦西斯·利克特(R.Likert)教授和他的同事作了长达30年的研究,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进一步推演,他们以数百个机构为对象,进行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了四种基本的领导形态:系统1称为剥削式的集权领导。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与惩罚的方法,决策权限于最高层。系统2称为仁慈式的集权领导。采用奖赏与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求一些意见,授予下属一定决策权。系统3称为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对下属报有相当大的但又不是充分的信任,在最高层制定主要政策和总体决策时,允许低层部门做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