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作文讲评》高考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一、命题解读•依然延续前两年的做法,力图体现思辨色彩。•在内容上,与前两年不同。2014年谈“青春”,涉及“朽”和“不朽”的对立关系;2015年谈“智慧”,可以径直找到它的对立面,于是出现“智慧”与“不智慧”、“大聪明”和“小聪明”的比较;今年是谈相互之间似乎有些联系却又不是对立关系的两个概念。二、审题分析•材料有三个句子,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俗话说”是由头,是人们对语言的智慧性认识,口耳相传以证明其价值。这是一种普遍认识,惯性思维。•第二层“有人却说”,语义相反,这是从“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我也许有话可说”这个角度阐释的。•第三层“有时这是……有时则是……”是对第二层的引申,是主旨暗示。后者是“个性的彰显”“闪现创新意识”。•对这两种观点,命题人有一种偏向暗示,就是对后一种观点进行了评价。立意和角度•1、从“话”的角度•立意:话不在长短而在“精”与“新”•发新声,立新言•还是长话短说好•思路点拨:•①从联系现实生活中各种会议的发言陈旧、冗长入手,从反面提出论点•②再分析说的短和长各得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在“精”和“新”•③要做到此,则需要人有个性、有创新意识。•自媒体•自媒体(外文名: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知乎•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自媒体时代的发声媒体的意义是什么?《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泽敬曾赞叹:“媒体人是最富有创新精神,最富有大众情怀有文化担当的一群人。”而在今天,传统媒体似乎形成了一种“扎堆”现象,对某一件事的报道重复而单调,并更多地趋向于娱乐性和通俗性。大众感到厌烦,而媒体仍乐此不疲地咀嚼着无味的话题。而我们,急需听见新的声音。若说传统媒体人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扎堆报道,那么当代的自媒体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创作态度,绕开传统媒体报道的焦点,从不同角度切入或专注于所谓冷门话题,在传统媒体忽视甚至是不屑的小事上着笔,反映个人的态度,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但是,不一样的声音就一定是正确的声音吗?•不,不一定。但自媒体不仅仅意味着在传统媒体无话可说处说话,它在说有思想的话。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很简单,但是自媒体人没有选择这份简单,他们选择了一种情绪鲜明、有血有肉的表达方式。•不得不说到“知乎”,可以说,这是一个在别人不知如何动笔的冷角落铺开一张大纸,递给每个人一只笔,鼓励个体发声和发出不同声音的自媒体平台。里面的问题很多,也很“怪”,但是那些成段成段的回答,全由用户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不讲什么鸡汤似的安慰,也不塞玄乎的理论,只是他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样想了,又•跟别人的想法不同,于是他说出来,以一个贴近你但又不同于你的身份,发出一种声音。回答问题并不能得到什么回报或者可以借此赢利,他们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思考,希望传递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自媒体的发声,不仅仅要做到不同,更有独立的思考,他们执着地要求发声。•但是,自媒体并不完美。部分用户一味追求标新立异,通过编造故事博人注意、发表偏激言语以增加点击量等现象时有发生,的确,对个性的追逐使自媒体更易陷入偏激和虚假中。但我们依然肯定自媒体,相信其会在不断辩证和自我修复中使声音更加纯粹,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当自媒体在传统媒体无话可说处说话时,有更多声音开始改变。•自媒体发声,是这个时代最独立最具个性的声音。•点评:•作者选择自媒体作为议论的话题,贴近生活。文章抒发的感情也让人共鸣,“乐此不疲地嚼着无味的话根”等句子反应了大众的真实看法,俨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倾吐真心话,感情真挚。将“说话”与“创新”“个性”融合,很好地将“有话则短”与个人的思考结合。•2、从“说话角度”•可以立意为“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要勇于创新“等。•思路点拨:①可以从诸葛亮舌战群儒使蜀吴结成联盟切入,论述说话的重要性。•②然后结合古今中外会说话的例子,分析说话的原则和技巧•③再联系现实论述青年人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流的问题。•范文展示•他人无话我有话•俗话说:“沉默是金。”这要么反映的是严谨的态度,要么反应的是狡猾的处世哲学。严谨,在于不张口,则不沾惹是非;狡猾,在于不张口,则不暴露几斤几两,黑洞洞的,让人不知深浅。面对是非,我们应该张口;面对真知,我们不必羞于张口。总之,沉默,应该在正义和真知面前被打破。•生活中总有些人,面对问题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动不动就采取“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方式将难于处理的局面蒙混过去。这种处世哲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能缘于人类自身的矛盾,也可能缘于艰难的世事。在苦难中熬生,在夹缝中存活,学聪明了,学乖了,于是,渐渐成熟了。这是一种可怕的成熟。因为这种成熟,建立在违背良心、良知与道德的基础上,无视他人的疼痛,无视真实与虚假的分别,无视正义与邪恶的冲突,•把一切矛盾化解在“圆滑”二字之中。一个纪念屠杀犹太人的纪念碑上说:“当初他们(纳粹)杀共产党,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多么可怕的沉默啊,这是通向自我灭亡的道路。•在正义面前,我们必须说话;在真知面前,我们必须开口。•斯宾诺莎是一名犹太人,按照民族约束他必须信奉犹太教,可是当他阅读了《圣经》和一些其他神学著作后,他发现读的书越多,无法回答的问题也越多。接触了笛卡尔之后,他张口说话了:上帝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自然本身,神也并不存在。为此,他付出了被批判,被谋杀的代价,他只能隐姓埋名,靠磨镜片度日。即使如此,他依然没有闭上真理之口,《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伦理学》……一本本著作让人们越来越接近真理。虽然他只活了45岁,但在他的言论的引导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尼采等,一大批思索者、言说者诞生了。•斯宾诺莎的价值在于舍弃世人极为珍视的金钱、地位、名誉、乃至生命,维护自己的言说权,他的脊柱一直挺立,他的嘴巴一直在宣讲,他之所以能挺立不倒,就是因为他的言说趋向于真知,虽然他的作品封杀了一个世纪之久,可是过了这一个世纪,他的言说内容愈加光辉灿烂,因为,人们终于认识到这才是真知。•遇罗克说:“所谓不朽,就是在后代的心中引起共鸣。”用充满正义的话语、用表达真知的言论终结那些沉默吧,让那些话语为生命注入不朽的因子!•点评:•文章从“沉默是金”说起,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在正义和真知面前,必须开口。审题准确,立意符合题意。主体部分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观点。先摆出反面的例子,结合一些人面对难于处理的局面“今天天气……哈哈哈”的表现,揭露圆滑处世者得嘴脸,再引用纪念碑上的警句,揭示了在正义面前沉默的危害。然后从正面摆出斯宾诺为了真知敢于言说的例子,论证了“真知面前必须开口”。结尾引用名言,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简洁有力。•3、从“个性角度”,可以立意为“个性铸就精彩”“坚守个性”“呵护个性”“张扬个性”等。•思路点拨:①开篇迅速入题,提出观点•②然后从个性的重要性谈起,分析培养个性的方法、途径;•③联系现实中忽视个性培养或者不当的教育方式对个性的伤害,发出呼吁,收束全篇。–树上的男爵《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同时在时间轴上,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内容简介•柯希莫成长在一个典型的老式家庭之中,父亲是伯爵,母亲是将军,父母对儿女严加管教的同时缺少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柯希莫逐渐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因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蜗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从而爬上了树开始了远离地面的生活,这表征着对文明社会的叛离和对原始生命野性的回归。柯希莫爬上树后,与自然界的生物建立了一种迥异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他融入翁布罗萨的森林并在其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开拓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国。自12岁爬上树之后,一方面,柯希莫逐渐适应了树上的生活,他将狩猎得来的动物皮毛做成衣服,在树上搭建舒适的房屋、引流泉水来解决自己的饮用水问题,与动物们协商获取食物……超乎寻常的生存智慧使柯希莫成为翁布罗萨的传奇人物;另一方面,柯希莫在一次次历险之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与异乎寻常的生存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树上的柯希莫并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柯希莫的恋人名为薇薇拉,与柯希莫相似的是薇薇拉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家庭中的繁文缛节使薇薇拉备感束缚,她抛弃道德的枷锁与家庭的制约大胆地追寻真爱,与柯希莫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最终薇薇拉远嫁印度,柯希莫回归了孤独,在孤独中柯希莫迅速衰老,而薇薇拉则在遥远的印度日夜思念翁布罗萨森林中的柯希莫•创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意大利的爆发致使卡尔维诺中止了在都灵大学农学系的求学生涯,加入了意大利共产党。战争过后,卡尔维诺重登回都灵大学,进入文学系学习并在毕业后担任某出版社的文学顾问,开始了其近40年的文学创作历程。5年后,卡尔维诺陆续创作了三部中篇小说,于1960年组合成为卡尔维诺著名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发行,这部《树上的男爵》发表于战后,故事在时间线上包括跨越了20年的法国大革命,可以看到当时时代环境对作者的影响。•范文:•爬上树的个性我邂逅了这样独一无二的人生,只想借这支拙笔,记录下这份让我怦然心动的“个性”。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中虚构了一大片树林,在树上解决了生存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与自然界的生物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系。他在树上过完了一生,他经历了最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体会过最彻底的孤独。他为大众谋了很多福利,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柯希莫奄奄一息之际,一只热气球飞过树顶,他像个孩子一样一跃而起,抓住热气球的绳子,被它带着飞走了。最后当热气球到达终点时,绳子上空空的,谁也不知道柯希莫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消失了。他用这•种离奇的死亡方式,来表达自己不再回到地面上的决心。•许多评论都在批判这个理想主义者的荒诞、孤独、疯狂,我却认为这位男爵比许多人更有个性、更有胆量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树”就像一个平台,它提供了一个特别、充满个性的世界。人们在那里可有享受一种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生活。同时代的很多人从未想过过这种怪诞的生活,继续着自己一眼望到头的贵族。而柯莫希呢?他却特立独行地拒绝了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