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高庆蓬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Email:gqpeng66@126.com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研究过去有助于更合理和更有条理地了解现在。不了解历史,个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有限经验作为思考和行动的依据。”——丹尼尔·雷恩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学习本章后应能够了解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能够陈述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知道法约尔和韦伯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谈谈对人际关系理论的理解。了解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各流派的要点。叙述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中于三个领域:一是根据治国需要而建立的关于各种规章制度、伦理规范、行为理念等思想;二是针对得人、用人,培养人才、修身养性的用人思想;第三是关于管理哲学的思考。(一)治国的思想关于治国的策略,存在着德治和法治两种不同的主张。孔子提出“行仁德之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行“王道”、施“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于丘民而为天子”。孔子(公元前551-479)孟子(前372-289)法治思想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韩非是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治国必须奉法,“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他的法治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要有统一的法规;二是法要严峻合理;三是法要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四是法要可信,有法必依。(二)民本的思想民本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太公六韬》提出“利天下者天下归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夺)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尧曰》)。《尚书》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三)重人的思想重人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我国自古就有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吕氏春秋》在总结秦统一六国的经验时,认为秦“招贤异国,委之于重任,尊之于高位,终并六国,一统天下”。《晏子春秋》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司马光认为“惟德才兼具者贤士也”,任用贤能之人是保证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人,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四)治生的思想治生是经营家业,谋生计的意思,治生理论指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生产经营管理思想。陶朱公与弦高。“天下言治生祖白圭”。提出“治生之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乐观时变”原则。为商之道——智、勇、仁、强。“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我国治生理论可概括为:诚、信、义、仁。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一)鸦片战争时期的管理思想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封建官僚设立的国家垄断企业开始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重视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二)民国时期的管理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所谓的由官僚军阀所控制的国营企业,实际上被帝国主义者所控制。抗日战争时期,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垄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管理方式采取资本主义式的雇佣劳动;定额发放工资;注重吸收熟悉近代企业管理方法的知识分子。四大家族的企业大都采取跨行业的经营形式,企业管理中有类似“特务”的监督机制。(三)我国革命根据地的管理思想20世纪30年代起,苏区开始创办小型的企业,涉及被服、印刷、兵工、织布、造纸等。企业管理中注重党的绝对领导。设有党支部和职工委员会。贯彻官兵一致、民主管理的原则,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鼓励职工艰苦创业。苏区管理思想的特征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思维,多是采用军事化的思维方式,依靠发动群众的积极性来维持工厂的正常秩序。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时期西方古代最早的法规,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于公元前2250年颁布的总数有282条的法典。它是处理贸易、人际关系、工资、惩罚和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依据。“如果营造商为某人建造一所房屋,由于他建造得不牢固,结果房屋倒塌了,并使房主身亡,那么这位营造商将被处死。”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的最古老的一个词是宰相。古埃及在公元前1750年就有“宰相”这个词的记载。当时,法老任命一位叫约瑟的人为宰相,宗教事务由法老来掌管,而世俗事务则由约瑟处理。这就是分权。管理跨度和注重分工的管理思想《圣经》中就有记载。耶思罗曾劝告摩西,让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不要事必躬亲,建议他挑选有才能的人,分层处理各方面的小事,有难办的案件再由摩西来处理。苏格拉底认为,管理技巧是相通的:“私人事务管理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区别,仅在于量的不同……没有人的作用,两者都无法进行……懂得如何雇用(人)者,便能成为私人事务及公共事务的成功指挥者,而不懂得如何雇用人者,则会在指挥两者时犯错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论述了劳动的专业化;部门分工;权利集中化、分散化及代表制;协作;领导等有关管理问题。西方早期国家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等,在文化、艺术、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古国在国家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元三世纪以后,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基督教文化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圣经中包含的一些管理思想在西方封建社会的管理实践中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二、西方管理思想的持续发展时期16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将世界推向工业化大生产的轨道。工业化大生产出现许多新的问题(1)有效地使生产资料、技术、组织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的组织问题;(2)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招募、训练、监督和激励等调节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3)为了达成组织生存与发展目标将上述两方面有机融合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早期的学者提出解决之道。(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1732-1790)是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他在《国富论》(1776)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即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斯密认为劳动分工的好处有:“第一,每一个劳动者熟练程度提高了。第二,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他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第三,发明了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得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的工作。”经济人假设。斯密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经济现象是基于以利己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而产生的。但每个人的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使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顾及到他人的利益。(二)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罗伯特·欧文(1771-1858)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欧文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具有早期企业主特有的自信精神。他在苏格兰纽兰纳克经营一家纺织厂,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停止对十岁以下童工的雇佣,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并禁止对工人进行惩罚,提高工人的工资,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设立工人医院、幼儿园、学校,发给工人抚恤金。欧文播下了关心工业中人的因素的种子。“经验还向人们表明,整齐清洁、安放合理和维修良好的机器与因无人过问而肮脏混乱、无防止不必要磨损的手段,因而几乎是在失修的情况下运转的机器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对无生命的机器状况给予适当的注意就能够产生如此有利的结果,那么如果对你的极为重要的构造更为奇特的机器(人力资源)给予相同的注意的话,什么样的结果不可以期望取得呢?”(三)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792-1871)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机械学家,被称为性情暴躁的天才。主要著作是《论机器和制造业经济》(1832)巴贝奇提出,在实行分工后,可以按照不同工序所要求的技术水平来雇佣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资。在报酬方面,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他认为,工人与工厂所有者之间是能够存在利益的共同点的。他鼓励工人对工厂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主张工人的工资应分为固定工资、利润和奖金三个部分。按照工作效率来分配工资的制度是巴贝奇在管理方面的重要贡献。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理论的发展自工业革命以后,针对工厂制度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探索科学管理的规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这种理论探索开始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较系统的理性知识。其中代表性理论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的产生产生背景:早期管理阶段,资本的所有者就是管理者。直到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石油等能源经济由自由竞争时期进入到垄断时期。产业界两大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统治。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的分离,即管理职能由资本家委托给以经理为首的管理人员承担。从此,出现专门的管理阶层。这一变革促进了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泰罗简介:创始人是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但不幸因眼疾而辍学到一家水压厂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1878年学徒期满转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厂当工人。六年间从一名工人先后升为职员、机工、机工班长、车间工长、负责全厂维修的总技师、总工程师。1883年获得机械工程学位,1885年加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并于1906年任主席。在米德维尔的12年(1878-1890)是从事实验的12年。1893年后,成为一名从事顾问工作的管理工程师。1998-1901年曾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1901年后,从事演讲、写作来宣传他的理论。在一次外出发表演讲归途中,在通风的火车卧铺车厢患了肺炎。在刚刚度过他59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病逝在医院里。他的坟墓位于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的烟囱的小山上,墓碑上写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泰罗”。科学管理的形成:泰罗在工厂里看到了不好的工业状况:工人磨洋工、管理低劣和劳资之间缺乏融洽气氛等。为改变这一切,他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人们用他们现有的设备和原料所应能完成的任务。这便是科学管理的真正开始。工时研究(时间-动作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对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道工序的时间,用表进行测定,并分析研究,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把最经济的、效率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实行操作所需的工具和环境的标准化。根据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环境的标准化,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劳动定额。1895年,泰罗发表《计件工资制》;1903,他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工场管理》;1911年,出版了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2.科学管理的目的与实质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对他的目的作了说明:第一,通过一系列的简单事例指出,由于我们在几乎所有的日常行动中不注意效率而使整个国家正在遭受巨大损失。第二,努力使读者相信,纠正效率不高的途径在于系统性的管理,而不在于寻求某个出众的和非凡的人物。第三,证明最好的管理是一门以明确规定的法则、规章和原则为基础的真正的科学,并进而证明,科学管理原则适用于各种人类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需要进行充分的精心协作的大公司的活动。“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在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