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一西周秦汉隋唐元明清475B.C1840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夏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1世纪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1)夏朝:奴隶制建立(2)商朝:奴隶制发展(3)西周(前11世纪-8世纪):强盛(4)春秋:奴隶制衰亡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6)明清(鸦片战争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哪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夏、商、周(分封制、宗法制)战国清朝形成发展(汉唐宋元)顶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1840--1912年)秦魏晋先秦明清隋唐秦汉宋元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国并行制;“中朝制度”监察制度汉朝的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宰相制度废除;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设置;你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疆域2、分封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5、重要的诸侯国:晋、鲁、燕、宋、齐、等。6、评价: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容易形成地方割据。7、分封制的结果:西周后期,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秦朝,废除,被郡县制取代)三、西周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6、举例子说明,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仍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修家谱,提倡尊老爱幼、祭拜祖先、重男轻女、任人唯亲等)7、宗法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继承,有利于以德治国和祖国统一,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划分远近尊卑,重男轻女,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和现代平等法制建设有些违背注意:出题形式主要有追根认祖、家谱、祭祖、祠堂、男女比例、财产分割、先家人后外人等,凡是题中含有以上信息时候,其正确选项都与宗法制有关。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目的: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2、含义: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3、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1、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互为表里,实质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④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2、时间:BC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一、秦的统一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位世袭。“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位低权重)主管军事,但是虚有其位2、中央的三公九卿(1)三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尉:主管军事,但是虚有其位(2)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①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②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③丞相位高权重④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制度:(1)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出现了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朝建立后推广至全国。(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3、地方的郡县制知识扩展: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盛行于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最大特点)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知识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二者的区别: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2)二者的联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2、形成条件:(1)经济条件: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2)政治条件:地主阶级维护本阶级统治的需要;(3)思想条件: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3、主要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并走向神化;(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二是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4、演变(1)萌芽:战国(2)确立:秦朝(3)巩固:西汉(4)完善:隋唐(5)加强:宋代(6)新发展:元代(7)顶峰:明清5、影响:(或如何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在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④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末期)以消极作用为主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落后。;政治: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皇权过度专制,易成暴政思想: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趋势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两汉中朝、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重大创造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二府三司)收回地方权力,派文臣为知州(收权、钱、兵)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一省二院)行省制度--重大变革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度清朝前期增设军机处补充: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基本趋势:1、从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来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从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来看: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君权和相权汉代:中外朝制①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即政务的决策机构②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是政务的执行机构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省(政务执行)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宋代:设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一、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内容影响:中央的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相权受到限制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者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内容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二、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秦代:郡县制汉代:州—郡—县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元代:行中书省制度----古代地方政治制度重大变革2、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元代:行省制度内容作用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的时代不同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关系不同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不同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