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庆贺元始天尊诞辰。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上海——家家捣米做汤圆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在香港,冬至这一天则有吃鸡的习俗,而且“无鸡不成宴”。澳门人——过“冬至”同样如过年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冬至又称“冬节”,长沙人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叫“冬腊肉”。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山崂县旧俗,冬至分两天过节,第一天叫“鬼冬”,摆供祭祖,吃水饺;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山东普遍有学生拜老师和晚辈拜长辈的习俗,农家有祭祖的习俗。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冬至一首儿歌。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家长点烛上香,放了鞭炮,开始“搓丸”。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厦门——排队买姜母鸭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泉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安溪是在冬至扫墓,经过文博工作人员调查,长坑冬至扫墓原因很简单——避开春耕大忙时。安溪长坑——为避农忙绍兴民间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庙里去祭祖,谓“做冬至”。绍兴人家中酿酒,一般都爱在冬至前下缸,称为“冬酿酒”。潮汕在冬至日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山西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