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兰州市经济发展浅析兰州市经济发展研究摘要: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北重镇,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做为内地的战备后方城市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迅速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兰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趣味优势又一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本文就兰州市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初步的探索步的探索与研究。关键词:兰州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区域发展一﹑兰州市区位分析从中国的地图上面我们可以看得,兰州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的附近,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纽带,有着承东启西的作用,随着国家与西部周边国家的发展,西部与东部的连接纽带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兰州将得到新一轮的飞速的发展。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相对来说,它处在整个甘肃省的重心位置,西北部面积较大,但是人口密度低,东北部面积小,但是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来说发展较好,所以,兰州相对甘肃来说是处在重心位置的。兰州市下辖三个县:永登县面积6090平方千米,榆中县面积3362平方千米,皋兰县面积2556平方千米,三者处在兰州的边远地区,属于兰州的郊区。五个区红古区,西固区面积385平方千米,七里河区面积397平方千米,安宁区86平方千米,城关区面积220平方千米,其中又以城关区作为整个兰州市最为中心的位置。兰州被称为黄河上的明珠,这是应为在黄河流过的地方只有在兰州市穿城而过的,而且,整个兰州城就是在顺着黄河两岸进行建设的,绵延一百多公里,两边就是高山,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格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张,同时也就造成了这个深处内地的城市的房价并不比北京上海差多少的原因。二﹑经济发展历程据统计,1978年兰州市GDP总产值为21.9亿元,三次产业GDP构成中一产占3.39%、二产占75.97%、三产占20.64%。人均GDP为1077元,而到了2008年,兰州市完成地区总产值846.28亿元,在GDP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3.32%,第二产业47.06%(其中工业37.69%),第三产业49.62%,人均GDP25566。到2010年兰州市总人口为330万,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00亿元。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12..9亿元,增长4.18%,二产完成增加值242.65亿元,增长16.16%,三产完成增加值243.86亿元,增长10.65%。2007年经济总量是1978年的33.6倍。从兰州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趋势和静态水平来看,兰州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构成从1986年29.27:42.53:28.2转变为2008年的26.57:26.96:46.47。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已成为就业的主体,2008年从业人员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值为1.01。在第四版(2010—2020)兰州市总体规划中规划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规划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到2015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420万人;到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到2015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6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10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1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到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45万人;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75万人。三﹑经济分析(一)经济基础分析兰州市的经济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工业化进程中结构指标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基本符合标准模式中工业化阶段的特征,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兰州市的就业人口结构明显落后于产业结构,2008年兰州市用占全市37%的劳动力创造的生产总值还不到总产值的4%。兰州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但这仅仅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很不均衡小康,工业化还需要费很大的努力才能从根本结构上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况。要想改变兰州市的这种状况就要进行全面的投资建设,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方面进行充分的优化建设,是处在工业化中级阶段的西部城市能够尽快完成工业化,进而完成产业升级,这就需要兰州市在承接东部或重庆去成都产业转移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相适应,达到一种健康的均衡状态。兰州市一直以来由于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原因,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内缺乏资金对发展进行有效的拉动,使得其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使之始终不能有出色的发挥。对外则缺乏吸引力,技术,人才都不愿来这里安心工作,自己培养的大批人才也都流向外地,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费很大的心思在城市形象等各个方面做工作。(二)兰州市与西部其它省会城市的比较1.总体经济实力比较。从总体经济实力看,成都、西安作为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分值分别为81.45分、61.07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三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不断前移,实力已跻身西部省会城市前五位,分值分别为38.04分、34.17分、33.44分。10-30分之间的城市有南宁、贵阳、兰州、银川、西宁。从总量指标看,成都、西安、昆明在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居前三位;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银川市人均GDP居前三位;2008年生产总值增速各城市均达到两位数以上,西安和乌鲁木齐超过15%。2.企业竞争力比较成都、西安、昆明企业竞争力较强,居前三位,分值分别为87.46分、55.52分和49.2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紧追其后,分值分别为42.96分、33.83分;兰州列银川、西宁之前居第8位。3.科技开发与人力资源比较在科技开发与人力资源方面,西安以72.02分的分值名列前茅,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指标排第二,在校大学生人员数指标排第四,说明其研发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实力较强。排在前五的城市有兰州、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其分值分别为67.5分、62.98分、42.87分、39.9分。4.对外对内开放程度比较在对外对内开放程度上,成都以79.61分高居榜首。其中旅游人数、金融机构存款、客运量、货运量指标均排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指标排第三,说明成都在对外对内开放程度方面较其他城市领先。分值在40分以上的城市有:昆明、西安分值分别为48.45分、42.00分。兰州分值为8.24分,居于银川、西宁之前,列第8位。乌鲁木齐的外贸依存度最高,达到35.04%。昆明的国际旅游者人数最多,为70.07万人。成都、昆明、西安的货运量排在前三位5.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成都以城市规模、设施总量的绝对优势雄居榜首。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铺装道路面积、电信业务总量指标均排第一,供水总量排第二,但人均园林绿地面积排第三位。紧随其后的城市为西安、昆明、南宁。呼和浩特居第8位,与经济指标相比处于劣势地位。银川、西宁居后两位。兰州列第7位。6.政府作用与管理绩效比较在政府作用与管理绩效上,成都以89.07分遥遥领先。其中,成都的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排第一。昆明、西安、南宁分别为56.01分、28.07分、24.21分。兰州市政府作用与管理绩效得分22.91分,排名第5,居于贵阳、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之前。7.生活质量比较在生活质量方面,银川和呼和浩特以71.26分和71.09分排名第一、第二位。其中,呼和浩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排列第一。兰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排列第10,恩格尔系数指标排列第四。四﹑兰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产业结构升级与总量差距扩大的矛盾根据有关产业结构理论,当经济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格局时将带来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虽然2001年兰州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出现“三、二、一”格局,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33:47.05:49.62,但工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三、二、一”构架及其内涵与真正意义上的“三、二、一”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西部城市如成都、银川仍为“二、三、一”结构,但其经济发展基础稳健,近年来总量持续扩张,增速明显好于兰州市。2000-2008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44%,较同期西部十省会城市平均增速13.84%低2.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西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后移,由第4位下降到第7位。(二)工业化进程加快与新兴工业发展不足的矛盾2000-2008年间兰州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13.74%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18.93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4%,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继续保持着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作用。但是,这一期间工业增加值被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2城市超出,总量排在第7位。与此同时,兰州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下降趋势明显。200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35.7%,2008年为34.6%,八年间下降1.1个百分点。在工业结构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行业比重高达60%以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兰州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重工业比重超过80%,受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影响,石油化工、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生产增长压力较大。增强工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应成为发展兰州经济的重要内容。(三)消费持续增长与消费需求动力不足的矛盾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在大城市、小财政的现实条件下,兰州市的消费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财力的制约,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有限,居民消费占总消费70%以上,成为消费主体。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兰州市消费需求持续增长。2000-2008年间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决定了消费水平,2008年兰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省会城市均居末位,收入的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了逐渐钝化现象,在市场一体化的前提下,甚至滞后于地区经济的增长水平,消费需求的相对乏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势必逐渐显现。收入水平偏低导致居民预期消费心理增大,消费行为趋于谨慎,把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储蓄,2008年兰州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07.1亿元,占年末存款余额的比重为42.07%,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居第3位,仅低于西安和银川。(四)投资规模扩张与投资效益欠佳的矛盾近年来,兰州市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最有效的切入点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自2000年以来兰州市投资平均增速达到13.79%。但从投资效果系数来看(新增GDP占当年投资额比重),八年间投资平均效果系数为24.5%,投资效果系数一路走低。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用于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外,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于依赖政府,这不仅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也造成了投资主体的偏失。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向大量集中在房地产等方面,缺乏对有潜力、有后劲的产业领域投资的支撑,结构问题时有显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较弱。(五)城乡二元结构与统筹协调发展的矛盾从二元结构看,城乡“二元”差距明显。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提出的二元结构理论,从反映城乡差距的二元对比系数(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其值越小,说明二元性越大)来看,由2000年的0.12降至0.09%,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强化。从居民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92:1扩大到2008年的3.33:1,两者的绝对差距由3845元扩大到8174元。横向比,与西部省会城市差距继续扩大。2000-2008年间兰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0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2%,两个增速分别排在西部10省会城市的第8位和末位。八年间兰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