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5课堂学习纪律的管理一、课堂学习纪律的概念(一)课堂学习纪律的涵义与特征课堂学习纪律是指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1.约束性2.标准性3.自律性(二)课堂学习纪律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2.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3.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4.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5.调控与监督的功能二、课堂学习纪律的类型(一)依据课堂学习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二)依据课堂学习行为的外部监控程度,课堂学习纪律可分为强制性遵守纪律、半强制性遵守纪律、自愿的纪律和自觉遵守纪律四种类型。(三)依据课堂学习纪律的内化程度,可将其分为外部纪律和内部纪律两种类型。三、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一般策略(一)建立积极、正向、有序的课堂规则制定课堂规则有以下原则和要求:首先,课堂规则应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其次,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最后,课堂规则应及时制定、引导与调整。(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与兴趣争取更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既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时间意识,注重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做“有效管理者”有效管理者善于预防问题,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地变换活动,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业学习上,不给学生空闲的时间,善于把管理全班和注意个别学生结合起来。有效管理者具备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和变换管理四个特征。(四)区别对待课堂环境中的三种行为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可以划分为积极行为、中性行为和消极行为三种形式。积极行为是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行为。消极行为是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中性行为是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五)正确、有效地处理纪律问题1.非言语线索的运用2.合理运用表扬与惩罚3.语言提示4.运用“舞台情境”的管理策略,合理分配、调整学生座位所谓舞台情境管理策略,是指通过分配学生座位来激发学生对纪律的追求,从而发展学生的自律态度.众多研究均显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要受其座位的影响.沃勒(W.Waller)研究发现,教室里座位的选择并不是一种随意现象.在学生自由选择座位的情况下,坐在前排的大多数学生是过分依赖型的学生,也许还有些学习热情特别高的学生坐在其中.坐在后排都是些调皮捣蛋者…….沃尔伯格(H.Walberg)对选择座位与个性特点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反应出他们对学习的情感,坐在前排的学生一般对学习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表示要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而坐在后排的学生则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对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也缺乏信心.有实验表明:当儿童被任意重新安排在新座位上时,坐在前排的学生是全班最专心的;在重新分配座位时移向前面坐的学生更受到教师的喜爱,那些移向后排的学生觉得不大受到教师的喜爱.综合这些研究结论,我们会发现:坐在前排和中间座位上的学生最易被教师所控制,其课堂行为大多是积极的;而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总觉得被教师忽视,或者放松要求和约束,以为教师不会注意自己而出现消极行为,或者为了引起教师或同伴的注意而产生过分行为.不过,在我国中小学课堂里,教师往往把纪律不良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且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会降低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更有意识地破坏纪律.这是不可取的.(六)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1.尊重学生人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外部监控与自我调控相结合3.利用集体舆论导向和集体规范的约束控制课堂行为的五种有效方法。(1)环境控制法。目的在于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兴趣。(2)行为矫正法。运用行为矫正法进行课堂控制,矫正行为问题。的奖赏。(3)认知矫正法。认知矫正法与行为矫正法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前者强调行为的心理状态而后者强调行为的外部表现。在课堂控制中,应把两者结合运用。(4)知识控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控制是重要的。(5)思维控制。学生的思维不够自觉,往往要加以控制,才能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和发展各种性质的思维,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惩罚的缺陷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惩罚会导致的问题:1不能防止今后行为问题的发生2惩罚对学生的学习起阻碍作用3惩罚只能让学生感到责备,却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惩罚会产生逆反心理5用抄写、布置额外家庭作业和留级的方式来处罚学生,会使学生对做这些事情产生逆反心理处理捣乱行为的一般方法邻近控制的方式,时刻注意所发生的事并能在不打扰孩子们的情况下在教室里走动,这样你就可以更快地解决小问题时常环顾教室,以便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问题或小的捣乱行为并对其做出反应。安排座位的方式。教师处理问题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应比要去处理的问题更大。(如果某个学生反复地制造小麻烦,那么和该同学单独交谈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班上很多学生都被卷入到这种小的捣乱行为中,那么就应该在班会中讨论这个问题)一名教师的不恰当的愤怒会使气氛紧张,以至于产生更加不服从或捣乱的行为。积极影响与平静和迅速地对问题做出反应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不良行为发生时,第一步就是平静地说明问题课堂问题行为618▲课堂问题行为及原因1、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学生方面的原因不同的人格特征带来的差异:性别差异:男孩-外向性问题行为;女孩-内向性问题行为生理障碍:多动症;视听说障碍;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差异:积极的自我认识和消极的自我认识寻求关注:课堂小丑、懒惰的学生、无助的学生学生问题行为产生原因之二:教师方面的原因错误的教育观、学生观:升学率、分数,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管理方式不当:勒温的专制-民主实验滥用处罚:导致学生丧失自尊、自爱情绪异化:冷漠、易怒、偏爱、偏恶教学水平低,枯燥,没有趣味……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三——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父母打骂孩子,对子女过于粗暴、严厉或冷漠、不信任等;父母对子女期望水平过高或过多干涉子女的个人生活;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过分保护,也会限制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压抑其创造性,妨碍他们与他人的正常交往。父母感情不好,家庭关系紧张;单亲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消极影响。学校环境据调查,1/3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学生行为的环境分物理环境和心理社会教学环境两种。物理环境:学校的布局、校园建筑的风格、绿化美化、墙报标语、课堂内的温度、色彩、座位的编排方式。心理社会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周围同学的言行衣着等。大众媒体:暴力、色情、凶杀教师课堂管理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意在维持课堂秩序却引发教育秩序混乱的行为,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或者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者违反学校对教师的制度要求,或者违反日常的教育惯例等。从其结果上,则表现为侵害学生的法定权利,或者导致学生的身心伤害,或者背离教育的基本宗旨等。问题一:管理方式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罚抄、罚钱、罚值日……)——惩罚到底为了什么?问题二:不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被学生吓怕了?问题三:语言暴力——辱骂、贬损、恐吓问题四:偏心——就是有些学生不讨人喜欢……问题五:收礼——不用买家电的老师、到了节日就发愁的家长和不再尊敬教师的学生。——国外教师如何面对礼品?问题六:过分注重升学率——小考、初考、中考……取消考试资格、择校、军事化管理问题七:弄虚作假——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问题八:师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备课、教学、应付检查、在职培训……问题九:上课留一手,课后再来补——补习真的那么重要吗?……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破窗理论”与课堂管理28“破窗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示理论核心:无序的影像刺激无序的管理,而无序的管理又会造成影像的更加无序,最终成为犯罪的根源。提示我们:课堂管理如何以最小的管理代价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1、课堂纪律,特别是小科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特别是小科的课堂纪律一向不佳,科任教师要记住“木桶理论”,齐抓共管,严格要求,不要自以为某些科目不重要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科目的课堂纪律都是相关联的,一盘败则全盘皆输。2、考风考风不正则学风必然不佳,应下狠心抓考风,否则只会使作弊之风越演越烈,造成大面积泛滥。因为学生总有不服输的心理,开始学生可能厌恶作弊之人,但是当看到其长期不劳而获之后,心理也会形成不平衡,一试成功之后便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3、学习习惯这包括作业习惯、听课习惯、改错习惯等。对于班级学风的形成非常关键,并且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学生中有不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不记笔记、错了不改等不良现象发生而得不到纠正,则会在同学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形成“破窗效应”。4、公共财物保护无论是课桌椅还是讲桌、门窗等公物,易遭受损坏,若被破坏而没有惩罚“凶手”,而且在破坏后没有及时修缮,则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得“灾情”雪上加霜。5、舆论导向班级都有一定的舆论导向,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则对教师的管理会起到最大的效用。如形成“我来学校是学习来的”、“老师严格教育我是为我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等舆论。6、奢侈浪费之风这种风气都是由互相攀比引起的,内在原因仍是学生的不服输心理,学生这种心理更甚,这种风气若盛,则学生无心学习,为害甚深。“破窗”的影响是非常隐蔽的,但后果又是非常可怕的。“破窗理论”的核心是把握“及时修复”四个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若从小事抓起,使及时的治理和纠正深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常常能有很好的效果。一、尽量避免出现第一块“破窗”就是让学生树立不做第一个砸玻璃的人的意识,要杜绝“第一个”。二、要及时发现第一块“破窗”三、妥善修补第一块“破窗”▲课堂常规的制定课堂规则1、当老师和同学正在工作时,我们尊重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得以正常进行。2、我们在使用别人器物之前,我们必定先询问别人并得到别人允许。3、我们的语言和行为有利于增加我们是有修养人的印象。4、同学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我们使用非暴力的语言和行动来解决同学间存在的矛盾。5、我们所做的事情有利于我们班级被人家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