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新《课标》“总目标”共有10条要求,其中第一、第三、第七均对语文情感教育作了针对性的规定。长期的语文教学也实践证明: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情、意、行高度统一的目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一、精设导语,激发情感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这就很好的说明了用引人入胜的导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大量事实证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想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就必须精心设计导语,用生动的导语扣动学生心灵,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情感。导语设计的方法多样,只要运用得当就可调动学生的情感,下面主要介绍两种:1.以旧带新法以旧带新法就是教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从已知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衔接自然,过渡平稳。如学习林斤澜的《春风》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一课,我们学习的《春》通过触觉、嗅觉、视角、听觉写出了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我们仿佛可以感到春风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听到春风中传送的和谐悦耳的声音,看到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和活力的“春风图”,激发了我们热爱春天的情感。但是,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否各地的春风都是温暖可人的呢?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让我们学习林斤澜的《春风》,体会北国春风强悍、迅猛、粗犷有力的另一特点吧!”这种导语自然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并且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之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更有利于把握课文情感,引发学习新课的兴趣。2.创设情境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快乐的情境产生快乐感,反之产生悲哀感。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亦把学生引导到对课文思想教育意义的深层理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用名词并列点出9种事物。如何把这9种事物组成有机画面,从而领悟其中的意境呢?这就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了。学生通过联想,脑海里自然就浮现出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晚归的乌鸦在枝头盘旋,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透出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可是瑟瑟西风中,苍茫暮色里,骑一匹瘦弱的老马,奔波在荒凉古道上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想象中事物构成了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同学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揭示的元代下层小知识分子产生深切的同情。二、多样朗读,激发情感“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细细体会语言的韵味,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之中,亲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起情趣,点燃情感的火花。1.教师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听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和谐优美,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运用各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了春天的各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人图画。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不仅看到了一句句优美的文字,而且在老师动情的语音感染下,激起联想,仿佛自己和作者一起在欣赏春天的美景,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一定会油然而生。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悟情对学生来说,听老师读文章,还只是处于对文章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接受阶段。要想有效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学生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朗读。不能仅把朗读指导看成是技巧方法的指导,而应通过技巧方法促使学生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境读出自己的体会。只有读出自己的体会,作品的情感才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哈默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要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以表达韩麦尔激昂的爱国热忱。最后一节“写完,他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这时须读得轻而缓,每一个音节均应有气无力地细声拖读,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含义。于是,学生就会进入角色,体会出韩麦尔先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结尾处体会出作者悲壮的情感。三、激情讲授,激发情感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在讲解时总是先使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中,随文中的人物而或喜或悲,以自身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朗读,还要通过充满激情的讲解分析,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领悟作者的情思、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足以唤起情感的因素,最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歌颂的人和事要有赞美和喜悦之情,对抨击的人和事要有愤怒和憎恶之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完成知识传授。为了使学生体味《背影》这篇课文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文中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的老师在讲解时,便用生动低沉的语调、略带忧伤的表情范读“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自己在讲台上学文中的父亲做艰难演示,更是使学生热泪盈眶,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了共鸣。四、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从心理学上讲,各种媒体可以借助其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音乐美以及直观、形象、醒目的特点,可再现课文中的各种美的因素,使作品中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加深他们的印象、赶跑他们的疲劳,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得以调节、学生情感得以激发,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为配合这首词的内容,我寻找了十幅贴合词意的画面并把它们制成幻灯片,同时配以这首词的课文录音,并把画面和录音链接起来播放。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词中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作品中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强烈。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随着课文的讲解,时而生发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时而为历代帝王的文治欠缺而惋惜。五、借助写作,培养情感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从不同方位、多种渠道培养、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他们健康的思想感情。1.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写作实践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独立的语言训练必由之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训练,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教学中,如果能以教材为本,读写结合,延伸课文内容,让教材激情传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必能真情感人,这无疑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人文精神。如在学习《背影》、《养母》等一组反映至爱亲情的文章后,学生都明白了其实我们的父母虽然也有不少缺点,但他们是爱我们的,只是我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把它忽略了而已,那么这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好好回忆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以“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为题写一篇短文,以加深他们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热爱父母的情感。2.架设桥梁,在随笔训练中培养情感学生的随笔本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包括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具备较为丰富的情感。他们会把生活中情感丰富的事理,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并会产生写作的冲动,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随笔训练还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如今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情感冷漠,没有朋友,他们往往在随笔中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多和学生开展笔墨谈心活动,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又能把准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3.指导作文,培养情感作文训练课上,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寻找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因“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促使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因为文章的素材、人们的情感均来自生活。生活中的每一时每一刻,只要你用心感受,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真善美的人、事、物均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中体味人生,感悟真情,不仅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而且在文章中融入真情,以情感人。其次,要求学生养成整理自己所积累的材料的习惯,在整理中激发自己的情感认识,考虑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学生作文前梳理材料,实际上是根据老师的作文要求对生活积累的再认识,以选择适合于自己情感表达的内容。这个过程既是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更是学生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酝酿过程。4.批改作文,转化情感作文批改也可培养或转化学生情感。无论眉批总批,都要有情感方面的内容。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应该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学生在作文中是否有感情表达,表达的感情是否积极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对作文的评价,还能看出学生是否用积极的眼光看生活,甚至能发现他的情感体验是否影响他的成长。看到这些老师要用批语加以指出,尤其对不健康的感情要重点讲评,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促使他们的消极情感得以转化,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他人和社会。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和健康的情感去认识和感知世界,在情感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教育教学的良好境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