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武汉市第七中学武汉市江汉区中学教研室武汉市第一中学张建秋史彦雍2016年3月人机大战李世石(韩国围棋九段棋手)对战人工智能AiphaGo首盘:李世石中盘负于AiphaGo五番棋:李世石1:4负于AiphaGo围棋被世界公认为是最深奥、最难下、变化最复杂的棋类运动,一直是计算机难以涉足的领域。策略价值判断学习教育的本质培养什么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为谁培养人在中国要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乔玉全:核心素养立意与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三、教师的核心能力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分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时的修养,而“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包含四种基本含义:①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②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③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④智力,性格。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李家清《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专家观点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关键词:必备品格;关键能力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经历了多年实践●课程实践,进入“十三五”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多方面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理教育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宗旨……为此: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引擎●价值引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导向•背景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1949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教育一直的基本诉求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学习结果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结果。◆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达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是(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学的考量:从地理学的思想、视角、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地理教育的本质要求。(强调育人价值)综合理念多维视角人地关系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素养的基础,也是地理能力发展、地理方法运用、地理意识与地理情感养成的载体。地理知识的质和量决定着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意识与地理情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地理能力则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也是沟通和联系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地理方法、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则是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提供思想和方向导向。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知识、地理能力等与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核心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意识“地理视角”看问题:实际上就是要紧扣地理科学、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也就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以及地理环境这一综合系统。从“地理视角”看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整体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能力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学科赋予人的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地理素养表现物质层面,指地理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精神层面,指地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包括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意志、地理学习态度等;社会层面,指地理学习者所带有的一定社会属性,表现为社会倾向、文化水准、品德素养等。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1.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2.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出现频数较多的25个核心素养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英国①个人和职业发展;②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③交往;④社会技能;⑤计算;⑥科学和技术;⑦信息技术;⑧创新发展;⑨操作技能;⑩问题解决澳大利亚①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②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能力;③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⑤运用数学方法与数学技术的能力;⑥解决问题的能力;⑦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不同国家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新高中地理课标凝练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综合思维——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区域认知——地理学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地理实践力——野外考察等与地理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韦志榕《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三个维度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核心素养内涵1价值2分级从育人的角度进一步提炼表现4表述要与学科素养自洽(价值观/思想方法/实践)3从育人的角度进一步提炼从学科本质进一步挖掘从育人的角度进一步提炼进一步思考划分依据3.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素养名称内涵具体表现素养1:人地观念人地关系是指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观念是指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人地观念具体反映在看待“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问题所持的见解和观点上。在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我们必须遵照的基本观点,同时它也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的,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3)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能够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素养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对象纷繁复杂,表现在自然、人文等要素相互交织,在不同的区域中地理要素的组合和联系多种多样,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断的变化、演进。因此,地理学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要素的综合分析、时空的综合分析,以及地方的综合分析等。(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要素或局部发生变化,会使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2)能够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条件下不断形成、发展和演化的。(3)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其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并做出简要的地方性解释。素养3: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人们通过分析区位条件、总结区域特征,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分异规律,探讨区域之间的联系,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促进区域的发展。(1)知道区域是认识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能够从空间的视角,运用地图等工具与适当的认知方式分析区位条件,抽象概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结构与功能,比较区域差异,解释地域分异的规律。(2)知道区域与区域间因存在差异而相互联系,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方式。(3)知道区域是变化的、发展的,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4)具有对区域、国家的认同感和一定的全球视野。素养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1)能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各种地理工具(地图、罗盘、GPS等)确定方位,描述所处的环境特征(云层变化、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2)能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地理眼光选择生存营地(气候、地形、水源等视角),防避自然灾害,具有积极自信的环境适应、独立生活和自我认知能力。(3)能够在野外环境中,通过观察、描述刺激想象和创造力,推断环境的演变过程。具有好奇、欣赏、解释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4)能够设计自然规律原理模拟演示实验方案,设计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模拟演示方案,并进一步借助实验室环境(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完成“观测、记录实证数据,推理、论证、解释问题。”等科学探究过程。具有科学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5)能够在身边生活及社会环境中,进行调查、访谈,关注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现象,并能够解释评价现实问题,对发展出谋划策。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素养名称内涵素养1:人地观念人地关系是指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观念是指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人地观念具体反映在看待“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等问题所持的见解和观点上。在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我们必须遵照的基本观点,同时它也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素养名称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