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之佛教2一、中外名人与佛教二、佛教名人三、佛教基本理念四、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五、佛教与地理3一、中外名人与佛教(资料来源:CCTV-10科教频道论坛)卡尔·马克思(德国):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弗里德利希科本送我两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4恩格斯(德国):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爱因斯坦(美籍科学家):如果说有哪一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了。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5尼采(德国哲学家):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无论是从智慧的角度,还是从美德的角度来看,我都不认为基督在历史上达到了某些人所以为的那样至高的境界。我想在这些方面,佛的境界应高居其上。67泰戈尔(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论佛祖及佛教思想》)孙中山:佛教乃教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教可佐科学之偏。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惟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1970年代著名历史哲学家英国汤恩比(汤因比)博士警告世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统一世界。中国传统文化肩负着给整个世界带来统一与和平的使命。池田(日本思想家)从两千年来保持统一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有资格成为实现统一世界的新主轴。——《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89周恩来(1898~1976)(周恩来皈依虚云老和尚):我除了马列,还有佛法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佛学大师、文化泰斗、旷世奇才)10季羡林(当代国学大师、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我接触到佛教研究,经有50年历史了。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现在大家都承认,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11江泽民(在洛阳白马寺接见印忠小和尚题词):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梁启超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13康有为: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鲁迅: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学佛名人:周恩来学佛名人:乔布斯乔布斯年轻时开始,就醉心禅学,他认为如果一定需要上大学,他愿意去上一家禅学院。他认为对于禅学的研习和思考,是他最大的成功“智慧”。乔布斯的人生事业起步和成功来源于禅修。学佛名人:金庸金庸:“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高僧或居士的教导,纯粹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学佛名人:周润发周润发日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死后将把99%的财产捐献出去。他表示,自从拍摄《卧虎藏龙》后第一次饱览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至今已经顿悟了“平淡是福”的道理,“如果我死,会将99%财产捐出去,临走时什么都不想带走”。学佛名人:刘德华天王也有自己平凡的人间生活。笃信佛教,家里供奉很多观音。师为台湾的妙莲和尚,法号“慧果”居士。学佛名人:李连杰皈依拜师罗“贡桑仁波切”,笃信密宗。法名为“成就金刚”。特别前往青海闭关修行“往生净土破瓦法”体会生死。后又切入显宗。学佛名人:曾志伟皈依信佛多年,师从台湾的妙莲和尚,法号慧宣。热心公益事业慈善演出,帮助重建青海大苏曼寺学佛名人:张学友张学友真正与佛教结缘,是在九三年举办巡回演唱会时。当他巡回到法国,一位歌迷送给他一本《六祖坛经》。张学友说:“从那个时候,产生了兴趣,我觉得释迦牟尼是个了不起的人!学佛名人:王菲王菲的皈依是在1992年,这次皈依缘起,竞是一次假绯闻事件,而这次事件竟然促成了母女间最真诚的交流,并且彻底缓和了她们一直僵持的关系。学佛名人:张国立张国立很早就信佛,奶奶、妈妈说他打从娘胎时起就与佛有缘。皈依台湾圣严法师。法号“常升”。他自己从小就耳濡目染,一直对佛教很有感觉。进入演艺圈后,张国立更是把佛教的教义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佛名人:张铁林张铁林现在又叫“普觉”,皈依台湾星云大师学佛名人:李娜李娜以《青藏高原》、《嫂子颂》、《好人一生平安》等歌曲而走红歌坛,《嫂子颂》更是冲出国门,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但在事业正旺之时,她却激流勇退,从张家界天门山萌生研究佛学的念头后,遂在山西五台山剃度学佛,拜师一尘大师,法号“昌圣”。出家后李娜一心向佛,并于1998年远赴美国洛杉矶潜心研修佛学。学佛名人:吴孟达吴孟达坦言:“心态最重要,你要爱演戏,真正的爱。”吴孟达现在努力学佛,他说:“学佛不是迷信,是学佛的大智慧、大气度。”学佛名人:汪涵汪涵:虞逸夫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先读四书,再读佛经,然后读老庄,最后用《易经》去总领一下。我每天有时间都会看一下。现在正在看四书,也看佛经。佛经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佛名人:潘石屹著名房地产开发商、擅长写作、演说的潘石屹,也是一位铁杆佛门弟子。潘石屹曾说:“探求真理,真理会使你自由。”学佛名人:六小龄童六小龄童(《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在参加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时透露,他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点化,成为广济寺“在家”弟子──居士,取法号“养空”。学佛名人:李宁李宁:我对生活还是很热爱,很积极。我还是俗人,还面对着世俗的很多压力、责任,还没能完全跳出来。但是确实,你能看到接触到的都是过眼云烟,对此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完全都是贪婪的欲望。学佛名人:曹德旺从白手起家到《福布斯》上榜富豪,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用了三十年时间,当年“为中国做一片玻璃”的梦想如今也照进现实,但外界或许不知的是,曹德旺创业的三十年,也是其做慈善的历史。累计捐款多达50多亿。学佛名人: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亿万富豪稻盛和夫,曾创办两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名牌大企业。(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他在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出家为僧,穿着草鞋,挨门挨户托钵化缘。一位老妇人布施给他100日元(相当于1美元、8元人民币),他感动得浑身颤抖、法喜充满、犹如电流通遍全身…他说:我的宗教背景,就是佛教。我学习佛陀、中国的古圣先贤的思想,并加以实践。学佛名人:陈峰海航董事长陈峰,师父南怀瑾居士但是陈峰说自己没有资格做南师弟子---谦虚明智是真学佛人的共同点之一学佛名人:刘长乐凤凰卫视总载刘长乐2006年4月杭州召开的世界佛教论坛上发表演讲,“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养身”在经过了千年轮回后,又一次彰显出一定的借鉴价值,不仅能为中华民族提供和谐振兴的动力,也会为渐趋刚性的西方文明带来清新祥和的活力;当此之时,把佛教中兴放在历史的、现实的和它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角度去考量,就会发现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因应时代变迁应该进取的力量。学佛名人:李阳2014年7月26日,疯狂英语、疯狂汉语创始人李阳在千年古刹——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门,师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名延依。学佛名人: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学佛名人:康熙、雍正、乾隆、顺治雍正曾师从高僧,直探心源,亦曾升堂说法,开导辟迷;并以帝王之尊,亲自编选《御选语录》,刊示天下。其禅论戛戛独造、在在中的,远非泛泛涉猎者所能企及。历代帝王中,信佛崇佛之“佛心天子”不在少数,但像雍正这样在佛理上卓然成家者实属罕见。学佛名人:忽必烈与八思巴活佛八思巴(1235或1239~1280)元代第一代帝师,是西藏萨迦政权的创始人,是第一任萨迦法王。他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蒙文的创制、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及华北等地、萨迦派在西藏的兴盛、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八思巴著作甚丰,达30余册,其中以《彰所知论》最为著名。学佛名人:李世民、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虽首重儒学,其对佛法及高僧亦礼遇有加。他支持玄奘的译经宏法事业,亲自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武则天为《华严经》所作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更被誉为“千古不泯之妙严”(近代谛闲法师语)。学佛名人:朱元璋由于早年的出家经历,朱元璋对佛法的立教宗旨与义理有着较为全面、透彻的了解,他“悯念四海兵争,将卒民庶多殁于非命”,认为“非佛世尊不足以度之”(宋濂《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故于洪武元年秋九月、洪武二年春三月,两度诏请江南的戒德名僧,在蒋山禅寺作隆重的超度法会,并亲率群臣向佛菩萨顶礼膜拜。他还多次下诏命天下僧人讲习《心经》、《金刚经》、《楞伽经》,对禅宗在明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还常对佛教具体事务,如寺院住持人选、礼佛诵经之法、佛事仪规等亲加干预,见其对佛教的重视关心程度实非同一般。41四、佛教基本理念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是妙觉人,人是未觉佛)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菩萨:觉有情。戒定慧《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243世出世间之恩父母恩众生恩国恩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以报恩之心,在平常随时随地、随分随力地利乐有情。44大乘精神六度万行,积极入世——“为一切众生,做不请之友”。“入世修行”亦即在当下的世俗劳作中精勤修行并悟道。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45《华严经》“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中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46《华严经》名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明镜,照出万象世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47《楞严经》——开悟的楞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48《法华经》——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做佛。长夜安隐,多所饶益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50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闻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於爱,何忧何怖!——《四十二章经》51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52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