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44考点39百家争鸣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1.儒家(1)孔子(创始人)①政治:核心是“仁”“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乐》后来亡佚,成为“五经”);他去世后,言论被编纂成《论语》。(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①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道家(1)老子(创始人)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并用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②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主张“齐物”“逍遥”论。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①将“法”“术”“势”结合,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4.墨家墨子(创始人)(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加试——(c)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1.儒家思想主张及其时代性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45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考点40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3.董仲舒的主张(1)倡导儒学、实践德政、实行教化、政策的“更化”。(2)君权神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4.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太学的创建——(b)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2.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注意:太学兴办,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国家掌握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加试——(c)1.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3.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4.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董仲舒新儒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考点41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46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备注北宋理学程颢程颐①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主要主张(1)理气关系论:①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②理离不开气。③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心学陆九渊①提出“心即理”(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③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集大成者客观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科学技术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考点4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著作:《明夷待访录》。2.思想主张(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3.影响(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47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思想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著作:《船山遗书》。2.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上:主张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2)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3.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注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等主张,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加试——(c)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注意: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虽然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1.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有利条件(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考点4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2)外传: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传到欧洲。(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b)(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b)(1)发明和应用: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48(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b)(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3)影响: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考点44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一、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1.《诗经》——现实主义(1)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精粹,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2)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离骚》——浪漫主义(1)概况:战国屈原“楚辞”的代表作。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2)影响:《离骚》著称于世,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风”是指《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南齐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