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目的•孔子: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提倡“学而优则仕”。•老子:培养无为品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无为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之,顺乎自然,不勉强地进行人事干预。所谓无欲,就是除去私心妄念。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苏格拉底: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在求至善和品德的培养及心理能力的发展。•柏拉图:主张英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国家专业人才。第四章教育目的•蔡元培:“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陶行知:提倡和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劳苦大众子弟。•赫尔巴特: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可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所谓道德的目的,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最必要、最高的目的。)•杜威:“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定的总体要求。第四章教育目的(二)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3.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不具有约束力,教育方针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第四章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狭义的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如教育工作领域、化学工业生产领域、医疗卫生工作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如普通劳动者、熟练技术工人、管理人员、高级行政人员、专家……)的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院校)而变化。第四章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在完成某一个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理解为教育意志,它们落实在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的行动上。教学目标有次序的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接近。第四章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结构和层次教育目的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思考:教育目的体系第四章教育目的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二级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童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级(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具体;比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教育目的体系第四章教育目的(四)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2.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3.评价教育活动例如: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第四章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确立(一)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人。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个人的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职能在于使人的本位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所以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与个体的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来办事。第四章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2)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发展必需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评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过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没有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的发展的束缚和压抑3.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第四章教育目的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中西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观第四章教育目的(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目的的制定也要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体现在教育根本大法中的教育目的表述,是现阶段最权威的的表述。(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第四章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首先,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第四章教育目的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个性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阅读:注重片面发展的悲剧第四章教育目的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劳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学生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分。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有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个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第四章教育目的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成熟,增强他们的劳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第四章教育目的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只有人才具有。(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个体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美的能力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现实美的创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造美的能力首先是创造现实生活中美的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三、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一)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想;崇高理想(二)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第四章教育目的思考题:1.说明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2.分别阐述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并予以分析评析3.分析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第四章教育目的日本教育的启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取决于教育目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东方文化传统的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向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的重点从重视以往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去。1.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自由的教育气氛。2.日本的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人文素质和环保意识。第四章教育目的例如: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根据所做的一份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教育现象”。周武老师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近20年。她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了的学生中发现,绝大部分当年学习成绩在班里居前三名的固然是“尖子”,但第10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周老师称其为“第十名现象”。第四章教育目的由45%诺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