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及作家介绍1、作品简介《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的只是一部分而己。《战国策》(共33篇,486章)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3.《秦策》5篇,分为64章。4.《齐策》6篇,分为57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6.《赵策》4篇,分为66章。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9.《燕策》3篇,分为34章。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末年,秦国变法而富强,打破了六国均势局面。秦企图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2、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汉书·艺文志》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楚辞》一书是刘向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二、作品主要内容1、苏秦简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多年。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齐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苏秦死时仅五十余岁。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2、内容简介本文描写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名富贵的经过。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过自己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至成为六国之相。本文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他追名逐利,欲求闻达。文章也描绘了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三、《苏秦始将连横》各自然段大意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译文:苏秦最初用连横理论向秦惠王游说:“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财富资源,北边有胡地的貉、代地的马等自然资源。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边有郩山、函谷关的坚固。田地肥美,民众富足,战车万辆,勇士百万,肥沃的原野辽阔,储藏的积蓄丰富,占据的地势有利,这就是所说天下富国、天下强国。凭借大王您的贤能、百姓的众多、军队的使用、兵法的训练、您可以]吞并诸侯,统一天下,登上皇位。请大王费心,请允许我陈述预期的效果。”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译文:秦王说:“我听人说的是,羽毛不丰满的鸟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健全的国家不能用刑罚,道德不高尚的君主不能役使民众,政教不顺畅的国王不能劳烦大臣。今天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庭上想要指教我,我愿意以后再请教。”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zhuō)鹿而禽蚩尤,尧伐驩(huān)兜(dōu),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bà)天下。由此观之,恶(wū)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gǔ)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兵革不藏。译文:苏秦说:“我原来就料到您不会采纳我的主张。从前神农讨伐补遂国,黄帝讨伐涿鹿国并擒获了蚩尤,尧讨伐驩兜国,舜讨伐三苗国,禹讨伐共工国,汤讨伐夏朝,周文王讨伐祟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凭战争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发动战争就能统治天下的呢?古人互相交往,游说诸侯并订立盟约,天下联合在一起。合纵、连横主张都提出来了,武器和装备不能就收藏起来了。”文士并饬(sh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译文:文士们花言巧语,诸侯们迷惑昏乱,事端全被挑起了,无法理顺;法令章程齐备,可民众反而奸诈;文书政令繁杂,可百姓反而衣食不足;君臣互相埋怨,百姓生活困难。文士四处巧辩,可战事连年不断;辩士们高谈阔论,可战事仍不停息;文书言辞繁复,天下无法治理;舌头说破了,耳朵吵聋了,仍不见成功;行动是合乎正义的,盟约是讲究信用的,可天下却不相亲。于是大家才抛弃文官使用武官,用丰厚的待遇养活军人,缝制军服,磨利兵器,让他们在战场上打胜仗。无所事事却能获取利益,安坐不动却能扩展疆土,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常想坐等这些,也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chōng),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qū)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译文:如果地域宽阔,两军可以展开攻坚战,如果地域狭小,两军就展开白刃战。然后才能建立功勋。所以军队在外面取得胜利,国家内部就能加强礼义;国王的威风建立起来了,民众在下面便会服从。如今您想吞并天下,凌驾于万乘之国,使敌国屈服,统治天下,管理百姓,使诸侯臣服,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都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高的道理,都迷惑在教化当中,忙乱在治国中,被言语所迷惑,被话语所蛊惑,沉迷于争辩,沉溺于辞藻。如果这样下去,大王您根本不能进行战争。”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縢(téng)履蹻(juē),负书担橐(tuó),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kuì)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译文:苏秦说服秦王的奏文上交了十次,仍得不到施行。苏秦穿的黑貂皮衣服都破了,百斤黄金都用完了,费用已经匮乏,他才离开秦国回家。打着绑脚,穿上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形体瘦弱,容貌憔悴,脸色黝黑,表情羞愧。回到家,妻子不下织布机迎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全都是我苏秦不好啊。”于是,当天晚上取出藏书,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择自己熟悉的来研究。读书想睡觉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说服国王却不能让国王拿出金玉和锦绣衣服来、取得公卿宰相尊位的人呢?”过了一年,苏秦终于揣摩明白了,说:“这次我一定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啦!”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yì),以随其后,约纵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译文:于是苏秦又来到赵国的燕乌集,在华美的宫殿中拜见赵王,与赵王亲切地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予宰相大印。让他享用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玉百双,黄金万两,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纵散横的计谋,以此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在赵国当宰相的时候,函谷关两边的国家不相往来。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成,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kū)门、桑户棬(qūn)枢之士耳。伏轼撙(zūn)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kàng)。译文:在此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不费一斗粮,不出一兵,不打一仗,不断一弦,不折一箭,诸侯国之间就比兄弟还亲。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把力量用在政治方面而不用在武力方面,用在朝廷之上而不用在四境之外。”在苏秦事业辉煌的时候,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以前苏秦只是一个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穷书生罢了。现在却是乘马坐车,横行天下,在朝廷上说服各国的国王,使国王的谋臣有口不能言,天下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虵(shé)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译文:苏秦准备去说服楚国国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了,打扫房屋,清扫道路,演奏音乐,摆上宴席,到三十里远的郊外迎接。妻子卑恭地不敢正视,恭听他教诲;嫂子小心翼翼跪拜请罪。苏秦说:“嫂子,怎么以前傲慢,现在卑恭呢?”嫂子说:“因为你的地位高而且金子多。”苏秦说:“啊!贫穷就连父母都不认儿子,富贵就连亲戚都畏惧。人生在世,地位和财富,怎么能够忽视呢!”1.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2.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3.苏秦进谏:天下只能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题。4.苏秦向秦王进谏失败,生活十分拮据,回到家,被家人的冷落。苏秦开始发奋读书,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5.苏秦到赵国游说,以便孤立、抵制秦国。6.苏秦终于成功,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也此崛起。7.苏秦成功后,家人对他的态度迅速好转,苏秦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四、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