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⑴辨证唯物主义⑵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①辨证唯物论(4、5课)③唯物辨证法(7-10课)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人生观、价值观(11、12课)2016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单元知识结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物质观运动观实践观真理观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第四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意识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知识提要自然观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探究世界的本质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考纲考点考情分析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主要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从考查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特别是通过对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漫画和最新的科技成果事例的分析,考查哲学的基本观点。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物质具有可知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③④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提示:(1)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2)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特性、所有物质共同的属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意识单独存在。3.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左右,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原理表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小结)命题点物质概念典例1(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具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物质”和“事物”即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他们都是客观的,③不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命题点2世界是物质的典例2(2011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命题点2世界是物质的典例3(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和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固有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两者不能混淆。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拓展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小结)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命题点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4(2011浙江高考)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命题点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典例5(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