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引例群体无处不在小张是一家公司的中小企业客户部主管,他领导着8名客户代表,他和这8个人就组成了工作中的一个群体;公司正在准备上一套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因此成立一个项目组,该项目组由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小张是这个项目组中的成员;中午吃饭时候,小张和采购部的小李、市场部的小何、大企业客户部的小杜总是相约着一起去吃饭,天长日久大家也就知道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几个准在一起;小张爱好体育运动,他参加了工会组织的足球俱乐部,每个周末大家都在一起活动。一、群体的定义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思想上相互影响,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的三个重要特征:(1)成员在心理上能互相意识到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存在,行为上相互影响;(2)成员有共同关注的目标和利益。(3)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第一节群体的概念二、群体的类型正式群体:指由组织正式确定、具有明确的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任务目标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建立的,而是组织中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某些需要而自然结成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三、群体的发展阶段1.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阶段四执行任务期(PERFORMING)阶段五中止期(ADJOURNING)阶段一形成期(FORMING)阶段二震荡期(STORMING)阶段三规范期(NORMING)2.间断-平衡模型四、群体结构变量群体结构的定义:指构成群体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使群体按照有序的、可预期的方式运转的一些特征。结构变量:角色、规范、地位、凝聚力、规模、群体构成1.角色指人在某种社会情境中的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特征。如何理解个人在群体中行为?关键看其在群体中扮演什么角色、行为是否符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行为对群体产生的影响等。(1)角色期待与角色认知对于扮演一定角色的人,人们总是期待其表现出某些行为反应;在一定的情境中某个角色应该做什么样的行为。(2)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和角色行为的一致性。个体的态度会随着角色行为而改变;当一个人充当不同的角色时,对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3)角色冲突当个体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时,这些角色的期待有时是相互矛盾,会产生角色冲突。(4)角色的类型较常见角色分类:◆任务导向的角色(task-orientedrole):将注意力集中到任务完成,比他人更能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关系导向的角色(relation—orientedrole):更关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关心他人的情感。起着群体的“粘合剂”或“润滑油”的作用。◆自我导向的角色(self—orientedrole):处处为自己着想,有时甚至牺牲群体的利益来满足自我的利益。群体角色的类型角色类型典型角色行为特征任务导向的角色创新贡献者为群体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寻求者努力获得一些必要的事实建议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发动者激发群体成员采取行动关系导向的角色调节者解决群体中的冲突折中者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获得群体的和睦鼓励者赞赏或鼓励他人疏导者建议群体以更顺畅的方式运作自我导向的角色阻碍者固执地阻挠群体目标的实现寻求认同者努力获取对其个人成就的关系支配者驾驭别人,操纵群体的事务孤立者与群体保持距离,与其他成员疏远[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一个相当具有说服力的角色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所完成的。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应该注意,参加这次实验的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神智正常、情感稳定的人。你从这个监狱模拟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看到:人格正常、没经过新角色要求训练的人,也会非常极端地表现出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一致的行为方式。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群体角色的类型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发起者信息加工者协调者评价者维护角色鼓励者调和者追随者观察者群体绩效消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2.规范通常被定义为: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的指导行为的规则。可以是成文的、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可分为:正式规范: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如各种规章制度和守则等。非正式规范:是群体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如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各种行为和风俗习惯等。(1)群体规范的功能——费尔德曼(Feldman)①具有表现群体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使成员产生“我们的群体是什么样的’’意识。②有助于群体平稳的运行。群体成员的行为变得更加可以预测。③提供评价和矫正行为的准则。群体成员利用群体规范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价。④起到维系群体存在的作用。规范使群体保持鲜明的特性,群体成员对群体更加自信。形成一种内在力量,维持群体的有效运行。(2)群体规范的形成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①群体对某些问题有共同的认识、判断和标准达到共识发生类化过程,导致形成某种模式和标准;②磨合。在长期交往中,发生相互之间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行为过程,使意见趋于同化和统一。类化:指个体利用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经验,跨越对象、时间、地点、事物以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融入环境的能力。地位符号:能够反映个体地位的标志性事物。地位符号常使人感到等级的存在,但在许多方面对群体和群体的成员有利:①时刻提醒群体成员注意其角色,避免角色模糊,使群体更加有序。②对群体成员起到激励作用。(2)地位有关的群体行为①地位较高人居于较主动位置,由其向地位低的人发出要求时,工作会执行得较为顺利;若相反,则易出现冲突。②地位高的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偏离群体规范的自由度。当其违反群体规范时,群体给他压力会小得多。③当群体做决策时,地位高成员的意见更易被采纳。④在公众面前,群体需展示与成员地位相符的影响。4.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的凝聚力,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得他们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粘合剂”。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既包括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又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美国心理学家多伊奇计算凝聚力的公式: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实际数目/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总数(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群体的目标:形成高凝聚力的首要因素。②群体目标的达成:达成的目标越具有挑战性,凝聚力会越高。③成员间互相学习:各成员能共同工作中受益,凝聚力增加。④共同的业余兴趣爱好⑤群体规模:通常凝聚力大小与群体规模成反比。⑥群体与外部的关系:与外界比较隔离的群体,凝聚力高;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在受到外来压力时,凝聚力会更强。⑦群体地位和声望:群体的声誉和知名度高,凝聚力越强。⑧群体内的信息沟通:群体内信息畅通,凝聚力高;反之低。⑨群体的领导方式:有个人魅力且尊重员工、愿意与员工沟通的领导,成员对领导有向心力,凝聚力高。⑩加入群体的难度:难度越大,群体的凝聚力越强。(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①积极作用—产生群体意识,行动一致,共同朝目标努力;—使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获得更大满意感,群体成员间能充分地沟通,促进了群体凝聚力的巩固和加强;—有助于提高群体的生产率,促使群体产生高的绩效。②消极作用—群体排外,对群体之外文化和观念不能很好接纳,阻碍了群体的成长;—小群体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与整个组织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不一致时,给组织带来消极的影响。小团体意识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过强时,从众倾向会很明显。在决策过程中,表现为片面和过分地追求一致而忽视决策的质量,或者在表面一致的现象下强行通过不正确的决策。这种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向被称小团体意识(groupthinking)。产生小团体意识的原因:(1)群体的凝聚力过高。(2)群体与外界隔离。(3)群体的领导推行其所倾向的方案。防范小团体意识措施(针对小组领导者的角色)(1)小组领导必须让成员轮流承担批判性评价者的角色(2)具有影响力的成员不应在达成方案前预先指定某些方案或方法(3)领导者可在小组作出决策前让各小组先制订自己决策(4)由外界专家为尚未决策的小组提供指导意见(5)小组作出某项决策后,应召开能提供修改机会的第二次会议,给提供质疑的机会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低凝聚力高一致性中高等生产率低凝聚力低一致性低中等生产率高凝聚力低一致性极低生产率高凝聚力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凝聚力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高高低低5.群体规模指群体中成员的数量。(1)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更快一些;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2)群体生产力虽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提高,但并不是与群体的规模成正比的。(3)群体中人数的奇偶数问题,人们有不同见解。(4)小规模群体凝聚力更强,群体成员有更多机会沟通和参与,群体成员也更能得到关注,满意感更强。群体规模越大,平均每个人的贡献越少小群体规模大高低平均每个群体成员所做出的贡献群体规模与单位生产力的关系6.群体结构(1)概念指一个群体的组成成份,即在一个群体中各成员所具有的各项个体特征。例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同质结构:群体成员在性别、年龄、个性、职位、专业、经验等方面都比较相接近。异质结构:群体成员在性别、年龄、个性、职位、专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类型特点举例同质结构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大家密切配合;从事连锁性的工作。易沟通,冲突会少工作组织中的基层群体如流水线上的工人异质结构复杂的工作、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创造性的工作潜在沟通的困难领导班子新产品开发小组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工作群体的特点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1.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作用: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作用机制:内驱力理论,1965年社会心理学家扎依斯(R.B.Zajonc)提出,弗里德曼J.l.Freedoman)等人1981年进一步阐述。第二节群体行为特征内驱力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内部的一种紧张状态,会唤起个体较高的兴奋状态,激发人们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弗里德曼认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已学会将社会情境当作竞争情景看待。因此,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们一起活动时,个体希望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更容易表现出高绩效。—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