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计划设计的概念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科学的制定计划的方法:分析具体健康问题从中发现相关问题根据问题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计划前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需求评估;2、计划活动研究,主要任务是确立计划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对策。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有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思维逻辑和系统工作方法或工作模式。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撰的《生命知识》培训资料中把整个计划设计分成9个步骤。计划的相同特点1、说明目前情况。2、清晰的目的和目标。3、明确的目标人群。4、清晰的传播渠道和将要传播的信息。5、详细说明为完成目标将要开展的活动(包括谁将要开展活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需要其他什么人参加)。6、如何监测评价干预。计划通常包括6个阶段1、社区需求评估2、确定优先项目3、确定总目标和具体目标4、制定干预策略5、实施干预6、评价结果设计程序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最具权威性的首推格林提出的模式Precede-proceed模式由格林(LawrenceW.Green)提出特点:1、从结果入手,通过演绎,追溯到最初的原因。2、考虑了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Precede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enablingconstructsineducational/environmentaldiagnosisandevaluation.在教育/环境诊断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proceedPolicy、regulationandorganizationconstructsineducationalandenvironmentaldevelopment。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则和组织手段。Precede第五步第四步第三步第二步第一步管理与政策教育与组织行为与环境流行病学社会诊断诊断诊断诊断诊断健康教育倾向因素行为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生政策强化因素健康活法规质组织促成因素环境量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第九步执行近期效果中期效果结局评价过程评价评价评价proceed社会诊断社会诊断的重点内容是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社会诊断有时也被称为社区需求评估多采用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讨论等获取相应资料,也可以利用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各种统计资料,如疾病统计资料。社会环境1、社会的政策环境:如卫生相关政策、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网络等;2、社会与经济环境:如人们的精神状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人均收入、就业、教育、交通、住房条件等;3、社会文化环境:指人群的一般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4、卫生服务系统特征:包括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状况、卫生服务特征、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等;5、资源情况:指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卫生服务资源和非卫生服务资源。人群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之间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健康状况能够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良好状态,而生活质量和社会问题又对健康产生影响。界定和测量生活质量主要通过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指标:客观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失业率、空气质量等主观指标指社区居民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社区需求评估的方法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卫生行政领导、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提供社区需求的信息;2、与知情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3、利用卫生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如死亡统计资料、疾病监测数据、妇幼保健记录、医院病案资料和以往在社区开展的各项专项调查;4、现场观察;如绘图、季节日历、问题树等。5、当用上述方法仍有不足时,可用专门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甚至普查,但提倡采用快速流行病学的评估方法。目标人群最好能亲自参与自身健康问题和需求、愿望的评估。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流行病学资料和方法客观地确定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在这步诊断中,要描述人群的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健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发生率、分布、强度等。流行病学最终能够回答1.威胁社区人群的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2.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3.哪些人群受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影响,他们有什么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种族等;4.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地区分布、持续时间等;5.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什么疾病或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诊断的方法1、复习文献2、专家咨询3、现场调查行为诊断行为诊断的目的是明确健康问题的行为危险因素,并根据行为的重要性和可变性确定应优先干预的行为有哪些。1.区分引起健康的行为问题与非行为问题。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行为改变,行为诊断的目的就是在影响健康问题的因素中确定有哪些行为问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A年龄C家庭史E吸烟G缺乏锻炼I肥胖K高脂饮食B性别D过量饮酒F高血压H情绪紧张J糖尿病L高血清胆固醇(1)行为因素DEGK(2)非行为因素ABCJ(3)行为相关因素FHIL2.确定行为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健康问题而言,通常有多项行为与之相关,但各项行为对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行为诊断的另一目的就是依据下列原则判断行为的重要性: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越密切.行为的重要性越高;②行为发生的频度。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更大。3.确定行为的可变性。可变性指通过教育干预改变行为的难易程度。通常高可变行为具有以下特点:①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②行为与文化传统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③在其他计划中已证明可以成功得到改变;④社会公众不赞成的行为。反之,行为的可变性较低。4.具体分析行为流程。在确定行为重要性和可变性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要优先干预的行为。然后把这些行为进行分解,并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有助于对行为的全面理解,并为确定行为干预策略奠定基础。目标行为的具体限定1、何人—希望行为发生变化的对象;2、何种行为—希望改变的行为;3、程度—希望行为改变到什么程度;4、何时—开始干预的时间及预期所需时间。行为诊断的方法1、现场调查;2、复习文献资料;3、专家咨询等。环境分析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引发健康问题的环境危险因素,同样经过重要性和可变性分析,确定重点干预的环境因素。1.从众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中,确定哪些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相关。2.根据环境因素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强度,确定环境因素的重要性。3.根据环境因素是否可以通过政策、投资等发生改变确定环境因素的可变性。4.结合环境因素重要性和可变性分析,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确定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原则1、有机会接触到的;2、可以负担或供给的;3、公平性。行为与环境诊断IIIIIIIV最重要不重要高可改变低可改变教育诊断(1)一、教育诊断的任务是确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强化因素Reinforcingfactor教育诊断(2)1.倾向因素又称前置因素,先于行为,是促使或阻碍行为动机形成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1)知识:是个体和群体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增加,并能逐步渗透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当中去。(2)信念:指人们对某现象或某事物存在的相信程度。信念通常来自于个体信任和尊敬的人们。(3)态度:指个体对人或对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或相对稳定性的一种情感倾向,反映人们的爱憎,常以喜欢与不喜欢、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4)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帮助人们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价值观中健康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教育诊断(3)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行为改变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如卫生保健设施、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等,也发生在行为之前。教育诊断(4)3.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或减弱行为的因素,发生在行为之后。主要包括社会是否支持、同伴的影响、周围人的评价、个人采纳行为后的感受等。行为产生之后,如果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自身有良好的体验,则健康行为更容易得到持续和发展。若个体或群体采纳某行为后遭到他人的负性评价,或自身的不良感受,行为者为了避免批评和不良感受,会放弃相应行为。教育诊断(5)倾向因素•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促成因素•资源可得性•可接受性•可安排性•技术强化因素•保健人员、•同事、家长、•领导等的•态度和行为。行为原因正向负向倾向因素知道喂母乳对母婴健康有益相信自己能用母乳喂孩子非常愿意以自己的奶喂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自己受些累也值得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相信进口代乳品营养价值比母乳还好喂不喂自己的奶无所谓怕喂母乳影响体型美促成因素有母婴同室单位有哺乳室,且有哺乳的时间保证社区卫生人员常家访给予具体指导代乳品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承受不了没有母婴同室单位没有哺乳室,单位离家远缺乏具体指导代乳品推销力度大、购买方便、价不贵强化因素丈夫、家人鼓励母乳喂养节省开支和时间增进母子感情,母亲高兴母乳喂养作为评选五好家庭的条件之一丈夫、家人不支持母乳喂养不在乎花多少钱和时间母亲感到疲惫不堪管理与政策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价,包括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组织内分析立足于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内部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组织的实践经验与组织应变能力、资源配置等。组织间分析侧重于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外环境对执行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社区的其他项目是否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相抵触,是否有可以开发利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资源,健康教育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等。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1)1.依据对人群健康危险的严重程度排序(1)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高;(2)疾病受累人群数量大;(3)与该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4)行为因素与疾病结局的关系密切。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2)2.依据危险因素的可干预性排序(1)因素是明确的致病因素;(2)因素是可测量的,可以定量评价其消长;(3)因素可以预防控制,且有明确的健康收益;(4)因素的干预措施是干预对象能够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ABDC非常重要可以改变不重要不可改变明确优先项目常采用四格表专家评分法。处于A格的项目为优选项目,处于D格的项目为淘汰项目,处于B、C格的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比较选择。确定优先项目的原则(3)3.按成本—效益估计排序选择测算可以得到较好效果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此外,在成本相当时,选择效益好的干预方案,在效益相当时,选择成本低的干预方案。4.依据环境排序将影响行为改变的环境因素进行划分,与个体关系密切的环境称为小环境,与社会整体有关的环境称为大环境。当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利于行为改变时,应作为优先干预的环境因素。确定优先项目将预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进行上述四方面的比较,如在资源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确定对人群有重大影响的健康问题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资源有限时,选择危险因素可干预性强,干预成本低的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分析问题与制定目标主要健康问题总目标危险因素(是什么引起问题的产生?)导致因素(导致危险因素产生的因素)具体目标(选择要处理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目标)分目标(选择将要处理的危险因素,并写出相应目标)确定计划的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目标分为两个层面: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总体目标又称为计划的目的,是对计划的理想最终结果的描述,是宏观的,给出计划在总体上的努力方向。目标(objective)指为达到目的应实现的具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