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结合的神韵之美通用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隔不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古诗词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古诗词的韵律,仅仅靠读是不能完整表达情绪的,但是加上唱就锦上添花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生演唱古诗词,用音乐演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创意。音乐课标理念鼓励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以古诗词为载体,让学生吟唱、诵读、表演、创造整合运用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丰富音乐课堂和学生的音乐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神韵之美。一、在音乐中欣赏古诗的意境之美“诗言志,歌咏情”。古典诗词的精粹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隽永。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是入情入境。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而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因此,不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的。我们发现,一首好诗不仅含有深刻的意境,耐人寻味,往往也富有美妙的画意,所以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正是因为诗人的情感都融入到景物的描写当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必须要从这渗透了“情”的景物入手。若把这些景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他们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笔者在执教《忆江南》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随着柔美细腻的江南音乐到江南深处看看,通过欣赏江南风光视频,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之中,学生们边看边想象,就会产生如在画中游的感觉,会被江南美景所陶醉而进入诗境,从而由衷赞叹“江南好”,传达出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不谋而合的感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样把诗与画再加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听音乐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意境,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可以在品位上、意境上得以升华。二、在吟唱中体味古诗的音律之美古诗词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既重视抒情又擅长抒情的表达形式,情感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可以这么说,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而荀子也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情也是艺术的本源,没有情感的表达,唱歌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必须对歌曲作品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而后形成准确、鲜明的情感体验,借助歌唱发声、咬字、吐字等手段,将内心特有的感受抒发出来,给予听众。笔者执教《忆江南》时,在歌曲处理中,问学生:“诗人在怀念江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是一种赞美、陶醉的心情。我接着问:“诗人陶醉在江南美景当中,但他已经远离江南,这时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学生回答:难忘江南,对江南的思念久久不能忘怀。笔者语调激扬,接着问道:“难忘江南的一念之情呀,那诗句中哪一句最饱含诗人的这种深情呢?”学生回答“能不忆江南”。于是笔者顺着这种情绪深情朗读:“能不忆江南,这个‘不’字在他心中久久盘旋徘徊,才轻轻吐出……”,然后笔者自然地范唱这一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把握了感情基调,把自己融入诗境中,融入诗词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和经历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站在这首诗所描绘的情境当中,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悟诗的内涵。三、在活动中感受古诗的节奏之美古诗是极具节奏和音律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反复吟诵,可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如果仅仅让孩子千篇一律地集体朗诵,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很容易失去朗诵的兴趣。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在此基础上画出正确的停顿标记。当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苏少版一年级下册音乐书中“我的创造”《悯农》,就设置如下的二声部节奏来朗诵,笔者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然后听老师根据节奏朗读,让学生对比哪种更具有音乐性,随后让学生一边按节奏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朗读,最后加入二声部,分组进行合作。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他们的听觉、节奏感及集体合作精神,体验和声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掌握诗歌,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味。四、在舞蹈中演绎古诗的韵律之美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有的古诗有非常明显的形体意象,可以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而且孩子喜欢运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古诗内容,既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在执教歌曲《春晓》一课时,在学生学会轻柔的、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后,笔者引导他们创编动作,孩子们和笔者共同设计用双手并拢放至脸颊左侧做睡觉状,表示“春眠不觉晓”,接着食指在耳朵旁反复旋绕,表示“处处闻啼鸟”,双手在两侧上下“S”形舞动,然后张开五指由上至下抖动表示“夜来风雨声”,双手由胸前做小花状托举至头顶后向两侧打开表示“花落知多少”。这种舞蹈动作的表演既体现了诗句的美感,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演绎古诗蕴涵的内容,从而也使他们在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中陶冶情操。英国诗人雪莱说得好:“仅次于音乐,诗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最精致的精神食粮。”中国古诗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吟唱传诵。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古诗新唱,虽只是浩淼海洋中的冰山一角,但经过音乐形象的演绎加工,孩子们在音乐中欣赏古诗特有的意境美,在吟唱中体味古诗的音律美,在节奏活动中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在舞蹈中演绎古诗的韵味美,使学生不但领略到了祖国古诗词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了此中蕴含的情感、哲理等内涵,更从中汲取了民族文化与音乐的精髓,获得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