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痿独取阳明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歧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灌奚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明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原文医论上认为治疗痿病,应该独取阳明,这是为什么呢?歧伯说:阳明就像五脏六腑的大海一样,它摄入饮食,化生气血,以供养五脏六腑,并滋润营养全身的筋膜。筋膜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骨节而使关节滑利。冲脉犹如经脉的大海一样,它是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能渗灌肌肉关节,与足阳明经会聚于前阴。阴经、阳经汇聚于前阴,再会合于气街。诸筋虽都能滋润众筋,但阳明经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诸经都连属于带脉,而系络于督脉。所以阴阳亏虚,气血衰少,宗筋失养则缓纵松弛,带脉无力约束收引,便会出现两足痿弱,不能随意运动。黄帝说:该怎么治疗呢?歧伯说:十二经脉各有其荥穴和腧穴,应该针刺其荥穴以补气,针刺其腧穴以行气,达到调整虚实,和其顺逆的目的。无论痿病发生在筋、脉、骨、肉,只要分别以各脏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病就会好的。语释痿病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肢体弛缓、亏弱衰弱无力,以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伯仲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因多产生于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定义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了伤寒吐下后又发汗后则阴阳气血俱虚,不能濡养筋脉乃至成痿,《金匮要略》中则有“咸则伤骨,骨伤则痿”的记载,补充《内经》对痿证病因的认识。历代医家之谈汉代到西晋时,针灸学家皇甫谧提出了针刺治疗痿证的具体方法,而隋代巢元方提出了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分析痿证的病因。宋代的陈无择专篇论痿证,进一步指出非脾虚独使成痿,五脏虚弱皆可成痿,与《内经》从五脏内热伤津论述,各有千秋。西晋到金元时期,中医对痿证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李东垣继承了《内经》,并发展了治痿的方药,朱丹溪则明确将痿頢分为五证,并分别制方论治。金元明清以后,众多医家投身到痿病的研究之中,使得痿证的辨证论治更趋于全面,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多样,如明代王肯堂、张景岳,清代陈士铎、叶天士,清末民初张锡纯等,都在不同方面对该病的认识进行了发展。明清以后治痿独取阳明-----探索与思考•句中的“独”是什么意思?•为何独取阳明?•阳明的内容包括些什么?•怎样独取阳明?•独取阳明意义何在?•如何治疗痿病?•附:医案一则句中的“独”是什么意思?•独是“仅仅”的意思么?•你怎样理解?•我的看法是······独不是仅仅的含义,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由此可见如果独为仅仅之意就前后矛盾了。所以我认为独字在此没有实际的汉字含义它只是起到一个强调作用,它是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对于痿病我们应首先从阳明上去考虑治法!所以我认为独取就是首选的意思。当变成首选之意后《内经》中的许多问题就可以讲得通了。哪为什么会首选阳明呢?为何独取阳明?•(1)我们可以从《内经》原文中寻到答案: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歧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灌奚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阳明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2)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从痿证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原因是因为机体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精液障碍,使筋脉或肌肉失于濡养,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气血精液可以互化!所以与阳明的联系就很大了,那阳明又包括哪些呢?阳明的内容是什么?•阳明只包括胃和大肠?你有何看法?•我的看法······•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气血何由得来?肯定是水谷精微化生而来,水谷精微的化生与那些脏腑有关?除了胃的腐熟受纳,大肠的传化糟粕,还得与脾的运化,小肠的分清泌浊,膀胱和三焦的气化功能有关,所以阳明不仅只包括胃和大肠,还包括脾、小肠、膀胱、三焦。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的记载: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由此可见“阳明”乃统指仓廪之本,是营血谷气化源之处。怎样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中的“阳明”所指应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因这些脏腑在生理功能上需要相互协调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而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上都有各自不同之处,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各脏腑虚实寒热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法。•“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补不泻,而是根据阳明经的虚实寒热不同,病因病机不同,分别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辨证治疗方法。独取阳明意义何在?•阳明充盛,气血充足,筋脉得以濡养,则筋脉柔软,关节滑利,运动灵活。•阳明经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与各经均有密切联系,若胃不受纳,药食难入,则疗效欠佳。故治痿无论是针灸还是处方用药,均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顾护胃气,调理脾胃。•指导痿证的针灸治疗,指导痿证的药物治疗。如何治疗痿病?•遵循“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法则。阳明经(胃肠)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与各经均有密切联系,若胃不受纳,药食难入,则疗效欠佳。故治痿无论是针灸还是处方用药,均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顾护胃气,调理脾胃。•不拘于“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从病因、病机着眼,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根本大法。由前面的历代医家之谈中我们可以得知人们对痿证认识的不断发展,痿证的治疗原则也从以“阳明为主”,不断的得到完善。如叶氏治痹总以外感内伤为大法。治外伤仲景治痹之法,邪已转入营卫宗已创’卫气营血‘辩证入药;内伤若在阳明则崇东垣脾胃治痹之法,若在肝肾则崇已创的奇经入络及阴虚风动为痹之说。所以辨证论治才是根本。•刘昌建医案:赵某,女,28岁,l980年9月1日上午劳动时突然腹泻,泻下急迫,日十余次。伴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本村医生给予黄连素片、扑热息痛等药,治疗三日后泻止热退。1980年9月4日凌晨起床感觉下肢软弱;用,不能站立,由其丈夫月小车推来就诊,进诊室时需他人架起双肩,双腿拖拉在地。医案一则•检查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双下肢肌肉松懈,感觉消失,皮肤发凉,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病机与治法湿热壅遏阳明,津液不濡筋脉。清热燥湿,升提清阳。•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30克,黄芩10克,黄连l0克,炙甘草6克,3剂晚分服,忌油腻辛辣。服1剂腹痛较重,下肢知其痛痒,2剂腹不痛,能步行13剂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再服3剂•结果后几日患者喜眉登门致谢,体健如初。•按语本案属痿证范畴,脉证相参由湿热困阻脾胃所致。湿困脾胃,不行津液于四肢,筋骨肌肉皆元气以生,故痿而不用。治当遵《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以葛根芩连场清利阳明湿热,兼升阳明清气。湿热一去,则四肢筋脉和利,而痉证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