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责任编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期责任编辑:禹林联系信箱:birdwatcher@vip.sina.com编者絮语中国的观鸟者们刚刚经历了一个对他们来说气温最低的夏天。在全国大部份地区都处于高温之中时,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观鸟者兵分两路,冒着多变的气候,先后分别进入青海和川西高原,成功记录到大批珍贵的高原鸟类。在这一期刊物中,我们节选了由北京观鸟会所组织的青海观鸟团成员的部份观鸟游记和鸟类照片,希望通过这些精彩的文字和图片,可以使未能参加青海之行的观鸟爱好者们对青海的鸟类及其生活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完整的游记和图片集可以通过登录WWF观鸟论坛浏览。在下期的刊物中,我们将介绍由成都观鸟会组织的若尔盖观鸟团在川西高原所经历的见闻。对于大部份业余观鸟者来说,要深入了解各种鸟类名称的命名来由是件十分考验耐心的事,日本野鸟会的陈承彦以简明易懂的词句和轻松诙谐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一些鸟类命名之中的故事,相信在阅读了他的文字之后,大家对鸟类的认识会有进一步的加深。~~~~~~~~~~~~~~~~~~~~~~~~~~大陆鸟友首次组团赴青海观鸟行程2456公里获鸟种183种本刊讯:7月17-29日,大陆鸟友首次组团赴青海观鸟大获成功,共记录到183种鸟。这次组团赴青海由北京观鸟会牵头,集合了北京、上海、广州、福州、西安和香港等地鸟友共13人,在青海境内的总行程达2456公里,不仅鸟种收获丰富,而且饱览青海高原壮丽景色,为今后继续组织赴青海观鸟打了前站,摸索了经验。青海观鸟多年来是外国人的天下,费用高昂。经北京观鸟会与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反复磋商,在2004年12月确定合作组织大陆鸟友于2005年7月赴青海观鸟,由青海森林旅行社协助。半年之中,设计路线,组织报名,联系车辆、食宿、保险等具体事项,以及高原长途观鸟的一应准备工作陆续展开,终于在7月17日于西宁集合,并在之后的两周时间里,13位各地鸟友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预定行程,超出预期地收获鸟种183种,拍摄了大量鸟类以及高原风光、植物、人物活动等照片,带回了青海观鸟的成功经验。停车观鸟(摄影:birdman)在183种鸟中,既有大量青藏高原优势种、常见种,也有很多珍稀鸟种,如甘肃黄腰柳莺、斑尾榛鸡、黑头噪鸦等。虽然有些珍稀鸟种如高原山鹑、西藏毛腿沙鸡等没有见到,但此行实践对路线与生境的了解,大大提高了以后青海观鸟见到这些鸟种的可能性。这次青海观鸟的路线兼顾了风光与文化因素,穿越黄河S型大拐弯,沿途经贵德丹霞地貌、达日黄河长江分水岭,参观塔尔寺等,尤其是玛可河林区,都给各地鸟友留下深刻与美好印象,对青海有了全新认识。预计北京观鸟会明年会继续组织各地鸟友去青海观鸟,并陆续开辟其他远途观鸟的路线。(钟嘉)第2版观鸟随笔中国鸟类观察第四十二期2005年8月28日..................................与血雉亲密接触(上海)阿髅..................................7月23日周六晴转雷雨依浪沟玛可河林业局的领导派了向导,今天带我们进依浪沟。依浪沟不通车,所以我们要一直走到沟底。走了没有多远,大家又遭遇了昨天见过的蓝马鸡,在对面坡上,两片林子夹着的开阔地,是比昨天还要庞大的家族,还是成年鸡多于小鸡,而且小鸡比昨天看到的要小。走了一段,发现所有人要保持同一步调是不可能的,王沁是飞毛腿,而扛重装备的人怎么也走不快。“总舵主”及时调整方案,让能走快的以王沁为首组成一支先锋队,先到沟底上山,争取早到高山杜鹃丛,寻找高山雉类(结果最后这支队伍就剩王沁一人,连向导都没追上他)。余者跟着钟嘉缓行,到达沟底大草坪集合。玛可河一带的典型生境阿髅摄由于一路还是急着赶路,途中还屡过独木小桥,大家走得不算轻松,也就没有分心对沿途的鸟多加注意。到了大草坪后,休息了一阵,钟嘉、我、007和梁烜决定向右侧沟进发,这时其他人都分散不知所踪了。小分队进沟后,先上了阴坡。这里果然树高林密鸟也多,主要是些柳莺,把我们整了个一头雾水。针叶树的松萝有一米多长,可惜这里没有金丝猴分布,不然倒可以吃个痛快。由于阴坡很陡,大家几乎是手脚并用往上爬,这鸟也很不容易看了,倒是我和梁烜,一边爬着一边忙着拍手边的野花,爬陡坡对于拍草本植物来说真的是很方便。黄腺香青阿髅摄于玛可河子木达沟下坡时,007充分发挥了他老大做事求稳的一贯风格,主动为我们探路。结果是,虽然我们上来走的是一条非常陡的路,旁边却有另一条很好走的路。007走得快,先我们过溪上了对面阳坡,忽然他又折回来,激动地对我们招手,并且比了一个手势。我从他的手势看出,发现很大只的鸟类,那么大只可能是雉类了,我一激动,几步过了溪,钟后面紧跟。007告诉我们肯定是雉类,不小,而且有冠羽,灰褐色的,已经钻进矮灌丛,钟嘉判断应为血雉,于是我和她爬上一块裸露的岩石,监视下面的灌丛,而007在后面等梁煊,同时监视灌丛下的开阔地。我们爬上去立足未稳,藏在灌丛里的血雉就现身了,是只母的,只出来一下就又被灌丛档住了。我们也不急,屏息等着。过了一会,血雉穿过灌丛,出现在开阔的草地上,原来不止一只。首先,血雉夫妇出来,左顾右盼地,觉得没什么问题,开始咯咯叫孩子,小鸡出来了,有2只,连飞带跑地过了开阔地,钻进隐蔽处,然后母鸡跟上,公鸡在最后垫后,一路还是左顾右盼,很谨慎地走过开阔地。归途的一场暴雨夹着冰雹,还有电闪雷鸣,全队几无幸免,都成了落汤鸡,而且山溪涨水,独木桥变的很滑,我扛着脚架腿直发软,幸亏青竹瘦把我给拉了过去。这是来青海后,全队遇到的第一次险情。第3版观鸟随笔中国鸟类观察第四十二期2005年8月28日7月24日周日晴间雨美浪沟有了昨天长途奔袭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个走法不利观鸟。好在今天的美浪沟是通车的,于是决定开车到沟底,然后分组进侧沟。车在沟里开时,竟然又一次近距离看到蓝马鸡。这次是一只成年鸡,我们下车后它就上了树,但并不逃走,而是边在树枝间走来走去,边咯咯叫,估计是下面躲藏着小鸡,所以与我们僵持。对于摄手来说,这真是千载难逢好机会,不管是单筒接小数码还是单反小炮,都是想怎么拍就这么拍。最后还是我们先撤,好让它找到孩子上山去。蓝马鸡Birdman摄美浪沟的沟底和依浪沟地形有所不同,看看也只有一条侧沟可进。我们先翻上了一面有杜鹃灌丛的坡,没有什么收获,只是看猛禽的角度很好。下坡后又走那条侧沟,除了柳莺外也没什么鸟,所以走到半路,我独自退回,沿主沟往外走。这一走,走出了一连串好运。走不多远有一个大水坑,为了绕路,我上了左手草坡。因为是一人走,坡上的小鸟都不怎么怕我,白眉朱雀就在脚边不到一米,正想抄家伙(DV)拿下,坡上忽然蹿下一只大鸟,是血雉!我被它吓了一跳,它也被我吓了一跳,又退回坡上去了。我赶紧就近找了个灌丛隐蔽,过了一会儿,一雌一雄血雉先后下坡。雄雉先走过开阔处,下到溪边,雌雉跟在后面,但停在了路边的灌丛下,长时间地呆呆站着。我很慢很慢地接近雌雉,一边察言观色,看它的眼神,似乎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难道它把我当成了其他动物?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我离它才5米,雌雉才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事似的,踱着方步向坡上慢慢走去。又过一会儿,它老公从溪边上来,同样经过离我不到5米的地方,追上老婆,两个慢慢上山去了。整个过程都被我用DV记录下来。独自继续搠溪而下,在一处窄路,见左侧灌丛下有一个黑影晃过,如大噪鹛大小,同时又看见右侧灌丛上停了一只小形的鹟,瞥了一眼,是老友锈胸蓝姬鹟雌鸟,于是放弃右侧,转攻左侧。仔细看那个黑影的动作,发现并不是噪鹛,而像鹌鹑,可是林下太密了,一下子就找不到它的影子。正守着,来了一辆摩托车,我只好退后避让,这时此鸟被车惊飞,到了阳光下,只见胸前一大块黑斑,呵呵,原来是斑翅山鹑。21日去班玛的路上,我们的车差点压到一对,我因为发烧昏睡,并没有仔细看,今天算是补上了。拍调皮的橙翅噪鹛时,耳边忽然传来奇怪嘈杂的叽哇乱叫,这声音怎么那么熟悉呢?去年上海鸟友在鸟市救下一只苍鹰,别看此鸟长的威风凛凛,叫起来就是这种急吼吼的声音,难道是老朋友?果然,不一会,后面山梁上就飞出一只猛禽,停在我前面的大树顶端,果然是它,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的苍鹰。又走一段,与birdman和金先生会合,我们3个单筒摄手自然要交流一下各自的所得。正要走时,金先生忽然发现背后枯树上站着一只大型猛禽,竟是一只金雕,不知已经站立多时了。我们3个立刻开拍。此雕安如磐石,不飞不动,任我们围着它变换角度地拍,甚至后来我们挥动手臂,希望引起它的注意,或者飞起,都毫无反应。最后我们耗不过它,只好走了。后来回到车上,听张永说,他看到一只苍鹰和一只大狂联手攻击一只金雕,金雕不灵活,不是小个儿猛禽的对手,连背上的毛都给揪下去不少。这事发生在我们拍金雕之前,应该就是同一只,看来它是惊魂未定,所以才无视我们的骚扰。而那只苍鹰,可能也就是我见到的那一只。血雉Birdman摄第4版物种信息中国鸟类观察第四十二期2005年8月28日懈逅黑头噪鸦(北京)钟嘉黑头噪鸦是此行重要攻取鸟种,但是它们什么习性,可能在什么地方和情况下出现,心里一点数都没有。香港李先生也是没有见过这种鸟,没有经验可谈。黑头噪鸦的英文名是SICHUANJAY,玛可河与四川交界,外国人去年8月在玛可河有记录,具体地点没说,数量是5只,是他们在玛可河4天中的第三天看见的。我一直打听老外在玛可河都去哪些地方,可老叶不说,玛可河的人也不知道。他们说早上起来,老外已经离开了招待所,也不要林场派向导,自己就进沟了直到天黑才回来,天天如此。指望从老外那里得到启示已没有可能,看我们的运气了。玛可河生境阿髅摄到玛可河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开车进红军沟。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在川西迂回的时候走过这里,山路显然是与四川连通的。现在这条沟可以进车,而且还在往纵深修路,大概一直可通四川,估计是为了开发旅游。车停在沟里八九公里的地方,我们沿着路往沟外走,边走边看,约好傍晚时车子往外开,再把我们都接上。很快队伍就拉开了距离,各取所需嘛,而且也不断在变化着组合。当我和梁烜、西安小冀、007一起的时候,我走在前面,忽见左侧远远的山坡上的云杉间有一只黑色的鸟飞过,太阳下它的张开的翅膀呈褐色,显得头部更黑。我一时来不及举望远镜,愣住了,只见那黑鸟飞进二三十米外的树林中,看不到落点。正遗憾,第二只黑鸟从上一只出现的地方飞起,沿同样路线飞进看不见的地方。我几乎傻了,望远镜举起来不知该往哪里瞄。一般来说,瞄向落点,等待它们再飞起来比较对头,可现在根本辨不出落点,因为树林层层叠叠,谁知道它们在我的视野中消失之后是马上落下还是在树林中继续前行了?瞄向起点吗?谁先知先明,预见还有第三只、第四只?当时来不及想到这些的,很快就有第三只、第四只和第二只一样飞过,我只在第四只出现的时候用望远镜套住它一秒钟,然后一切都结束了。回头问其他几人,有看见3只的,有看见一只的,共同的问题是,没有让望远镜派上用场!肉眼的能力就是看出头部更黑,身材大小是松鸦一般。没什么可争论的,黑头噪鸦了,但谁都有些遗憾――没有看见定格的。走到前面遇到李先生等人,问他们有什么收获,李先生先是摇头,我说看见了黑头噪鸦,李先生一时没有反应,他的鸟名单中,首先是英文名字。后来李先生意识到我说的是什么了,说他和林小姐看见了大约是SICHUANJAY,5只,其中第一只是落着的,刚一看见就飞起了,然后陆续飞起4只,一只接一只,落下就找不到了,也不再出现。这下更对了,应该是同一小群,我看见的第一只应该是这一群中的第二只。李先生也不再犹豫,他应该是增加了一个新目击种了!第三次上青海,李先生希望增加的鸟种有沙色朱雀、白脸市和SICHUANJAY等,前两种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估计是落空了,SICHUANJAY就是李先生第一个此行新增种。直到结束,李先生没有再有新进项,SICHUANJAY成了他此行唯一的新增种。当我们向其他人报告这个新记录时,虽然大家有些羡慕,我们自己的兴奋却打折扣,毕竟时间太短,看不真切,是黑头噪鸦没错,可什么时候能看个清晰的近距离定格版呢?没有谁指望接下来的3天还能再看见它们,因为已经看见5只了,平了老外的记录了。可第三天在美浪沟,各路独行侠回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