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体系复习示意图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商品第一单元(3课)第一单元(1、2课)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舞台和背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必修1《经济生活》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考向定位1、货币(共7个考点)(1)货币的本质①商品的基本属性②货币的产生和本质③货币的基本职能④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①货币与财富②结算与信用工具③外汇和汇率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围绕商品交换这一主线,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考查流通中的货币形式。重点考查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发行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卡和汇率变动2.从试题类型上看:以体现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分析了商品交换的三种媒介: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工具;立足国际商品交换,主要分析了外汇与汇率。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复习本专题我们必须立足居民生活消费这一核心,认识货币与价格的关系、纸币发行量与价格、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3.本课时的主线是商品交换,复习备考应重点关注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把握汇率与币值的关系。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物价上涨认识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应对措施。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买卖认识货币的职能。③结合信用卡和贷款消费,认识信用卡的优缺点。④结合人民币升值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区别、联系?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区别:(1)从含义看,物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劳动产品:经过人类加工的物品;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从范围看,(3)从时间先后看,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联系:(1)物品包含劳动产品、商品,以及未经加工的东西;劳动产品包含商品。(2)物品凝结了人类劳动就成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就成为商品,而商品退出流通领域就又成为一般劳动产品,两者可以转化。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区别、联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1)含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使用价值不仅有特定的质,也有一定的量;(2)地位: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前提;(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4)由商品本身包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也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5)本质: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商品和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6)是买者的目的所在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两个因素)2、商品的价值(1)含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地位:是商品交换的基础.而且价值只凝结在商品中,并不是只要凝结了人类劳动就一定有价值。(3)价值是由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形成,在交换中要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4)本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商品的特有属性;(5)是卖者的目的所在;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谁也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对立:(1)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①作为商品,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作为商品,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③人们总是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称作商品的二因素。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对立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图如下:(1)交换价值的含义: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用图表示: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交换价值注意物物交换时,交换价值一般是等价物;商品流通时,交换价值是货币,即价格。表现形式基础(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产品及商品的存在形式:劳动产品及商品不仅以物品(有形产品)的形式存在,而且还以无形产品(如技术信息、服务等)形式存在。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商品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废品是不是商品:第一,废品相对于其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从此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拓展与延伸•(2010福建文综)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12四川卷)近年来,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CPW”一词。CPW=P/N(P为衣物单价,N为着装次数),常被用来表示要购买的着装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依据CPW概念,建议购买的衣物是:①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②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③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④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货币的产生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1只羊=3袋米产生了一般等价物3袋米1克黄金=1只羊…10斤茶扩大的物物交换3袋米1只羊=1克黄金…10斤茶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3袋米1只羊=1克…黄金10斤茶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货币的含义:【特别提示】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共同点:也是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货币与一般商品的不同点: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且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这也是货币与商品的本质区别,所以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自主感悟(1).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的商品,即: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3).货币是金银,但又和普通金银不同,金银起初并非是货币,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这时的金银才成为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义货币特点其他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观念上的货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初期的商品交换:直接的物物交换(W--W)(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W—G—W)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职能作用与含义是否是观念货币表现形式产生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____上的货币商品的价格或售价伴随货币的产生而产生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____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观念现实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2、货币的其他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基本职能(伴随货币的产生而产生)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应为足值金属货币)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规律方法】判断货币职能的方法:(1)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而其他职能均需要现实的货币。(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甚至“支付”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3)区分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关键:看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是否是同时进行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是分离的,货币或延期支付,或提前支付。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注意:在银行存款不是储藏手段易错点货币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是一样的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40元”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错因分析题干中有“支付”二字,所以此题容易误选A。实际上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购买活动”,而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纠错心得: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而支付手段则是随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其主要特点是取得商品和给付货币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用货币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都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另外,使用信用卡买商品,也是支付手段。B(2009·浙江文综)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解析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具有执行表现和衡量另一种商品价值大小的价值尺度职能,A项正确。B、D两项缩小了概念外延,C项则扩大了概念外延,均不正确。【特别提示】货币具有价值,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但是货币并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其他有价值的商品,也可以成为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因素。1、金属货币及纸币的产生、优点:①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磨损、不足值。——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货币与纸币的关系(1)区别:①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纸币只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②货币是商品有价值,而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③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而纸币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一般也不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除个别纸币)。(2)联系:①纸币是货币形态的演变,是国家强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思维拓展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3、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2)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却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因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当年生产的产品数量、纸币的发行量以及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若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若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社会总需求小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