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教育案例研究义乌市教科所一、何为教育案例研究?1案例即典型个案,是一个或多个真实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有趣,引人入胜。把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始自19世纪的医学界,后引用于法学界和管理学界,如今还成了哈佛工商学院的经典教学模式,中国的“海尔”模式就成了哈佛的一个经典的案例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并推广这种方法,并愈来愈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欢迎。教育案例就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这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也是校本研究中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表现形式,更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有关教育案例的知识又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案例的特征与论文的区别。在文体和表述方面,论文以论证和说理为目的,强调理性思辩和论述;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旨在提出疑问,引发思考。从思维方式看,论文写作一般运用演绎推理,而案例写作多采用归纳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构想的教学思路相具体的教学措施、步骤,写在“教”之前;而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或事件的反映,写在“教”之后,是现实和结果。与教学实录的区别。它们在体例上相近,但教学实录强调对教学过程客观而忠实的记录,不包括反思和评价;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有闻必录,还可以有反思、评价和结论。案例的特征:教育故事反映特定的教育背景有情节和冲突真实叙述事件发生过程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育案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指的是,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一节课、某一教育教学行为、某一学习行为、某一事件,依据科学性、发展性和可行性原则,进行全面的分析、解剖,归纳出利弊,提出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付诸实施的一种活动。它通过对个性事件的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特殊性事件或问题,其本质在于通过对某一事件的分析,得出带有一般规律的普遍性结论。教育案例研究的特征情境性——案例研究首先需要进入一种情境,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境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虑问题、做出结论。典型性——案例研究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地点和事件,要求所抽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而不管这个案例是一个班级、一个人,还是—个活动等。合作性——案例研究不同于经院式的思辨研究,可以一个人坐在书斋里独自完成。案例研究要求一群志同道合者,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开放性——(a)题材开放;(b)形式开放;(c)人员开放;(d)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开放。教育案例研究的类型(1)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①一节课的整体研究,包括设计思想、基本过程、教学要点、课堂效果等;②一节课的某个环节或侧面研究,如教学过程的特定阶段、教材内容的处理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③课堂上的意外或偶发事件研究,如学生的争吵或冷场阻碍了教学进程、教师困窘于学生提出的难题等。(2)一次活动的案例研究其中包括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3)一件事的案例研究例如:一次学生逃学后的谈话、一次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一次教室中物品丢失事件的处理,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家访、一个教师面对自己失误或错误的场景、一本载满师生对话交流的作业本等。(4)一个人的案例研究这些人可能是一个难以接近的学生困难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资优学生、或者是一个本校或邻校的优秀教师。二、为什么提倡教师进行案例研究?1、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1)面对教学,共同分享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案例加以传递;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案例让大家共享;教师“实践共同体”活动借助案例的交流、探讨,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2)重视积累,增加实践智慧教育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有三类知识构成: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对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3)发展自我反思能力2、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得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并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3、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不同研究者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有不同的话语系统。高等学校理论工作者擅长的是概念的演绎和理性的思辩。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他们自身用于学校研究的话语系统是案例研究。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三、怎样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一)、善于发现并及时收集案例并非每一个教育教学过程都可以成为案例,只有那些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反思性的教育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成为案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论是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还是同行的交流中,或者在阅览教育书籍报刊中,都能伴随着一种案例研究的心态,那么发现并收集案例的资源便十分丰富,同时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典型观察和独特心得,录于心更要汇成文。(二)、如何科学撰写教育案例1、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案例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2、怎样撰写教育案例标题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哄堂大笑以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会讲话了”等;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如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学生启发的“学生给了我启示”,反映教师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题。在案例中之所以有“引言”,一来是有些案例篇幅较长,事件以及主题都需详尽阅读和分析后才能把握,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二来是案例的叙述都相对较为详细,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所谓间接背景是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所谓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甚为密切的背景。在直接背景与间接背景的描述上,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直接背景在后,详写。比如,一位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为题,就是用下列引言和背景描述事件发生的。[案例]一个语文老师与学生的故事(标题)偶然的原因,我成了高三(七)班的语文老师,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引言)高三(七)班是从其他班级分出来的,学生人数实在太多,老师站在讲台上看最后一个学生,踮起脚尖也看不清。班级之吵闹,令上课老师纷纷寻找理由退却。出于管理的需要,学校将这个班级一分为二,这新多出来的班级,再逐一配备各学科老师,我并不了解这个班级的状况,领导出面做工作,我就允诺了。当然这有些轻率的允诺背后,自然也有着几分骄傲自大的因素,以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大。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霸王班”,工作也小有业绩,并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个高三(七)班难道比那个班还难教?所以,上任的速度很快。后来我才知道,学校是在找了好几个语文教师均遭拒绝的情形下,才找到我的,我的允诺让领导大感轻松,而我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之中。(背景)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论述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上述案例对问题作了如下描述:第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想告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其二是,外国教育家的故事,想告诉学生,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还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希望老师怎么对待你,是亲切的笑脸,还是一脸的严肃?”可当我讲完后,学生并没有想像中的安静或热烈的讨论,似乎我什么也没说,他们该怎样,还怎样。我从学生的反应中知道,这个班级不大好教。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以后的教学不会大顺利。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这种现状呢?同时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是聊天而不训斥),终于了解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事实记叙的详细、对问题解决过程描述的细致。当然,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案例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上述案例是这样描述解决问题的设想的:高三(七)班的问题之严重,解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经过再三思考和比较,我决定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态度,继续与他们对话,使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会影响升学,而且也会影响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对这些“固守己见”的大孩子,不能过多地讲道理,在他们没有接受我之前,很难接受我的观点。我必须从感情上入手,首先让他们在感情上接受我,而后再谋求他们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最后主动接受我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因而系统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至关重要。反思与讨论主要涉及到的问题有: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问题解决中还存在哪些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问题解决中有哪些体会、启示,等等。上述案例中的老师,就是从多个角度来反思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其中有这样两段文字:首先,作为个人而言,我是第一次担任高三的课任老师,思想与经验的准备皆不够充分,不管怎么设想高三年级学生情况,还是有点猝不及防。教优秀的班级自然障碍少许多,教松散的班级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从一开始就认可了你,自然一切都较为顺手。到高三年级去接任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接触完全陌生的学生,自然很难。学生对你会比较冷漠和挑剔,会同他们先前的老师相比,排斥和拒绝也在情理之中。另外,由于学习的压力情绪也有一点紧张,势必影响到师生的相处。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以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的评价一直较高,自己就有点满足,有些大意,对困难的准备不够。没想到碰上高三年级的“刺头”班,就是软硬不吃,让我无从着手。再三碰壁之后,只好回到教育的起点,从人开始,从认识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做起。教育工作真是半点偷懒不得,半点省略不得。我的大意,让自己无端地兜了一个圈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真是永无止境,教到老,学到老。附录并不是每个案例都要“附录”的,是否安排“附录”,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形而定。“附录”的内容是对正文主题的补充说明材料,若放在正文中会因篇幅过长等问题影响正文的叙述。例如,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案例中,可选取一节典型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选取某位学生的作业置于文后作为附录。上述案例包含的内容不是案例的形式结构,也就是说,不见得每篇案例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