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整理后知识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制度常识1制度一般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保证机构运行的规范。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制度:目的内容特点作用(评价)(三省六部制)3机构:性质职权作用(中书省)4政治制度的特点工具: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为政治管理服务的工具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科举制)地域:政治制度的形成及作用有地域特点。(民主政治)整体:制度不能单独存在,一项制利弊并存:制度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有利有弊,只是时代不同,利弊的地位不同。(分封制)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基础知识记忆版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夏商周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朝议制郡--县汉中朝外朝(内外朝制度)郡--县,封国制唐三省六部制(君--中--门政事堂--尚--六部)道--州--县宋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路--州--县元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御史台省--路--州--县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布政使司--府--县清六部军机处理藩院省--道--州--县解决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监察体制御史大夫刺史制度御史台都察院提点刑狱司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一)夏商周历史概况(bc2070--1600-1046--771)夏:大禹建立夏朝,都城阳城(河南登封)商:汤建立商朝,都城亳,后迁都殷(河南安阳)西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陕西西安)文化遗迹:甲骨文与金文,青铜器,天干地支,《尚书》,《周易》。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鸡、猴、狗、猪(二)王位世袭制1内容:是一种政权更替的方式,表现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2作用:家天下时代开始,是私有制的产物,为历代王朝所沿袭。(三)分封制1内容:对象:姬姓王族克商功臣先往后代权利: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配给诸侯王,并可世袭。义务:镇守疆土,随从出征,交纳贡赋,朝觐述职。2作用:前期有利于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后期地方势力膨胀,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四)宗法制1内容:以血缘关系为准则,分配政治权力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等级森严。(大宗小宗)3作用:保证了贵族权力的垄断地位,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a联系:二者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互相配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b区别:目的: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宗法制是为了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内容:宗法制是权力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土地和人口具体的分配方法。(五)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族关系突出2神权与王权结合,等级森严3尚未实现中央集权。二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概念:专制主义:国家政权被个人或少数人所掌握。享有权力:专制--民主;参与政治:帝制--共和制。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各项政策也受制与中央。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和中央都服从于皇帝。专制主义加强时,中央集权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强。(一)秦代历史概况(bc221--207)嬴政咸阳秦实现大一统的举措:a统一六国结束分裂b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c统一岭南修灵渠d征服西南夷开五尺道。(二)秦代制度中央1皇帝制度:皇帝集国家最高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特点:决策具有独断性,权力高度集中。影响:确立了专制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2三公九卿制3朝议制:地方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1作用:使地方受制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要素郡县制分封制管理方式垂直层级目的加强地方控制巩固统治任免皇帝任命主要按血缘分封并可世袭权力范围受制于中央相对独立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前期后期(三)总体评价秦代政治制度秦代首创了一些列结构较为完整的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从此,皇权至上成为古代政治最突出的特征。三汉唐宋元政治制度的演变A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一)汉代1中央:内外朝制度A构成:内朝:皇帝亲信近臣,参与国家政治中枢决策外朝:丞相、御史大夫等行政机构。B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行政职能。2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全国设立郡县)(二)唐代1中央: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皇帝下达的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执行政令。作用:三省级别都为宰相,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了严密的行政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地方:道制(道--州--县)(三)宋代1中央:1+3a中书门下(政事堂):性质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称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b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枢密院: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盐铁户部度支):分割宰相的财权作用: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2地方:路制(路--州--县)(四)元代1中央:4两院一省一台a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b枢密院:负责军政要务c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d御史台:负责监察2地方: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a内容:以行中枢省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个行省,及腹里、宣政院辖区。b作用:行省制度使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并为后世所沿袭。总结汉唐宋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1中央行政制度:相权逐渐削弱,皇权得到加强2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B监察体制5御史大夫(秦)刺史制度(汉)提点刑狱司(宋)御史台都察院刺史制度:汉武帝设十三刺史监察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提点刑狱司(宋):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C选官制度1世官制:贵族2察举制:官吏将人才推荐给中央的选官制度(汉代)3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官员“中正”评定人才等级,合格者予以人用的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4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明代)积极作用:1官吏构成: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员的来源。2官员: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3中央: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豪门转移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4社会:保证了社会选拔人才的相对公平公正,因此得到了读书人的支持消极作用:思想:科举制后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不利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过分重视传统儒学,学习内容狭窄,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代政治制度1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朱棣)。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政)(布政使司--府--县)a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1认为丞相专权威胁皇权,导致朝政不稳。2丞相胡惟B内阁制度(朱棣正式设立)庸的骄恣擅权。1性质:内阁只是顾问机构,并无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2职能:不明确,主要作为皇帝的随从顾问。3发展:皇帝明太祖明成祖明熹宗明神宗发展殿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职能侍从顾问参与机务票拟权独揽大权4评价:主要是服从皇帝的旨令,由于职权范围不明确,还受司礼监的监督,因此不能限制皇权。c改土归流::废除地方土司,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二)清代政治制度1中央:设六部,设军机处,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地方:改土归流,行政区划为省--道--州--县A军机处1最初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2性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职能: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上传下达。4机构特点:机构简单人员保密办事高效5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总体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价:积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早期①国家: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②政权:权力高度集中,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③社会: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①政治:王朝后期,长期的人治的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容易形成政治腐败,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②经济: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文化:实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总体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权力: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制度改革都以保证君权为前提。2统治方式: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3制度建构: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比较完备,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从而使得封建社会历史长达两千多。4家族: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5思想: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及探索背诵版1840--1949线索:1侵略与反侵略2民主革命、改革、运动3发展道路探索一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860(一)鸦片战争A背景:(因果联系)1国内: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环境),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2国际: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急需原料和市场,军事上船坚炮利,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3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等人的禁烟运动。B过程:(略)C结果:中国战败,1842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内容:项目内容影响和危害割地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赔款2100万银元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埠开放广厦福宁上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关税关税要与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影响战争性质: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政治)半封建(经济)社会,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3革命:中国革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思想:国人开始关注世界。(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因果联系)A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B过程:英法联军,广州到北京C结果:签订《天津条约4》和《北京条约2》宁汉九镇,营天烟汕琼,台淡。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③1898年租借“新界D影响: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A原因:(因果联系)社会: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灾害:自然灾害严重加剧了社会矛盾组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结论:当生存条件恶化时,人们就会想办法改变,太平天国便是如此。B过程:a胜利进军: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攻克武汉定都天京东杨西萧南冯北韦,翼石b军事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c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d后期斗争: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对抗湘军淮军常胜军(戈登)C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D评价:历史功绩: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E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生产资料:土地分配问题。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b生活资料:产品分配问题。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评价: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农民的愿望,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生产水平,加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因此该纲领具有空想的特征。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