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制度(师夷长技)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器物?中国的命运将何去何存020406080纱厂纱锭资本(百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1911年1919年)观察一、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观察二: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文武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观察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拿什么来拯救?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主要内容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⒈兴起标志:⒉代表人物:⒊指导思想:⒋主阵地:⒌中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民主与科学《新青年》北京大学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敬告青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5上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08广东文基)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B牛刀小试老师:“老爷们请起立。”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老师:“老爷们好!”众生:(齐声)“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齐声)“升官发财!”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辜鸿铭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蔡元培到校后,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当时有人攻击北大教师胡适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要求北大校长蔡元培予以裁断。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镜头三:茶壶和茶杯、绣花鞋、贞洁牌坊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恪守三从四德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遗憾难过同情不解说说祥林嫂•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也是当时普通劳动妇女的真实写照,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坎。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拿什么来拯救?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愚昧民主科学新道德封建专制愚昧迷信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赛先生——Science——科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语录串烧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吴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鲁迅《文化偏至论》1908拿什么来拯救?文学革命论陈独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拿什么来拯救?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希望》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胡适(1891一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实用主义,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的《尝试集》,初版于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文言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有力武器材料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材料二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孙文473陈独秀173蔡元培153孔子1庄周1诸葛亮1想一想: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⒈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传统思想民主共和“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⒉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⒊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品味经典解读历史思考: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发展时期地位(阶段)代表人物主张/行为春秋开始创立仁/礼/德治战国发展完备孟子/荀子仁政/礼秦朝秦始皇汉朝宋—明复兴发展程朱/陆王理学/心学明清反对专制近代陈/李/胡/鲁当今新的曙光杜维明、余英时等成为正统孔子受到摧残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受到批判李/黄/顾/王动摇崩溃民主科学精华糟粕董仲舒/汉武帝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2.(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B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