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小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2、简述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一般过程。按照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小学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能清晰地认识各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问题聚焦,全面介绍了各类典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第二部分方法策略,按解决问题的思路归纳、筛选了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在解题过程中给以适当的点击和指导,以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是什么?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够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例如,要想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只有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具有逻辑意义的、自然的联系,学生才能过真正掌握和获得等腰三角形这一知识的意义。如果没有建立这种联系,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它的定义,这种学习就更多地属于机械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正像前面提到的,一种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主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学习是如何进行的,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有条件的,符合这两方面条件的学习才可能是有意义的。二、辨析题(每题12共,48分)1、重视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务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如生物学上的性向,代数学上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英语教学中的英语结构规则句型等。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2、解决数学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答疑和解疑,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后的恍然大悟和释然快乐,并乐于提问、认真钻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按问题—思考—发现—掌握和提高的轨道进入良性发展过程。整个认识过程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始终以积极思维去探索和发现,同时获得问题解决的愉快情感经验,这就有助于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体会百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取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形成了对百分数深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疑问是主动思维的火花塞,是积极学习的发动机。只要解决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答疑中获得乐趣这三个环节,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主动探索、独立发现的创造者。3、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有效数学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提升孩童智力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4、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数学能力它是能较为迅速、容易并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习惯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心理活动特征)。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认为数学能力包括:(1)使数学材料形式化的能力;(2)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3)运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4)连续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的能力;(5)缩短推理过程的能力;(6)逆转心理过程的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即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向另一种心理运算的能力;(8)数学记忆;(9)空间概念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一种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由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组成。中国的冯忠良认为,数学能力是对数学活动进程及方式起稳定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概括化、系统化的个体数学活动经验。其基本构成要素是调节数学活动的两类数学经验,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其中,数学知识对数学活动起定向作用,数学技能对数学活动的进行起监控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保证数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数学能力作为一种类化经验,是后天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迁移使数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整合、类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根据调节的数学活动的不同,它可划分为计数能力、运算能力、解应用题能力、形体计量能力等。三、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1、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概念的?答:正确地理解和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通过实例、练习及口头描述来理解的阶段。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分数、比例等。有些数学概念要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才以定义的形式表达,如函数、极限等。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如dy表示函数y的微分。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对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把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过程简约化、明确化了。许多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从而增强了科学性。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棱锥、双曲线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比如y=x+1的图像。有些数学概念具有几何意义,如函数的微分。数形结合是表达数学概念的又一独特方式,它把数学概念形象化、数量化了。总之,数学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2、如何认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它对数学学习有何启示?答: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用Internet上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是一个促进和支持学习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师应该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小学生的学,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其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协作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