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朗诵讲师:柴荣一、朗读与朗颂的区别(一)朗读、朗诵的概念: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朗”就是响亮的声音;”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背诵出来。具体地讲,朗诵就是由朗诵者把文学作品在观众、听众面前用准确、流利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艺术的表演性地有声语言再创活动。(二)朗读、朗诵的不同:1、二者的本质区别:朗读和朗诵相比,朗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它更注重于突出讲解功能,换句话说,它是附属于讲解的一种口语形式。因此朗读更注重于通过语言的规范、语句的完整和语意的精确。它呼唤的是听者的理智思考,追求的是使听者全面、准确的理解朗读者所表达的意思。朗诵,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演形式。朗诵要求朗诵者在朗读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文稿的表达形式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处理。朗诵者借助于语速、语顿、音区、轻重音等方面的富于变化的个性表达手段,将朗诵材料转化为一种艺术表演。它呼唤的是听众的情感共鸣,追求的是使听众听之入耳、听之入心、听之动情的艺术感染力。(一)朗读、朗诵的不同:2、表达文体的不同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各种文章、书信等都可以朗读。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而且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一)朗读、朗诵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台视台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在文娱活动中使用。(一)朗读、朗诵的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朗读对声音的再现要求接近自然化、本色化、生活化,口语形式平实、自然。注重于音量均匀,吐字节奏、停顿以及声音高低对比,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而有所变化,但不宜有太多的变化朗诵的口语形式是生动、优美。对声音再现的要求则应是风格化、个性化甚至可以戏剧化。它要求朗诵者将自己对作品的体会,通过音量的大小,音区的高低、节奏的的快慢等多方面的变化,凝结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并撼动听众的心灵。一、朗读与朗颂的区别:(一)朗读、朗诵的不同:5、语言选用上的区别朗读以听者全面准确理解表达内容为目的,在要求语音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普通话,但又不仅限于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方言。朗诵注重以语言艺术魅力感染听众,所以,一般情况下要求必需使用普通话。因为,用方言朗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听众难以接受的。一、朗读与朗颂的区别:(一)朗读、朗诵的不同:6、在姿态语方面的区别一般对朗读者的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等均无明确的要求,如老师可以来回走动之读课文,播音员通常坐着播音等。朗诵,就要求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形体、态势、表情、眼神的和谐统一,协调配合,以强化朗诵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一)朗读、朗诵的相同:1、两者都是以书面语言为依据,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往往是以他人写成的文稿为本,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朗诵、朗诵者读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理解作品。2、二者都是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3、二者都要求字音正确,语句流畅。语调语气和谐,做到表情达意。二、朗颂的特点1、声音性——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2、规范性——文学作品、普通话3、创造性——呈现书面语言所蕴含的情感4、表演性——借助态势语言表达情感三、朗颂的准备材料的准备1、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2、根据朗诵的场合、听众的需要和朗诵者自己的声音条件实际水平,在众多稿件中找到合适的稿件内容准备1、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读音及涵义。2、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及情感的基调。3、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使作品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起来。备稿六步1、划分层次所谓层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结构。拿到一篇稿件后,首先要搞清楚稿件的布局结构,有利于我们形之于声。①归并归并,是把稿件内容内在联系较为紧密的段落归并为一个大层次②划分划分是在一个自然段内把内在联系较为紧密的橘子划分成一个小层次。备稿六步2、概括主题主题不是主要事实,是指主要事实中包含的思想含义。也称“稿件中的中心思想”。概括主题既要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含义,又要有利于调动播讲人的思想感情。叙述文的主题,是从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结局里面去挖掘。议论文的主题就是“中心论点”,是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中挖掘备稿六步3、联系背景这里所说的背景,主要指稿件的播出背景。准备稿件时要熟悉稿件事实的历史背景、作者写稿件时的写作背景等等分析背景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稿件中所要传递出来的深层含义。备稿六步4、明确目的知道了针对什么而发的稿件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播出打到什么宣传目的。目的是稿件作者意图的升华,如果把握不住播讲目的,作者写作的意图就存在丢失的危险,从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播讲的作用。备稿六步5、找出重点重点一般是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受众的地方。重点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集中,一种是分散。集中,是指重点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分散,是指重点分散在全篇稿件中。重点集中的形式较为多见。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讲中有主次,在重点上下功夫,次要的部分为重点部分的表达服务。备稿六步6、确定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播稿时总的态度倾向,不是指某一句或某一段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也不是指播稿时声音的高低。它体现的是播讲者对稿件的认识、感受的整体结果。每一篇稿件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有的昂扬、有的凝重、有的明快、有的豪放、有的深情、有的风趣等等,这都是基调的问题基调的概括要贴切,态度要鲜明,要注意整体感。四、朗颂的技巧(一)停顿1、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从标点符号上看,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看,段落>层次>句子他见我这样,流下泪来,并且用嗔怪的语气对我说:“同志,你到这个地步,还想那么多干嘛。我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同志活活饿死。”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像天上的虹。我国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书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1、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不一致关系①没有标点却要停顿。如: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被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再如: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1、与标点符号的关系(一)不一致关系②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如:迷迷糊糊过了很长时间。当我又一次睁开眼睛想看看这个世界时,忽然发现一个三十多岁、憔悴、疲惫都不亚于我的同志,站在我的面前,伤心地望着我。(一)停顿2、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①指向强调的停顿。如: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练习:(1)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鲁迅《药》)(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一)停顿2、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②表达音节的停顿。如: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二三式)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二二三式)③区别语意的停顿。如:1.A、改正/错误的意见B、改正错误的/意见(二)重音1.语法重音短句谓语窗帘,低垂着。句子修饰成分宽广的胸怀,孕育着无限的宝藏。疑问、指示代词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用来作比喻的词语像花儿一样鲜艳。2.逻辑重音例:你为什么要跟他去看电影?『你』为什么要跟他去看电影?你『为什么』要跟他去看电影?你为什么要跟『他』去看电影?你为什么要跟他去『看电影』?(二)重音语速与节奏。(朗读标准语速:每分钟180---200字)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三)节奏(语速)例《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三)节奏(语速)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1.平调(→)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庄重)这事同我有什么关系。(冷淡)他思索着,苦恼着。(思索)2008年的那场雪。(叙述回忆)(四)语调2.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你行吗?(疑问)这消息怎能不叫他高兴万分呢?(反诘)原来是他呀!(惊讶)大家赶快行动起来!(鼓动)(四)语调3.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你说得一点都不错。(肯定)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感叹)小妹,快别说了。(祈使)(四)语调4.曲调(↗↘↗↘)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他们哪里是要研究,而是要烟酒。(讽刺不满幽默)你好,你什么都好,得了吧。(讽刺)(四)语调叶挺《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讽刺)我渴望自由,(→)(庄严)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我希望有一天(→平调)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体现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五)语气五、综合训练《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