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胃肠道、肝、胆、胰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及代谢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饮食结构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可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一、胃炎二、消化性溃疡三、胆囊炎与胆石症四、肝硬化五、胰腺炎一、胃炎胃炎(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所导致的胃粘膜炎症。按病程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一)急性胃炎(acutegastritis)化学因素(烟、酒、浓茶、咖啡、药品等)物理因素(过冷、过烫、粗糙食物、暴饮暴食等)细菌或其毒素等(进食不洁食物)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胃肠炎等)过敏反应(水产品)病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肠绞痛。临床症状营养治疗1.急性发作期2.病情缓解期3.恢复期消除病因、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合理调配饮食1.急性期腹痛和剧烈呕吐者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分、能量及电解质。急性炎症稍缓解后,少量多次饮水(100ml),之后可给予清流质,如新鲜果汁、米汤、蛋汤等。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应饮糖盐水。2.缓解期易消化及无剌激的少渣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肉末粥、蒸蛋羹、薄面片等(咸味)。3.恢复期少渣软饭如软米饭、汤面等。另外可食用鱼类、炒嫩瓜果、纤维细软的蔬菜与瘦肉末等。急性期如果伴有肠炎、腹泻、腹胀,应尽量少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庶糖等。少食多餐,每天5~7餐,每餐<300ml,以减轻胃的负担。饮食注意营养护理营养知识讲解待患者病情稳后,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讲明治疗期间饮食调理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遵循膳食调理计划。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胃肠道疾病的多种发病因素,重视预防,防止“病从口入”。(二)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浅表性胃炎(胃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及糜烂、出血等)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皱襞平滑、粘膜层变薄、腺体大部分消失)各种剌激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所致的慢性胃粘膜炎症。急性胃炎反复发作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长期服用对胃有剌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过度营养素缺乏(蛋白质、B族)临床症状本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中年多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暖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浅表性胃炎症状较轻。萎缩性胃炎症状较重。(胃酸减少)部分患者可伴有营养性贫血。营养治疗的目的限制对胃粘膜有强烈剌激的饮食。利用饮食以减少或增加胃酸分泌,调节胃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除。营养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戒烟、酒,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物及药物刺激。2.增加营养。(优质蛋白质、纤维含量少的蔬菜、水果,贫血者尤应注意)3.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4.注意烹调方法。蒸、煮、炖、煨等,禁用油炸食品及未发酵食品,饮食不可过咸。5.正确选择食物。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等粗糙生冷酸辣硬质饮食选择浅表性胃炎应避免原汁浓汤,采用煮过的鱼虾、鸡肉、瘦肉等烹饪菜肴如烩鱼片等。并可食用鲜牛奶、豆浆、带碱的馒头干、苏打饼干等以中和胃酸。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者:可给予浓肉汤、浓鸡汤、蘑菇汤等富氮浸出物的食物,或带酸味的纯果汁、糖醋食物刺激胃酸分泌。营养护理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二、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得名。是指胃肠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溃疡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症状:长期性、节律性地上腹部疼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2~4:1。并发症有大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约5%的胃溃疡可癌变。病因遗传环境饮食药物和化学品烟、酒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忧郁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病机制损害因素防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胃粘膜屏障作用失去平衡饮食营养因素与消化道溃疡饮食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某些食物及调味品如肉汤、胡椒、大蒜、辣椒、咖啡、浓茶、酒精等能引起强烈的胃酸分泌。饮食对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某些食物和饮料对胃粘膜可起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作用。此外,不规则进餐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削弱了胃粘膜的正常屏障作用。吸烟和酗酒对胃有不良影晌。使胃粘膜血管收缩,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治疗抑酸加强保护胃粘膜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营养治疗:其目的是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贫血。营养治疗原则1、营养全面合理,做到质好、量少、平衡。2、少量多餐,定时定量。(5~6次/日)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4、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剌激。5、注意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方法。制作时要尽量切细、煮烂)饮食注意机械性剌激:生冷、坚硬、粗糙及含纤维多的食物。化学性剌激:如咖啡、浓茶、烈酒、肉汤、酸的水果等。避免过热的食物,食物温度一般保持在物40-45℃为宜。(以免胃内血管扩张,充血,引起出血)产气过多的食物:葱、蒜、萝卜等;产酸的糖类甜食品:地瓜、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避免强刺激胃酸分泌的食品和调味品,适当控制一般调味品。(饮食不过鲜,过酸,过甜,过咸,盐3~5g/日)不同疾病阶段的膳食调配一般将溃疡病分为3个阶段,即Ⅰ、Ⅱ、Ⅲ期。消化性溃疡Ⅰ期膳食——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Ⅱ期膳食——少渣半流质饮食消化性溃疡Ⅲ期膳食——胃病5次饭消化性溃疡Ⅰ期膳食——流质饮食(1)适用病情:消化性溃疡急性发作时,或出血刚停止后的病人。(2)膳食安排:每天6~7餐,选用无刺激性,富含易消化的蛋白质和碳水化物的食品为主,如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藕粉、豆腐脑、菜水等。通常牛奶及豆浆加5%的蔗糖以防胃酸分泌增加,并注意咸甜相间隔。消化性溃疡Ⅱ期膳食——少渣半流质饮食(1)适用病情:病情已稳定,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的患者。(2)膳食安排:每天5~6餐,饮食以纤维少、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在Ⅰ期膳食基础上,增加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如可用大米粥、蒸鱼、鱼丸汤、馄饨、面片、碎嫩菜叶等,仍禁食含纤维多的蔬菜,避免过咸。消化性溃疡Ⅲ期膳食——胃病5次饭(1)适用病情:适用于病情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逐渐康复的患者。(2)膳食安排:除流质和少渣半流质可用的食品外,可食软米饭、馒头、包子、水饺、碎菜、鱼、肉、肝片等,注意补充含纤维较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仍禁食冷、含粗纤维多、油煎炸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每日5餐,除3餐外,增加2次点心。争议患者是否应终生食用无刺激性的饮食关于少量多餐和有规律进餐问题关于牛奶治疗问题患者是否应终生使用无刺激性的饮食近来研究认为,传统的溃疡病治疗膳食所要求的无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并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实际上,膳食纤维经充分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碳酸氢盐可中和部分胃酸,对胃粘膜有一定保护作用。关于食物的化学性刺激问题,可因饮食习惯而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患者可自由选择食物。有研究表明,自由选择食物的患者与严格限制膳食的患者比较,在其症状改善和愈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关键是要弄清患者不能耐受的食物,并予以避免。而酒精、咖啡等已证实能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应严格控制。关于少量多餐和有规律进餐问题鉴于食物能缓冲胃酸,并能暂时减轻溃疡造成的疼痛,所以通常要求患者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然而食物虽然有缓冲胃酸的作用,但也能刺激胃酸分泌。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食物刺激的胃酸分泌反应更为强烈,在进食数小时后会出现“酸分泌反跳”现象。因此,对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与平常一样的有规律的进餐方式和适当给予抗酸剂或H2受体阻滞剂更为有利。关于牛奶治疗的问题以往认为,牛奶可作为溃疡病饮食的基本食物,因它可中和胃酸。但近来发现食用过多牛奶,其刺激胃酸分泌作用大于中和胃酸的功能,同时有些人不能耐受牛奶。但也有研究证明,牛奶中前列腺素E2的浓度较高,可防止溃疡形成与促进溃疡愈合,而且牛奶营养丰富,应为溃疡病患者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的食品。营养护理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三、胆囊炎(cholecystitis)与胆石症(cholelithes)细菌感染、胆囊管阻塞或化学性刺激等均可引起胆囊粘膜发炎。胆石症是指胆囊内或胆管内发生结石,引起结石的原因主要有胆囊因素、胆道感染、饮食营养因素,等等。互为因果同时存在急性胆囊炎发病急,有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胆石症的表现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病人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也可无任何症状根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结石)。营养相关因素与胆石症能量摄入过多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摄入高胆固醇饮食为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脂肪摄入过多有利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脂肪摄入过低有利于胆红素结石的形成。大量摄入简单糖,引起超重或肥胖,亦利于结石的形成(胆红素结石)。大量膳食纤维可预防胆石形成。饮食治疗目的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进行控制,辅以适量碳水化物、蛋白质,维持机体热能需要,消除促进胆石形成和引起疼痛的因素,减少诱因,增加机体抵抗力。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多饮水及瓜果汁.疼痛缓解后:清淡流质饮食(米汤,果汁,藕粉等)低脂半流质(米粥,薄面片等)低脂少渣软饭(软米饭,面条,鱼片等)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营养治疗原则低脂肪(30-40g/d。严格限制动物脂肪)低胆固醇(300mg/d以内)适宜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高维生素(VA,VK,VC,B族)高纤维饮食,多饮水(1000-1500ml/d)少量多餐、合理烹调饮食注意避免摄入过量肉类。适量瘦肉类、鱼虾、豆制品(消石作用)。多摄入蔬菜、水果。新鲜水果、绿叶蔬菜、胡萝卜、莴苣、土豆等(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具有降脂作用)。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道负担,多餐能经常刺激胆道分泌胆汁,防止胆汁淤积而有利于疾病恢复。其他:少用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烈性酒、浓茶、咖啡等。不宜进食山楂、酸梅、醋等过酸食物,以免诱发胆绞痛。胆囊炎或胆石症低脂、低胆固醇软饭参考食谱早餐:大米粥(大米50g),花卷50g,酱豆腐20g加餐:面包50g,西红柿100g中餐:软米饭100g,蒸罗非鱼100g,炒莴苣150g加餐:藕粉20g,白糖15g晚餐:小米粥(小米50g),面条50g,炒油菜(瘦猪肉50g,油菜100g),豆腐100g全日烹调用植物油10g以上食谱提供能量7480kJ(1781kcal),蛋白质67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98g。营养护理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四、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临床表现: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如低蛋白血症、腹水、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腹壁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等,晚期会出现肝昏迷。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肝脏正常结构受到破坏,质地变硬。营养治疗的目的缓解病情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肝细胞的修复营养治疗原则肝功能损害较轻、无并发症的患者:“三高一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调整。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1.高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肝脏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无症状代偿期的肝硬化、血浆蛋白过低而伴有水肿和腹水的患者更应补充蛋白质,以维持体内氮平衡。每日1.5~2.0g/kg,一日约100-2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