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埃及]HistoryOfOverseasArchitecture[Egypt]南京林业大学:何疏悦第一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第一节石建筑的能工巧匠•第二节府邸和宫殿•第三节金字塔的演化•第四节峡谷的陵墓•第五节太阳神庙•第六节希腊化时期•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第一节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第二节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第三节萨艮二世王宫•埃及位於非洲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东。和許多古老文明一样,埃及文明由一条大河『尼罗河』所孕育。尼罗河三角洲称为下埃及。在河谷中,悬崖峭壁举目可見,之外就是沙漠。三角洲則平坦无际。由於自然环境不同,上、下埃及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因此,自古以来埃及人和邻近民族都称埃及為「两地」。而尼罗河是两地之間联系的要道,也是維持埃及文明整体性的命脉。古埃及王朝表•古王国(公元前3200~2686年)•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晚期(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托勒密王朝的末期,正是在亚历山大,上演了一段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江山美人,宫闱权谋,这是人类政治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与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继承王位,但逐渐被弟弟排挤出去,姐弟争斗不已。这时,古罗马最著名的两位征服者的你死我活的内部争斗却烧到了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庞培,和为罗马拓展了高卢、比利时和莱茵河以西的德意志疆域的恺撒。落败的庞培避难于埃及,恺撒仍率军队远征追抵。托勒密十三世基于形势处死了庞培献于恺撒。而克娄巴特拉则将自己藏在地毯中自荐给亚历山大宫殿中的恺撒。艳后在新欢的帮助下夺得了江山,也为恺撒生下了儿子。恺撒大帝遇刺身亡后,其亲密战友和继任者安东尼竟也成了克娄巴特拉的情人,两人厮守在亚历山大。罗马人对安东尼的作为很不满,遂屋大维(恺撒的甥孙和安东尼的妻弟)在元老院的授权下击溃安东尼,一路穷追到埃及,逼其自杀。克娄巴特拉欲故伎重演,但未能成功诱惑屋大维;不堪受辱的她用一条角蝰的毒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曾经的倾国倾城已经香消玉殒,如烟往事只能在希腊-罗马博物馆中凭吊。法老时代过后的埃及一直被异族统治。自从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以后,开罗逐渐兴起,成为埃及的中心。而后埃及又历经定都大马士革的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来自西北非的法蒂玛王朝、来自高加索地区的马穆鲁克集团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埃及历代统治者都在开罗城内大兴土木,修建清真寺。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外族统治者的影响下,开罗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家设计出风格各异的建筑和装饰来。众多的建筑和艺术精品使得开罗成为伊斯兰世界里举世无双的城市,赢得了“回教的大门”的美誉。开罗城内有1000多座清真寺,清真寺高耸的尖塔随处可见,远望前方,你会真切感受到开罗是个名副其实的“千塔之城”。玛斯塔巴Mastaba前28世纪古埃及比较原始的住宅大致有两种。一种以木材为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编墙,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屋顶也有用芦苇束密排而成的,微呈拱形。這一种在下埃及比较多。上埃及的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块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玛斯塔巴这个字源於阿拉伯文的「長凳」,因為早期的开罗者认为它看起来像当地的長凳子。各界并不知道埃及人怎么称呼这种陵墓。这些覆盖墓室的巨大土墩由泥砖所构成,偶尔也使用石材,墓室经常挖到地下深处,必須通過長通道才能到达。整个埃及有数千座玛斯塔巴,其中許多都绘满丰富精巧的壁畫。与金字塔仅描绘宮廷生活的绘画不同,這些壁画蕴含广泛的日常生活资讯。【台形贵族墓】昭赛尔金字塔公元前2778年著名的“阶梯形金字塔”是法老昭赛尔的陵墓。它是最早的石砌金字塔,是后来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的雏形。“昭赛尔金字塔”是昭赛尔的大臣兼首席建筑师伊姆霍捷普的杰作。由于他杰出的建造,伊姆霍捷普被认为是埃及最有荣誉的贤人,他的事迹在埃及广为传诵,后来他甚至被神化为神扶普塔赫的儿子。希腊人崇拜他,把他与希腊的医疗之神相提并论。伊姆霍捷普像所有的古代文化巨人一样,精通多个行业,比如他还是天文学家和医生。昭赛尔金字塔为后来吉萨的完美的金字塔树立了典范。在这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法老们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都耗费在金字塔的建造上。金字塔的造型越来越庞大,简洁,接近石头的性格。正是这种世世代代倾尽国力的努力,才使世人至今能够看到这些奇迹。阶梯金字塔的高度为60米(基座看似为一个正方形),它是后来不断扩大和添加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起初,它是个的方形平台式的石砌陵墓。后来,为了显示法老的权威,建造者又在单层平台上叠加上了三层阶梯,一层比一层小。再后又增加了两层,减少了覆盖物,使整个建筑成为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有六层阶梯的形状,成为了金字塔的雏形。阶梯金字塔的石块较小,如今已是一番残破景象;而沙砾覆盖着每层阶梯,大风吹过扬起的沙尘为金字塔披上一层薄纱。在苍凉的大漠背景下,这里比大金字塔更能让人感到一股来自远古的气息。塔底边东西125米,南北109米,高约60米,周边有庙宇。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当时的埃及人使用石材的技术并不熟练,只是一味的模仿木构件的建筑。这是埃及有史以来第一座纯石材建筑。梯形金字塔旁的神庙,狭小的入口进去后是一条长廊。简练的柱式和墙垛连在一起,很有特色面对漫漫黄沙中的残垣断壁,对遥远古埃及的幻想,富饶的尼罗河,强大的奴隶制帝国,谜一般的文明。麦登金字塔第三王朝末期麦登金字塔是著名的金字塔之王史奈弗汝废弃的第一个金字塔墓葬建筑,由于建筑本身的构造问题,该金字塔被废弃,之后成为后续金字塔最为便捷的采石厂,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形态是其经历了5000年风化和破坏之后的样子。其原型是标准的金字塔型,后塌陷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达舒尔金字塔第三王朝末期达舒尔金字塔是老史奈弗汝废弃的第二个金字塔墓葬建筑。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2723-公元前2563年)公元前27世纪至26世纪,古埃及人在吉萨建造了三座最大的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它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10吨。据说,它是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人赞叹。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它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夫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仅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岁月,整个雕像风化严重。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第三座金字塔属于胡夫的孙子孟卡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衰落。孟卡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纷乱。【金字塔的建成面貌】在胡夫金字塔的南侧有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太阳船博物馆。传说胡夫的儿子当年是用太阳船把胡夫的木乃伊运到金字塔来安葬的。然后就将船拆开埋于地下。该馆是在出土太阳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体为纯木结构,用绳索捆绑而成。如今开罗的市区已经扩展到了金字塔下,前往吉萨金字塔的路程就如同去一个城市里的公园,少了许多寻访沙漠古迹的奇妙体验。一进入口,首先看到的就是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身用超过230万石块筑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每三分钟需要放好一块,持续100年,最重的石块据说超过100吨。不走到大金字塔的跟前,是不能体会它究竟大到何种程度。抬头仰望,伟岸的塔身将苍穹遮蔽,登上底座的人群渺小的抵不上一层巨大的石块。更令人惊异的是四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埃及人的施工工艺无可挑剔。整个金字塔没用一根木头,一颗铁钉,没有任何水泥一类的粘合物;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相互吻嵌,接缝严密,连一把薄薄的刀片都无法插入。不是自己亲身在现场,简直无法相信这种伟大的工程是如此的精确和细致。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著名的斯芬克斯,阿拉伯语意为“恐怖之父”,全长57米,高20米。阿拉伯人侵占埃及之后,削掉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英国人又拿走了它的胡子。现在的斯芬克斯与其说是恐怖,倒不如说有点滑稽。斯芬克斯注视的方向与斯芬克斯注视同一方向,会看到什么?孟菲斯的斯芬克斯孟菲斯的斯芬克斯比起吉萨的小得多,但是容貌更为端庄清秀。孟卡拉的金字塔位于三大金字塔的最内部,高65.5米,是三大金字塔中最小的一座。胡夫金字塔的入口入口是原来盗墓人挖开的洞穴,现在有专门的守门人看守。吉萨的狮神人面像是同類雕像中最著名者。它以天然岩石露頭雕刻而成,外界认为其头部是以第四王朝的哈夫拉法老王為范本。如此一來,狮身人面像將有4千5百年历史,不過有些學者认为年代甚至更久遠。大狮身人面像長57公尺、寬6公尺、高20公尺,是世界上以單塊石材雕刻而成的最大雕像。但它絕非唯一的狮身人面雕像。它們通常會在聖殿的行列步道上排成一整列。勒克索卡纳克神庙建筑有一段3公尺的走道,陳列超過90頭公羊頭造型的狮身人面雕像。埃及人如何称呼这种生物仍不得而知,因為「Sphinx」這個字取自於希臘神話中的一种女人头、狮子身的動物。斯芬克斯之謎(TheRiddleoftheSphinx)的斯芬克斯並不是指埃及的獅狮身人面像,而是希臘神話中的生物。【金字塔石缝的结构处理】方尖碑古埃及的一种纪念碑。用整块方形条石制成,顶端呈方尖锥状,故名。其流行与埃及的太阳神崇拜有关,古埃及人以高耸的碑体和尖锥象征太阳的光芒。古王国时代已有方尖碑神庙的建筑,于庭院中立巨碑奉祀太阳。到新王国时期广为流行,方尖碑多成对竖立在神庙和王宫大门两侧,刻有象形文字和图画以作纪念。碑体石料重逾百吨,最大的为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底比斯阿蒙神庙所立,高32米,重230吨,被称为古代建筑工程的奇迹。罗马人统治埃及时,方尖碑多被当作战利品,移运到罗马,立于城市广场以示纪念,上述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仍存罗马拉特兰宫圣约翰广场。此后方尖碑在欧洲古典建筑中,亦作为一种装饰形式而流传。这是位于协和广场中央的埃及方尖碑。它通高标23米,碑身刻满了称颂拉姆西斯二世法老的象形文字。方尖碑是1831年穆罕默徳.阿里送给路易菲利浦的礼物,1836年起竖在这里。是卢克索神庙前原有的一对方尖碑中的一个。倒伏在地的方尖碑,雕功的精细,让人叹为观止。卡纳克阿蒙神庙公元前1550~前1530年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卡尔纳克神庙,是底比斯奉祀阿蒙神(新王国时期的全国最高神)的主庙,建于公元前1550~前1530年间。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国王都为卡尔纳克神庙进行扩建和装修,庙内墙面上记载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编年史、战争浮雕以及法老的名字),因而它成了古埃及最富于文物价值的石刻档案库,也是研究美术的一部重要文献。现在神庙已成废墟,它的正面共有六道牌楼门,最高的一道门高43.5米、宽11.3米,内有各不相同的庭院和殿堂。庙宇中央是用十六行共134根巨大圆柱建成的构架。中央通道为两排柱子,高20.4米;柱头呈开花的莲花形状。墙面与柱身均用彩色纹样作浮雕装饰,并以象形文字记载着庙宇的历史和所敬奉的神明,有些柱子上还记载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首先注意的是这根高达23米的方尖碑,它立在大庙的前面(前后共有两根,其余列柱与大殿则处于石碑的后面),它是总体建筑群的一部分(整个神庙由方尖碑门、庭院、柱廊、柱厅和神殿等各部分组成),神庙前的方尖碑朝向尼罗河。在神庙的通道两则,排列着一长串狮身人面像雕刻,一直通向附近的卢克索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