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动学》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药动学中药药理学既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又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处理规律,前者称为中药药效学,后者称为中药药动学。中药药动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第一节概述中药药动学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0):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研究;第二阶段(1970-1990):血药浓度测定(气相、液相,生物效应法)。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辩证药动学、证治药动学、LC-MS,GC-MS,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药效结合。第二节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一、中药的体内过程1、跨膜转运:成分复杂,难度较大。2、吸收:口服。可吸收、不可吸收。3、分布:不均匀。4、代谢:肝5、排泄: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1、中药时量关系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的数量为纵坐标,绘制出反映中药时量关系的曲线,以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2、中药时效关系直接取决于药物作用靶部位的时量关系。药物效应由药量决定,测定体内效应探求时效关系,间接推算药物的时量关系。“生物效应法”3、中药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的联合研究(一)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1、测定中药君药主要成分或类同指标的成分方法与化学药物并无明显不同,仅作简单介绍(1)给药和采样人体实验,动物实验---狗或兔,称重、编号、计算剂量后,采取选定的途径给药,然后根据所测药物的不同选定采样时间采取血样。(2)血药浓度测定血样经除蛋白处理后进行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学分析法。选择方法的要求:(ⅰ)灵敏度高,以静脉血药浓度为例,最好能检出1%-100%的初始浓度的药量;(ⅱ)专一性强,能将药物代谢物与其他成分区别开;(ⅲ)重现性好,以变异系数CV来表示,争取小于5%,至少小于10。(ⅳ)回收率高,生物样本的回收率应大于75%。药动学研究的成功依赖于最佳分析方法和条件的建立!!!实验观察期最好大于消除半衰期的5倍,不要小于3倍,过短将使参数的估算不准确。(3)制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时曲线)定时连续测定血药浓度,待药物在体内全部清除,测定完毕,将结果输入微电脑,选择适当的动力学软件进行拟合,即可确定动力学模型归属,并运算打印出各种参数和药时曲线。(二)中药的体内过程时效与时量关系药物入体后因体内过程ADME诸方面的影响,机体内总药量以及各部位药物的量或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即“时量关系”(T-D关系)。药物的效应随时间由体内尤其是靶部位的药量或浓度所决定,此即“时效关系”(T-E关系)。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可统称为经时变化,药动学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药物经时变化的规律。1、中药的时效关系与时量关系时效关系取决于时量关系,尤其是直接取决于药物靶位的时量关系,然而即使是已有检测方法的西药,实测靶部位的时量关系在人体几乎不可能,在动物也极端困难,但定时采血检测是方便可行的,所以药动学研究多以检测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时浓关系)为基本手段,由此间接推测药物的时量(体内药量)关系和时效关系。时效关系和时浓关系一般是相对平行而非绝对平行,在某些药物两者可差异很大,因此可以说时浓的研究方法仅只是可行的而不是最理想的。中药的研究有很大的特殊性,绝大多数中药及其方剂根本无法测定血药浓度,而是借助于药效或毒效手段直接探求中药的时效关系,再间接推算药物的时量关系(少数情况也可以是时浓关系)。中药体内过程的研究模式与西药不同,可概括为:西药:时浓关系--时量关系、时效关系中药:时效关系--时量关系、时浓关系2、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设计中药用药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确定每次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决定疗程的长短、配伍用药等,设计时必须的参数有5个,即:t1/2、Vd、F值、有效水平和毒性水平。例如多次连续给药时可利用这5个参数及有关公式,设计出每次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以使稳态峰值不高出毒性水平,稳态谷值不低于有效水平。(二)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中药多为中药复方制剂,目前尚不能用化学测定的方法测定血药浓度以了解其在体内的变化,然而辩证论治,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精髓,因此,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进一步用数学公式模拟体内过程,探索其在体内过程,对于整理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是有意义的。1、药理效应法(1)效量半衰期法原理:以中药药理效应为指标,先分别求出该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从而求得时量关系,计算药动学有关参数。优点:指标密切与中药疗效关联,可直接求出药物效应半衰期,故对临床实践有较大意义。缺点:对多数中药来说,难于找到灵敏而可靠并能定量反映疗效的恰当药理指标,故适用面较宰。(2)效应作用期法药效作用期指药效持续时间而言,在ED20-ED80范围内按一定比率选3-5个剂量,对同一对象先后给药或对不同对象分组给药,观察剂量和药效作用期的关系,以对数剂量为横轴就药效作用期作图,若基本成线性则按直线回归求斜率b,则效量半衰期t1/2=0.03b优点是简便,适用于中药,但仅当药效作用期明确无误时才适用,且不能提供更多的药动学信息,指标的选择也较困难。2、毒理效应法急性累计死亡率法采用动物累计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与药动学中多点动态检测的原理结合以估测药动学参数,实际是对体存量、时间和毒性进行三维转换而求测时量关系。以急性累计死亡率为指标,适用于各种能使小鼠致死的中药及方剂。最大优点: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指标是非特异的死亡率,只要腹腔注射浓缩能致死的中药都适用,对那些找不到恰当药效指标的中药几乎是唯一可用的方法;其次,本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和试剂;本法能观察到死前症状以推测中药作用性质;死亡时间可反映中药起效快慢。第三节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展望一、加强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而研究二、加强中药单、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三、加强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四、加强开展更深层次的中药PK-PD模型研究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