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1月第17卷第1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69·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张映梅,刘琼(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3100)关键词:柴胡龙牡汤;帕罗西汀片;焦虑症中图分类号:R277.7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304(2010)01-0069-02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焦虑症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症状,焦虑是痛苦的,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2年来,笔者自拟柴胡龙牡汤联合西药帕罗西汀片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2例,并与单纯帕罗西汀片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来源于2008年1月-2009年8月本院中医科和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3.75±14.37)岁;病程0.5~12年,平均(3.97±3.50)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8.50±5.36。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88±13.48)岁;病程0.5~11年,平均(4.05±3.53)年;HAMA总分28.91±4.40。2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HAMA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1]中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③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1.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证见: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少寐多梦、胸闷胁胀、头晕头痛、咽中梗阻感、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郁化火证。1.4纳入标准①符合广泛性焦虑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肝郁化火证;③HAMA评分不低于14分;④年龄18~65岁。1.5排除标准①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焦虑;②排除兴奋药物过量、酒精依赖、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表42组NASH患者治疗后ALT、TG、TC下降值比较(—x±s,mmol/L)组别例数ALTTGTC治疗组3343.06±11.841.31±0.392.02±0.64对照组3235.84±13.751.12±0.281.55±0.48t2.2642.3203.340P0.0270.0240.001表52组NASH患者治疗后B超变化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无改善改善1个等级改善2个等级有效率(%)治疗组333(9.1)23(69.7)7(21.2)90.9对照组326(18.8)21(65.6)5(15.6)81.3注:2组比较,P>0.053讨论根据临床表现,NASH属中医“胁痛”、“积证”、“痰饮”、“肥胖”等范畴。该病主要因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或素体肥胖,痰湿体质,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痰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血行不畅所致,肝脾脏腑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理基础。故临床治以健脾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健脾疏肝丸方用党参、山药健脾益气扶正;赤芍、当归、炒香附、郁金、香橼活血化瘀、柔肝行气止痛;砂仁、陈皮理气化滞;炒苍术、炒薏苡仁健脾利湿。水飞蓟宾胶囊中水飞蓟清热利湿解毒。诸药相伍健脾益气治本,疏肝理气、除湿解毒治标,气血同调,补而不腻,行而不滞。本观察结果显示,健脾疏肝丸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NASH,在症状及生化指标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但2组治疗后B超变化情况不显著,考虑与疗程短有关,2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以往治疗NASH主要从各项指标入手,应用清热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中药,予以降酶、降脂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病情容易反复,症状改善不明显。笔者在深度挖掘该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下,结合临床实践,治病求本,从健脾疏肝入手,不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各项化验指标的复常,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53.[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6.(收稿日期:2009-08-06,编辑:蔡德英)·70·ChineseJournalofInformationonTCMJan.2010Vol.17No.1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治疗方法治疗组:①柴胡龙牡汤(柴胡12g,黄芩15g,法半夏15g,茯苓20g,合欢皮20g,钩藤12g,炒酸枣仁30g,郁金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石菖蒲12g,炙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3次服。随症加减:失眠较甚者加远志、夜交藤;胸闷、胸痛者加丹参、枳壳;咽喉阻塞感者加厚朴、紫苏梗;肌肉抽动、手颤者加天麻、石决明。②帕罗西汀片,初始剂量10mg/d,第5日开始20mg/d。③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1次口服,用药第1周结束由0.8mg减为0.4mg;第2周结束停阿普唑仑;若部分患者减停困难,可视具体情况处理。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片、阿普唑仑片,剂量与服用方法同治疗组。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观察方法采用HAMA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各测查1次。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HAMA减分率判定疗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4疗效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拟定的4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1]。痊愈:症状消失,HAMA减分率≥80%;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HAMA减分率50%~79%;进步:症状减轻,HAMA减分率30%~49%;无效:症状无变化,HAMA减分率<30%。总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5结果5.1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表12组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治疗组3228.50±5.3622.75±4.2514.75±4.079.53±4.08对照组3228.91±4.4022.91±4.8816.78±4.6811.94±5.33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治疗后比较,P<0.055.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2组广泛性焦虑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显效率(%)治疗组328203187.5对照组326158365.6注:χ2=4.267,P=0.039<0.055.32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异常。对照组共有1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晕、乏力6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下降4例,口干2例;治疗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晕、乏力4例,恶心1例,食欲下降1例,腹泻1例。6讨论本病属中医“郁证”、“惊悸”、“不寐”、“梅核气”等范畴,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或郁思伤脾,逐渐引起五脏气乱,功能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长期持久的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均可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如忧郁不解,耗伤心之气血,心神失养;或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可见心悸、紧张不安、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平素体弱心虚胆怯之人更易见此病;肝火上扰清窍则见头昏、头痛;肝火偏旺,则见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邪热郁蒸津液外泄故出汗;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可见肌肉、手指震颤;肝郁气滞,胸阳不运,心脉痹阻则见胸闷、胸痛、气急;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脾运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见咽中梗阻感;肝气横逆侮脾胃,导致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可见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综上所述,焦虑症的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心神失养。柴胡龙牡汤乃根据古代名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来,具有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养心安神的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肝经郁热;郁金理气开郁、清心化痰;法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酸枣仁养肝血、醒脾气、除烦;合欢皮安五脏、和心志、解郁安神;钩藤清肝热、平肝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石菖蒲开窍宁神,与龙牡、茯苓合用更具安神定志之功;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气舒,脾气健,心神安而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含α-菠菜甾醇、柴胡皂苷,具有镇静、安定、镇痛、抗惊厥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茯苓含茯苓聚糖、卵磷脂、胆碱等,具有镇静、营养脑神经细胞、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作用;生龙骨含碳酸钙、磷酸钙、铁、钾等,可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的兴奋[3]。以上从现代医学角度为柴胡龙牡汤治疗焦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第4、6周末HAMA评分明显下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此外,中西医结合组更容易使阿普唑仑减量,甚至停用;柴胡龙牡汤还可减轻帕罗西汀所致的一些不良反应,用药相对安全,患者依从性好。两者合用,优势互补,既改善多系统临床症状,还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06-107.[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3]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5.(收稿日期:2009-07-06,编辑:蔡德英)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广告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