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解读•1.pH值:5.5~7.4,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临床意义:①升高: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碱中毒、服用碱性药物等。②降低: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发热、严重腹泻饥饿状态等。•2.尿比重(SG):略高于1成人晨尿:1.015~1.025新生儿:1.002~1.004临床意义:①增高(滤过功能差):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热、休克②减低(浓缩功能差):慢性肾炎等慢性肾病SG有助于多尿糖尿病与多尿尿崩症鉴别•3.尿蛋白:(—)临床意义:①生理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②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大、中分子量(肾小球肾炎)小分子量(间质性肾炎)异常、小分子量(溶血、损伤)炎症阴道分泌物•4.NIT:亚硝酸盐(—)临床意义:尿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感染者等G-杆菌感染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GLU:尿葡萄糖临床意义:(1)输注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2)糖尿病(3)肾性糖尿、甲亢注意点:服输维生素C可呈假阴性。•6。BLD:尿隐血(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临床意义:阳性:(沉渣中无红细胞)常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阳性:(沉渣中有红细胞)常见于尿路感染炎症、结核、肿瘤、出血倾向等(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提示临床肾性或非肾性血尿)注意点:(1)月经血污染(2)维生素C可致假阴性阻塞性黄疸肝C性黄疸溶血性黄疸BIL++-URO-++7.URO(尿胆原)、BIL(胆红素):(—)临床意义:显示肝损伤、鉴别黄疸•8.白细胞:临床意义:尿路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10.KET:酮体(—)•临床意义:(1)饥饿、剧烈运动(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尿肌酐: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较为恒定•男性:8.8~17.6mmol/24h•女性:7.0~15.8mmol/24h•儿童:8.8~13.2mmol/24h•临床意义:•尿肌酐病理性增加:与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甲退/肢端肥大/伤寒、破伤风•尿肌酐病理性减少(肌萎缩/肌营养不良/肾病/甲亢)尿沉渣结晶•肝病患者——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若有肝细胞性黄疸,则还出现胆红素结晶•痛风患者——尿酸结晶•慢性肾病——草酸结晶服用磺胺药——磺胺结晶镜检:管型.尿管型(KLG)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TEXTTEXTTEXT三、大便分析三、大便常规颜色:灰白色:也称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如,常见原因为阻塞性黄疸。鲜红色:如结肠或直肠癌、痢疾、痔出血等。绿色:乳儿消化不良时,是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便中排出之故。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性状:食糜样或稀汁样便: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或肺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时。米泔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病人。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粘液便:肠道的病变脓性及脓血便:见于下段肠道有炎症时,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或溃疡或直肠癌。阿米巴痢疾时,呈暗红色稀果酱样。胶冻状便:过敏性结肠炎常于腹部绞痛之后。寄生虫:钩虫、蛔虫、饶虫、姜片虫、绦虫节片。三、大便常规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肠道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白细胞:肠道炎症,尤其在钩虫病或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中可出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有时还伴有Charcot-Leyden氏结晶。巨噬细胞: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菌痢的粪便中。寄生虫卵、滋养体及包囊。三、大便常规食物残渣肌肉纤维:正常人大量肉食后的粪便当中可以看到。最常见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淀粉颗粒:于腹泻的粪便中容易见到。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时增多。脂肪小滴。三、大便常规隐血试验(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霉菌(主要见于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