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春节习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阳春春节习俗一、烧炮仗放鞭炮,俗称烧炮仗,也是阳春过年的习俗,一般是在新旧年(即年三十晚)交接时,即子时,也是北京时间11时至1时,大家大多选择在零时燃放鞭炮。那时,各地都可以放鞭炮,后来,从1997年开始,市区位置禁放烟花炮竹,显得宁静一些。但“烧炮仗”的习俗一直没有停过,在市区范围以外,放鞭炮的气氛依然很热烈。二、戴“扣颈”阳春人一直有这样的习俗,长辈对后生要派“利是”,阳春称“扣颈”。因为小孩容易将红包掉了,聪明的阳春人便把红包用一条红绳挂在小孩的脖子上,也称“扣颈”。这样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也因为这样阳春地区把利是称“扣颈”。三、“蒲圆子”阳春人过年喜欢“蒲圆子”。意取吉祥,即“蒲起”。相信,在年初一早上,蒲了圆子,这年就大吉大利。年晚这天,市场的圆子不够卖,农村的家家户户也就自己准备好糯米粉,亲自动手做圆子。“蒲圆子”是阳春人过年习俗之一。圆子跟汤圆有点像,但圆子是没有馅的,可按个人口味把汤做成甜的或咸的,咸的多配料,配料的选择也是按个人喜好。“咸圆子”“糖圆子”四、行大运阳春人盼望好时年,年年月月行好运。这是对幸福的向往。大年初一,一家老小、亲朋戚友,吃完早上煮的圆子,便从家里出发,到街上、到公园、到广场等地游玩。这天一般要走上几公里的路,所以称“行大运”。五、去村“去村”,即探亲。过年时,在大年初二开年后,就要“去村”了。亲戚之间来来往往,相互拜年,亲情味显得特别浓。尽管平常多忙,但过年一定要“去村”。这个习俗延续了好久好久,行好门亲戚是大家的一种自豪,阳春人也忌讳别人看小,若没有亲戚的往来,就会受邻里的“白眼”。“去村”带着“三牲”,带上“叶帖”、“裹粽”(即粽子),从这个村到那个村,始终洋溢着亲情、和谐、开心。“叶帖”也叫“叶玛”六、人日年初七,俗称“人日”,阳春人喜欢在这天踏青。现在网络上有一种游戏叫“偷菜”,这天去踏青,就是到菜园子来,摘点新鲜的果蔬,也像现实“偷菜”游戏。这天,家家户户都鸡杀羊,一家人团聚。相传,过了“人日”,出门就会方方吉利,工作顺利。有些阳春地区没有。七、挂灯庆灯到了年初十,阳春的村村寨寨都有一个传统节目。在村里,新添了男丁的,就要挂灯。挂灯时找村里的长者指导,然后到了庆灯,也就是年初十后,由家主择日宴请亲朋戚友。这时,过年的气氛达到最高潮,添丁发财,追求幸福。有些阳春地区没有。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