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一章哲学基础徐财神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节精气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目录重点与难点重点:精与气的概念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难点:精与气的概念;精气的关系阴阳学说的内容;用阴阳说明人体病理变化五行学说的内容;用五行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第一节精气学说主要内容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指气中的精粹部分。“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构成人类的本原气—元论由于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是同一的,所以被汇流于气学范畴中,发展为“气—元论”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基本概念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广义:是指任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万物皆由元气化生精气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1.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2.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变化形式气与气之间气与形之间形与形之间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二)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精先天之精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后天之精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化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气是指人体内生命力很强、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第二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3.发展为哲学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阴阳学说起源于日光的向背2.延伸为对立的概念阴阳的征兆:水火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阴阳普遍性相关性无限可分性相对性阴阳的特性一、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阴阳学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日昼夜的平衡:阳制阴为昼,阴制阳为夜一年温度的平衡:阳制阴为春夏,阴制阳为秋冬《类经附翼·医易义》:“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概念: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制约、互相斗争2.意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二)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2.阴阳互用: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意义: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万物天气地气感应交合而化生生命与万物(三)阴阳的交感互藏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意义:是阴阳互根互用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基础(三)阴阳的交感互藏有阴有阳阳中阴中(四)阴阳的消长平衡1.概念:是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2.阴阳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3.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4.阴阳的消长超过了生理限度(常阈),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于是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失调,疾病由此而生平衡平衡平衡平衡偏衰偏盛(五)阴阳的相互转化1.概念: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阴阳正常消长的阈值,事物必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如“极”、“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温度的交替(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阳阴上部下部体表体内腰背胸腹六腑五脏阳阴亢奋抑制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正气分阴阳阴血、津、精、阴液阳气、阳气邪气分阴阳阴寒、湿阳热、风、暑正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阴偏衰阳偏衰阴偏盛阳偏盛虚证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虚热证虚寒证实证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实寒证实热证阴阳偏衰阴阳偏盛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八纲声音颜色脉象阴里虚寒低沉晦暗缓沉阳表实热高亢鲜明浮洪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实证虚证阴偏盛阳偏盛实寒证实热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偏衰阳偏衰虚热证虚寒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六)指导养生防病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阴寒凉酸苦咸降沉阳温热辛甘淡升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七)归纳药物的性能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二、五行的概念、特性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五方五材五行东南中西北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变化五个方位五种源材抽象的哲学概念一、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二、五行的概念、特性(一)五行的基本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五行学说生克的同时存在维持了事物的平衡→相乘和相侮破坏了事物的平衡→生理关系病理关系1.含义:一行对另一行滋生、促进的关系2.次序:3.关系:“母子”关系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木生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一)相生1.含义:一行对另一行制约、克制、抑制的关系2.次序:3.关系:“所胜”、“所不胜”关系木土水火金克克克克木克(二)相克我克者克我者我所不胜我所胜(三)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火木水使火不过于虚弱使火不过于亢盛木水对火的生克作用的同时存在使火处于平衡状态(三)制化与胜复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与稳定土弱木盛水盛火弱金盛克土太过克水无力克火太过克金无力克木太过,使亢盛的木又降回到平衡状态盛气复气1.含义:一行对其所胜一行克制太过2.次序:与相克一样3.原因木土水火金乘乘乘乘木乘(四)相乘克制的一行太过被克制的一行不足1.含义:反向克制2.次序:与相克的顺序相反3.原因木金火水土侮侮侮侮木侮(五)相侮被克制的一行太过克制的一行不足(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木曲直条达舒畅喜条达恶抑郁肝火炎上温热升腾温煦向上心土稼穑生化受纳消化吸收脾金从革收敛清洁清洁呼吸道肺水润下滋润向下主水肾五行五行特性五脏特性五脏五脏对应五行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行五脏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脏相生五脏相克(二)说明五脏的某些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相生关系的传变(1)母病及子: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两亏,精血不足(2)子病犯母,亦称子盗母气:心血不足——肝血不足——心肝血虚(二)说明五脏的某些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与相侮肝(旺)脾(虚)肝旺乘脾脾虚肝乘肺(虚)肝(旺)肝旺侮肺肺虚肝侮相乘相侮木克土金克木五脏间疾病可能发生的传变母子相传、相乘、相侮母病及子肾病肝病脾病心病子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子病及母母病及子金乘木木侮金肺病(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于疾病的诊断(1)根据五行的归属,推断病变部位(2)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推断疾病预后2.用于疾病的治疗(1)防止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方法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补母泻子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扶弱(3)用于针灸疗法和情志疗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阴小结阴阳学说对立制约阳盛则热热者寒之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寒者热之益火之源壮水之主小结五行学说木曰曲直虚者补其母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实者泻其子抑强扶弱生木火土金水克木土水火金侮木金火水土乘木土水火金制化盛复谢谢!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