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血透室徐琴芳血液透析长期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内容长期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与类型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的原因长期留置导管感染与栓塞的护理干预小结前言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随着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动静脉内瘘的建立越来越困难[1]。建立隧道的、带涤纶套(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以下简称长期导管)成为长期血管通路很好的补充,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但该导管在建立与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也较多,是导致导管失功及威胁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与类型置管部位常用的置管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三个部位。颈内静脉插管容易,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提供较好的血流量,因此,颈内静脉是临床上建立长期血透导管的首选血管。参考文献:[5]陈佳,常陆,娄淑敏,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79[6]骆俊秀,张永勤,汪吉萍,等,经皮颈外静脉建立长期血透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华全科医学,2010,11(11):1473-1474长期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与类型置管类型使用聚氨酯或硅胶做成的导管时,会大大减少血栓的形成。带Cuff的长期双腔留置导管不存在动-静脉分流,涤纶套埋于皮下可防止细菌感染及导管移位脱位,因此带Cuff的长期双腔留置导管易于使用且保留时间长。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的原因栓塞和感染是长期血透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导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临床护理的重点是防止栓塞和导管感染。留置导管栓塞的原因(一)血栓形成是透析置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血栓并导致栓塞的发生率为9.24%[9],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紊乱及封管方法不正确也易导致血栓形成。留置导管栓塞的原因(二)纤维鞘形成它是包裹于中心静脉导管表面,由细胞成分或非细胞成分组成的膜状物,是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2%-100%,是造成导管栓塞最常见的原因。留置导管感染的原因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口干血痂未除净、患者保护意识不强,敷料有潮湿、污染等综合原因,容易造成导管相关性院内感染(CRNI),也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48-73%血液透析患者的菌血症是因为血管通路感染引起的,其中主要是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长期留置导管感染与栓塞的护理干预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尿激酶封管及护理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定期考核,并及时进行反馈信息,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护士职业修养与护理管理的教育,提高护士执行的依从性,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日紫外线消毒血液透析室2次,每次30min,每日通风2次,每次30-60min,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地面、物品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月做物体表面检测1次。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手卫生,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感染者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有研究表明彻底洗手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操作是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前都要彻底洗手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操作时禁止患者与工作人员交谈。做到对所有的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消毒[22]。尿激酶封管及护理运用尿激酶封管,封管前先用20ml生理盐水将管道里的血液冲洗干净,再在严格控制下将4ml尿激酶溶液精确红蓝管各2ml推入导管内(具体推注量要与管腔内容积相符),注意确保剂量的准确。尿激酶不仅对新血栓的溶栓效果快,对血栓形成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保持敷料干燥,告知患者及家属置管后发生意外的应急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维护的能力,一旦导管脱落、污染,应压迫止血并立即就诊。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对容易造成导管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的活动方式及如何保持导管清洁、干燥,避免导管污染的良好行为及敷料更换方法的操作步骤拍照,并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制成多媒体指导流程图,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居家导管管理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从而减少了患者由于自我护理不当引起的导管失功。小结健全的制度,规范化管理,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步骤,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强化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及防治,可有效减少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