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车间安全操作规程(试行)一、电镀车间安全操作规程1.基本要求1.1电镀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1.2在生产和维护时。工作现场开启排气或强制通风装置,并定时抽风换气。1.3电镀生产场所应配备应急喷淋装置,以便操作人员被溅到槽液及时冲洗。1.4电镀工件吊挂应规范、牢固。严防工件掉落电镀生产槽中;严防工件入槽时两极相碰而造成打火灼烧;严防工件、设备短路引起整流器损毁。1.5电镀生产现场不应大量存放化学药品、原材料等。1.6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跑、冒、滴、漏。1.7电镀生产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记,严禁在操作现场饮食和吸烟。2.操作前准备2.1操作前应先打开通风机通风,并检查所使用的工装夹具是否正常。2.2操作前应检查槽体有无渗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3操作前应检查极板与极杠之间导电接触是否良好,极板与槽体之间绝缘是否良好。2.4操作前应检查各种电器装置是否正常,设备接地是否良好。2.5采用蒸汽加热镀液的,操作前应检查蒸汽管道有无渗漏;采用电加热管时,操作前应检查绝缘是否良好。2.6操作前应检查各槽液成分、pH值、温度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清洗水是否符合要求。3.具体工序安全操作细则3.1除油操作安全3.1.1槽液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3.1.2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层泡沫,以防爆炸。3.2酸洗/中和处理操作安全3.2.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升。3.2.2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冲洗。4.电镀化学品和槽液配置安全操作4.1酸、碱液操作安全4.1.1搬运酸液或碱液前,应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4.1.2酸液或碱液的运输和使用应采用专用设备。4.1.3配制或稀释酸液时,应使用冷水,不应用热水。4.2槽液配置/上线安全操作规定4.2.1镀液的配置和调整,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由专门操作人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4.2.2溶液混合作业时,添加槽液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4.2.3配置溶液时,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4.2.4在进行药品溶解操作时,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应在耐热玻璃器皿内溶解。4.2.5镀液配置和调整时,一般将固体化学药品在槽外溶解后再慢慢加入槽内,不应将固体化学药品直接投入槽液中。4.2.6工作时禁止站在、坐在或弯身在槽子上操作,以防掉入槽内。4.2.7分析人员取样分析槽液时,需要主管(班长)陪护,才能上线;设备人员检修电镀设备需要上线,需要至少1人陪护才能上线;电镀人员上线维护时,需要至少2人一组才能上线操作。特殊情况需得到主管或经理的批准;废水处理人员需上线添加化学药品时,需班长或至少一名陪护才能上线操作。5.安全防护用品佩带和卫生规定5.1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再进入电镀操作岗位。★在有毒气体可能逸出的场所,所有电镀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毒口罩和防护眼镜。★溶液配置或调整、运输和使用酸碱溶液等场所,操作人员应戴防护口罩,全面罩(防护眼镜)和耐酸耐碱手套(乳胶手套)。★在操作浓酸或浓碱溶液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毒口罩,全面罩,耐酸耐碱手套和防化靴。★在设备维护时,清洗阳极板时应戴耐酸耐碱手套,并防止极板的金属毛刺和碎片刺伤皮肤。所穿戴的防护用品不应穿离工作场所。★电镀和喷涂上下挂工序需佩戴好防护眼镜和安全鞋才能操作。5.2操作人员暂时离开电镀生产岗位时,应充分洗涤手部、面部、漱口、更衣;每班生产结束之后,应沐浴更衣。5.3操作人员有外伤时,伤口应包扎后才能进行工作。6.散落、泄漏和废弃物品的处理6.1发生电镀化学品散落、泄漏时,应先通过相应的标签、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了解其危害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6.2散落、泄漏的电镀化学品应及时用专用工具、容器收集。6.3被污染的区域、器械应及时用合适的方法清理干净。6.4有害的清洗水,应做相应的处理。处理废弃的电镀化学品以及粘有电镀化学品的包装物时,应考虑到其潜在的危害特性,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应集中统一处理。本单位不能处理的,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理。二、锅炉安全操作规程1、锅炉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无操作证严禁操作锅炉。2、锅炉点火前必须,检查压力表安全伐,夜面计等安全附件是否好投用,安全附件不合格时严禁开炉操作,并检查燃料气伐门及其它伐门是否漏气。3、给水速度不应太快,生火后应随时注意炉内水位,如水位上升超过最高水位时,应进行排污以降水位。4、若炉内发生特殊响声,锅炉工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应停炉检查。5、锅炉运行中,汽泡内应保持规定的水位,压力不能超过锅炉操作压力,应经常监视汽压表。6、锅炉满水时,应及时排水,停止共水,使水位恢复正。7、停炉后,待水漫漫冷却到70度以下后,方可把炉水放出。